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柯君

350702198302200014

摘要: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日益重视,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首先介绍了常见食品中的主要有害物质类型,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生物毒素等。其次,论述了基于色谱-质谱技术、免疫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前沿检测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再次,重点阐述了这些创新检测技术在实际食品样品中的应用,以及检出限、灵敏度、特异性等分析性能指标。最后,对未来食品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食品安全;有害物质;检测技术;创新;应用

引言: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各种有害物质有可能渗入食品生产全过程,威胁人类健康。常见的食品有害物质有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生物毒素、非法添加物等。一旦食入人体,或会造成急性中毒,或会潜伏多年引发慢性疾病。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检测手段,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中有害物质,已成为食品安全防控的关键环节。本文将重点介绍近年来食品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现状,以期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1.食品中常见有害物质概述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生物毒素、非法添加剂等。农药残留来自农药在生产环节的不当使用;重金属污染源于工业"三废"排放、肥料施用等;生物毒素由某些微生物或真菌产生;非法添加剂则是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违法添加。这些有害物质一旦进入食品,不仅会影响食品感官质量,更可能对人体造成潜在的毒理学危害,诱发各种疾病。因此,有效检测和控制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水平至关重要。

2.创新检测技术原理及评述

2.1 色谱-质谱技术

色谱-质谱技术是目前食品有害物质检测的主流手段。它将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与质谱相耦合,先利用色谱将复杂样品成分分离,后通过质谱对分离出的单一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这种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同时对多种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因而被广泛应用。常见的有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气相色谱-质谱等。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缺点是仪器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总的来说,色谱-质谱技术可靠性强,是食品监管领域的重要分析手段。

2.2 免疫检测技术

免疫检测技术是基于抗原-抗体的高度特异性结合反应而建立的一类检测方法。常见的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胶体金免疫层析等。这类技术通过标记酶、荧光团或纳米金等物质,借助颜色或荧光变化间接检测出有害物质。其优点是操作简便、特异性高、成本低廉;缺点是灵敏度一般,且易受基质影响产生假阳性。免疫技术常用于现场快速筛查,也可开发成检测试剂盒,是食品安全监控的重要补充。

2.3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年来在食品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芯片和高通量测序等。这些技术可以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地检测和鉴定有害物质,尤其适用于微生物和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例如实时荧光定量PCR可精确检测微量微生物;基因芯片技术可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和转基因成分。分子生物学技术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是未来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发展方向。

2.4 其他新兴技术

除上述技术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检测技术正在兴起和发展,如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拉曼光谱、离子迁移谱、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这些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样品要求低等优点,有望在食品有害物质检测中大显身手。同时,智能化、便携式、微型化等创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必将推动传统检测技术的改良和优化,形成更先进、更实用的检测新方法,为实现食品快速、多重、全程监控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3.创新检测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3.1 应用实例

创新检测技术在食品有害物质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基于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技术可实现农药残留的高灵敏度检测,并广泛应用于果蔬、谷物、畜产品等食品监控中。免疫层析技术被开发成试剂盒,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生鲜肉类中的兽药残留。实时荧光PCR技术可定量检测乳制品中的致病菌,确保微生物学安全性。此外,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还可用于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游离的重金属离子污染物。可见,创新检测技术覆盖面广,已逐步代替传统方法,成为食品安全监控的利器。

3.2 分析性能

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创新技术在检出限、灵敏度、特异性、通用性等分析性能指标上都有显著提高。例如,基于色谱-质谱技术的检出限可达ng/kg或更低;免疫层析和PCR技术的特异性接近100%;拉曼光谱可通用于大分子和小分子污染物检测。除了单项指标优异外,创新技术还体现了多重检测的能力。比如基因芯片可一次鉴定成百上千种微生物或转基因物质;离子迁移谱可同时检测多种农药和兽药残留。可以预见,未来创新检测技术必将进一步提升分析性能,满足食品监管的更高要求。

3.3 优缺点评价

创新检测技术的出现极大拓展了食品有害物质监测的能力范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从优点来看,新技术普遍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有利于快速、准确检出微量污染物,实现多组分的一体化检测。从缺点来看,目前大多数新技术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前期投入较大;部分技术受基质影响明显,需消解或净化处理样品;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标准物质和可靠数据库匮乏等。因此,在推广应用创新技术时,需要全面衡量其优缺点,并根据具体分析目标和条件合理选择。同时,持续改进和优化,弥补不足,是创新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4.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食品有害物质检测技术将朝着集成化、便携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集成多种检测技术于一体,实现"一站式"分析检测,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便携式微型化检测装置的问世,将使现场快速监测成为可能,大幅缩短检测周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检测系统可自主完成从样品前处理到数据解析的全过程,精准高效,大大减轻人力负担。同时,新兴检测技术的不断涌现,如纳米生物传感器、微流控芯片等,必将进一步提升分析性能。未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还应向低成本、绿色环保方向发展,与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相互衔接,为实现食品安全可持续监管保驾护航。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食品有害物质检测能力将全面增强,为确保人民"舌尖上的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乎亿万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准确检测食品中有害物质是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一系列创新检测手段应运而生,为食品安全监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新技术往往体现了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通用性,有望检出更多种类、更低浓度的有害物质,满足食品质量分析的苛刻要求。同时,创新技术的发展还应与法律法规及时接轨,将其规范化、系统化,并向低成本、便携、智能化方向发展,更好服务于食品安全实践。我们坚信,只要统筹推进技术创新与制度完善,定能为维护食品安全贡献重要力量,让人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参考文献

[1]赵灿,王冰洁,王小宁,等.食品中常见有害物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4,(12):176-178.DOI:10.16043/j.cnki.cfs.2024.12.052.ê

[2]陈纯.新型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工业,2024,(07):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