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干预改善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前瞻性护理干预改善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

杨雪婷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 江苏省 江阴市214400

摘要目的:在ICU清醒病人中应用前瞻性护理干预手段,从睡眠质量等方面入手分析实际效果。方法:在入选对象方面,以ICU清醒病人为主,从2022年11月开始,经过1年后完成临床护理试验研究,人数合计62例。按照数字表法,形成两组,分别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前瞻性护理)”命名。在各组人数方面,处于持平状态,即31例,比较相关指标。结果:从睡眠质量评分、HAMD评分、HDMD评分、VAS评分、感染发生率几个方面来看,实验组的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ICU清醒病人为对象,借助前瞻性护理干预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能够让病人的睡眠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改善不良情绪,减轻疼痛感,控制感染并发症现象的出现。由此可见,临床效果显著,可尝试推广。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

前言ICU收治的病人具有病情危重、病情进展迅速的鲜明特征。与其他科室相比,ICU科室的设备更加完善,并且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对于处于清醒状态的病人而言,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如不适感、治疗措施耐受性较差、担心治疗费用等,进而使得身体出现应激反应,降低睡眠质量,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前瞻性护理理科学护理理论为指导,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在临床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将前瞻性护理应用于ICU清醒患者中,可以达到提高其睡眠质量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入选对象方面,以ICU清醒病人为主,从2022年11月开始,经过1年后完成临床护理试验研究,人数合计62例。按照数字表法,形成两组,分别以“对照组”和“实验组”命名。在各组人数方面,处于持平状态,即31例。在性别上,33例是男病人人数,相比之下另一个性别人数则少4例。在年龄上,介于24岁和67岁,均值(46.78±2.06)岁。两组病人在一般资料方面,经过统计学系统录入后,没有差异,不具有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如生命体征监测、基础护理等。观察组以此为前提条件,追加前瞻性护理,措施如下:

(1)健康教育。护士要加强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病人进入ICU治疗之前,要从疾病病因、治疗手段、预后措施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健康认知水平,进而保障病人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所应用的语言要具有简洁易懂的鲜明特征,对重点信息进行反复强调,夯实病人的理论基础。

(2)心理护理。不少病人因过度担忧自己的病情,很容易产生负面的不良情绪。此时此刻,护士要与病人进行耐心沟通,使得病人对自己的病情进行全面客观地了解。从其心理状态方面入手,落实巡视工作。对于病人存在的潜在心理问题,要进行及时发现,调整护理方案,并且找出导致病人出现负面情绪的因素。通过合理化的方式,帮助病人疏导负面情绪,予以正向鼓励和支持肯定,增强病人自信心。此外,还可以通过病人的面部表情,对其疼痛程度进行有效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止痛治疗。

(3)睡眠护理。护士要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促使其朝着温馨、舒适的方向发展。对病房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合理化控制,确保光线的提供能够满足病人的实际需求。在ICU内会使用大量的医疗器械,对于其发生的噪声,护士要进行尽可能地减少,为病人营造有利于其睡眠的良好环境。在ICU治疗中,部分病人会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在服药之前,要对药物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告知,使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进一步控制。

1.3效果判定指标

本次研究的效果判定指标包括睡眠质量评分、HAMD评分、HDMD评分、VAS评分、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在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要选择相应的软件,以SPSS22.00为主,于其中输入相关结果数值,以X2为主进行检验,在统计学意义判断方面,则以P值为主,临界值则是0.05。如果大于这一数值,则不具备意义;相反,则具有意义。

2结果

2.1睡眠质量评分指标结果比较

    如表1所示,在睡眠质量评估方面,主要从PSQI评分、入睡时间、觉醒次数几个方面进行衡量,形成护理前和护理后两个阶段。前期,两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两组各项数值结果均有所下降,但是从幅度层面来看,处于较大的一组则是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病人睡眠质量评分指标结果比较

指标

实验组

对照组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PSQI评分

(18.15±4.57)分

(6.45±1.86)分

(18.24±4.22)分

(12.13±3.20)分

入睡时间

(413.97±22.68)min

(311.75±11.74)min

(413.86±22.77)min

(357.35±15.32)min

觉醒次数

(6.39±0.56)次

(2.10±0.22)次

(6.35±0.52)次

(4.32±0.44)次

2.2负面情绪评分及疼痛评分指标结果比较

    如表2所示,从HAMD评分、HDMD评分、VAS评分几个方面来看,前期两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数值结果均有所下降,但是从幅度层面来看,处于较大的一组则是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病人焦虑抑郁评分及疼痛评分指标结果比较

指标

实验组

对照组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HAMD评分

(23.52±2.91)分

(6.78±1.62)分

(23.46±2.97)分

(13.12±2.64)分

HDMD评分

(24.16±2.28)分

(12.24±1.11)分

(24.12±2.33)分

(18.13±1.79)分

VAS评分

(6.30±0.68)分

(2.10±1.15)分

(6.31±0.66)分

(4.13±1.23)分

2.3感染情况指标比较

    如表3所示,在感染方面,主要表现在呼吸道、切口、泌尿系统等几个层面,实验组人数和比例结果分别是4例和12.90%,比较下另一组多出5例和16.13%,这说明实验组感染情况控制良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病人感染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呼吸道感染

切口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发生率

实验组

31

2

1

1

12.90%

对照组

31

4

2

3

29.03%

3讨论

ICU是医院抢救病人生命的主要场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护理模式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护理效果,但是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病人的负面情绪,不利于病人睡眠质量的全方位提升。前瞻性护理干预以预防性护理为前提条件,针对病人可能出现的睡眠障碍问题,科学制定护理措施,帮助病人深化对疾病的了解,使得陌生感和恐惧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消除。

在本次研究中,在睡眠质量评估方面,主要从PSQI评分、入睡时间、觉醒次数几个方面进行衡量,形成护理前和护理后两个阶段。前期,两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两组各项数值结果均有所下降,但是从幅度层面来看,处于较大的一组则是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HAMD评分、HDMD评分、VAS评分几个方面来看,前期两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数值结果均有所下降,但是从幅度层面来看,处于较大的一组则是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方面,主要表现在呼吸道、切口、泌尿系统等几个层面,实验组人数和比例结果分别是4例和12.90%,比较下另一组多出5例和16.13%,这说明实验组感染情况控制良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以ICU清醒病人为对象,借助前瞻性护理干预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能够让病人的睡眠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改善不良情绪,减轻疼痛感,控制感染并发症现象的出现。由此可见,临床效果显著,可尝试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慧敏,张瑞星,王倩倩,等.积极心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2,32(04):70-72.

[2]王鑫.强化性护理干预对ICU气管插管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06):1010-1013.

[3]吕运好,明建青,刘容.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02):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