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肺康复对慢阻肺患者健康行为和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系统性肺康复对慢阻肺患者健康行为和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王欢欢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 江苏省 江阴市214400

摘要目的:在慢阻肺病人群体中,应用系统性肺康复,从健康行为和肺功能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其实际应用效果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病人,开始时间是2022年12月,终止时间是2023年12月,人数共计94例。在确定样本的基础上,落实分组工作,基于数字表法形成以系统性肺康复为主的研究组,以及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各47例。在护理后,对两组病人的相关分数值及临床指标加以比较,由此作为分析应用效果的依据。结果:护理前,两组病人在健康行为量表评分和肺功能指标方面所呈现的数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虽然两组在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均有所改善,但是基于改善幅度视角下,更为明显的一组则是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肺康复能够帮助慢阻肺病人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对肺功能改善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实际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建议大力推广。

关键词:系统肺康复;慢阻肺;健康行为;肺功能

    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慢阻肺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与人口老龄化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在病人发病初始阶段,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对病人的器官造成损伤,甚至会衍生出心绞痛等多种症状。严重时,会出现骨质疏松、体重减轻等不良现象。现阶段,并没有直接的特效药可以有效治疗这一疾病。因此,这就需要病人谨遵医嘱使用药物,并通过护理干预措施的配合强化临床治疗效果,从而对脏器进行有效保护。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病人,开始时间是2022年12月,终止时间是2023年12月,人数共计94例。在确定样本的基础上,落实分组工作,基于数字表法形成以系统性肺康复为主的研究组,以及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各47例。在性别方面,男病人和女病人分别是49例和45例。在年龄上,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9岁,中间年龄(77.43±1.84)岁。在病程上,最长30年,最短1年,中间病程(17.13±0.62)年。在一般资料方面,经过组建比较后得到的P值结果超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肺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呼吸道护理。病人要处于坐卧位的状态,护士从咳嗽方面对其进行有效指导,按照“深吸气-闭喉头-收缩腹肌与肋间肌-突然打开声门”的方式进行排痰。不仅如此,护士还可对病人的胸部进行轻叩处理,通过重力的运动提高病人的呼吸顺畅程度。

(2)加强康复教育。护士要加强对病人的康复教育,帮助病人对病因、病理表现进行全面了解。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对其危险性加以评估。特别是在康复护理方面,更是要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有效说明,进一步增强病人的自我护理意识,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科学康复训练。在呼吸训练方面,要指导病人处于舒服的体位状态,对肌肉进行有效放松,掌握腹式呼吸的技巧与方法,经过多次练习并将缩唇呼吸训练融入其中。随后,进行有氧运动,以步行为主,对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既包括活动能力,也包括耐力能力,逐步提高病人的运动频率,增加病人的运动量。

1.3效果判定指标

    本次研究的效果判定指标主要包括健康行为量表评分和肺功能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在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要选择相应的软件,以SPSS22.00为主,于其中输入相关结果数值,以X2为主进行检验,在统计学意义判断方面,则以P值为主,临界值则是0.05。如果大于这一数值,则不具备意义;相反,则具有意义。

2结果

2.1健康行为量表评分结果比较

    如表1所示,立足于健康行为量表评分视角下,护理前,两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养成能力两个方面的分数值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影响分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慢阻肺病人健康行为量表评分指标结果比较

指标

研究组

对照组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自我护理能力

(92.53±4.28)分

(120.13±3.71)分

(92.49±4.32)分

(101.24±3.87)分

健康行为养成

(120.28±5.09)分

(145.28±3.73)分

(120.30±5.32)分

(128.29±3.35)分

生活质量影响

(23.41±0.28)分

(13.64±2.20)分

(23.38±0.37)分

(18.41±2.24)分

2.2肺功能指标结果比较

    如表2所示,立足于肺功能指标视角下,需要经过临床检验得到FEV1、FVC、PEF三个结果,并换算得出FEV1和FVC的比值。护理前,两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四个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都处于更高状态,且上升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慢阻肺病人肺功能指标结果比较

指标

研究组

对照组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FEV1

(2.48±0.24)L

(3.83±0.32)L

(2.45±0.30)L

(3.36±0.34)L

FVC

(2.61±1.01)L

(3.73±0.81)L

(2.58±1.04)L

(2.94±0.65)L

FEV1/FVC

(50.20±4.41)%

(64.04±5.22)%

(50.19±4.38)%

(59.34±4.34)%

PEF

(3.35±0.45)L/S

(5.08±0.48)L/S

(3.36±0.45)L/S

(3.89±0.84)L/S

3讨论

在康复医学中,康复护理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个科室内得到广泛应用。这就需要护士在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还需要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对其功能进行康复训练,从而提高病人的肢体运动能力,避免肢体残疾现象的出现,进一步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水平,为病人回归社会及集体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以慢阻肺病人群体为主要对象,将系统性肺康复护理服务应用其中,可在康复医学理论的指导之下,从康复教育、康复训练等多个方面入手,强化基础护理效果,满足病人康复护理的实际需求。在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助力病人健康行为的养成。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前,两组病人在健康行为量表评分和肺功能指标方面所呈现的数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虽然两组在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均有所改善,但是基于改善幅度视角下,更为明显的一组则是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系统性肺康复能够帮助慢阻肺病人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对肺功能改善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实际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建议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江丽慧.基于健康商数的分层式健康教育对慢阻肺患者疾病认知、健康行为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11):2733-2735.

[2]朱巧梅.基于IMB的运动康复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3,36(03):724-727.

[3]陈霞.知信行干预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对其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5):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