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体育运动,增强身心健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适量体育运动,增强身心健康

吴小军  晏妮

(重庆市彭水县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随着高中生课业负担的不断加重和高考压力的不断增加,高中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同时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现阶段的高中教育背景下,由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事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改善高中生的心理状态刻不容缓。教育部2004年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改善高中生的心理情况作出明确指导。体育运动主要是通过在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产生高于平时的能量从而促进身体新陈代谢。而通过体育运动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解决心理亚健康问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在实践中也得到了相应的证实。

关键词:体育运动;身心健康

一、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通过体育运动,可使身体正常发育,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是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活动相比,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需要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种的

情感。而就一般的心理水平来说根本满足不了上述的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所进行的运动可以使原来的心理水平慢慢地得到提高。即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3、体育运动推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体育运动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较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

4、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人际关系好的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任何事都充满兴趣,这些人生活的很愉快;人际关系不好的常常是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体育运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体育活动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沟通和交流,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5、体育运动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体育活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了人的情绪,善了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步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的发展

6、体育运动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自信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紧张以及竞争性特点。学生在参加锻炼时,总是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

所以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7、体育运动能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通过体育运动能使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并从中得到乐趣。项目的选择以学生感兴趣的球类、健美操、游泳等有氧运动为主,运动量以中等强度为宜,心率控制在110-150次/分,并能做到持之以恒。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体育运动有利于心理疾病的调节与治疗。属于体育治疗手段的游戏法是学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尤其是在团体辅导中更为常用。

二、体育教育、心理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现代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材,就更应该积极投身于这种健身时尚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体能技巧,增强自己的体质水平,保障自己的学习精力,进而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健康投资是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投资,这种投资的回报将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成功的希望、生活的信心,并让投资者受益终身,无所畏惧。毛泽东当年在武汉以七十岁高龄毅然横渡长江,这一方面说明了他重视自己的体育锻炼,一方面也说明了他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锻炼贵在坚持,不可一曝十寒。有的人由于不能经常性进行锻炼,对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不能进行合理调节,造成透支,从而酿成大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有的人为了应付考试,没日没夜的复习、背诵,也不注重锻炼和营养供给,最后昏昏沉沉地上了考场,成绩自然可想而知。群众性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的有力补充延伸,也是锻炼身体经常化、程序化上的一个象征,多样性、趣味性使同学的健康意识得到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升华。

三、体育锻炼要因人而异,方能有利心理健康

不同的运动级别之间的压力具有显著的差异,不同的压力源级别之间的压力也具有显著的差异,但是运动级别和压力源级别之间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能够看出运动级别对学生的压力大小有显著的相关,运动量大,则所感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小,反之,则感受到的压力大。这表明了体育锻炼能够减轻学生的压力。中等运动量与小运动量有显著差异,而与大运动量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运动量并非越大越好,只要达到一定程度,就能缓解压力。压力源的多少与大学生的压力大小也呈显著的相关。

参考文献:

[1]李聪英,王宏建,李志军,等.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4):73-75.

[2]吴家舵,吴红权,朱超群.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4):114-115.

[3]蔡赓,季浏,苏坚贞.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感觉和体育运动动机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4):84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