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王志梁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川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以铜川市宜君县五里镇东定龙村耕地提质改造项目为例,从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的工程内容出发,分析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产生的社会、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提质改造不但可以增加耕地数量,而且可以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从而促进耕地产能的提升,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分析,项目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项目是可行的。耕地提质改造是提升耕地产能的有效手段,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耕地提质改造;环境;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0 引言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资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关系后代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确定的一项保护耕地的重要制度。在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确保耕地数量的同时提高耕地质量。随着国家对占补平衡政策的不断完善,耕地产能作为占补平衡指标交易的一项重点内容,各地就落实占补平衡此项工作不断出台相关办法,将占补平衡管理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以数量为基础、产能为核心新机制,通过算大账的方式,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构建数量、质量、生态 “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格局,落实耕地占补数量、质量双平衡[1]。同时就落实产能途径进行了明确,农业农村部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实现产能提升,自然资源部门可通过耕地提质改造来实现产能补充。耕地质量等别的提升主要是是通过地形、田面坡度、地下水位、有效土层厚度、表层质地、剖面结构、有机质含量、PH、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 10 个分等因素形成的自然质量分计算得出的,按照国家农用地分等(利用等)标准,1-4 等为优等地,5-8等为高等地,9-12 等为中等地,13-15 等为低等地[2]

本文结合铜川市宜君县五里镇东定龙村耕地提质改造项目,通过对项目实施中的环境影响及实施后的社会、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探索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的可行性。

1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铜川市宜君县五里镇东定龙村塬面上,项目区北临五里镇河右侧塬区,西靠寨子村,东南接洛河及其支流南河,属于黄土残原沟壑区,介于东经109°4237″-109°58′49″,北纬35°49′34″-36°14′58″之间。

项目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或蒙古的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候干燥寒冷,雨雪稀少。夏季主要受太平洋的温暖气团和蒙古低压的影响,温暖湿润,多雷雨和冰雹。春秋两季受这两个气团的交替影响,春天温度回升慢且不温,多风寒霜冻;秋天降温快,多阴雨。由于宜君位置介于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之间,境内地貌东西差异大,故气候要素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其主要特点是:冬长夏短,冬寒夏凉,冬春干燥,夏秋多雨,四季明显;温度较低,雨量较多,西部有明显的山区小气候特征[3]

2 工程措施

耕地提质改造项目通过土地平整工程,增加耕地数量,改善耕地自然条件;通过灌溉与排水工程,提高灌溉保证率,改善排水条件,提高耕地投入产出水平;通过田间道路工程,提高道路通达度,改善耕作条件,提高耕地管理水平。

3 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耕地提质改造项目主要是解决项目区耕地的灌溉水源,提升耕地产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少量的临时占用耕地和一定量的弃渣、弃土,施工人员的生产生活垃圾,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噪音,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等将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土方开挖回填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破坏部分植被,有可能会造成部分土壤流失,流失范围为抽水站站址周边、出水池周围、管线两侧以及各类阀井周围。

(2)不利影响的防治措施

针对因施工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及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采取主要防治措施如下:一是施工尽量少占或不占用耕地,对弃渣、弃土、废水及生产生活垃圾等集中排放,集中处理,避免产生环境污染。二是对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噪音、扬尘等进行必要控制。三是土方开挖回填尽量在小范围内进行,少破坏或不破坏植被,减少土壤流失。项目实施后通过环保土保工程进一步防治因施工造成的土壤流失。

(3)环境影响评价

随着项目的全面实施,项目区耕地由旱地改为水浇地,耕地产能得到提升,农业产量得到显著提高,农村经济将快速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将得到较大提高,项目区内生态环境将会趋于良性循环。虽然施工期间会对项目区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但它是暂时的,通过采取必要措施可使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通过实施环保土保工程,水土流失将会得到有效遏制,渠堤的绿化美化,不仅可以防止土壤流失,而且对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从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分析,项目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项目是可行的。

4 社会效益分析

(1)缓解耕地压力,增加就业机会

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的实施,可极大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缓解本地区乃至全省的耕地压力。项目建成后,农民可充分利用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发展多种经营,降低生产风险,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同时为项目区引进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增加项目区的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对加快当地农民致富、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2)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通过提质改造,项目区的农田道路设施等将得到完善,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办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作物收成得到保障,农民收入增加,进而提高项目区人民生活水平,减轻财政上的负担。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连片规划,集中管理,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项目建成后将会促进当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对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 生态效益分析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以增加适宜耕地面积为根本目的,注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项目区与村庄道路相通,实现道路硬化,从而发挥长期生态效益,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2提高耕地质量,提耕地产能

通过土地整治、建设水源、配套管网等工程措施,改旱地为水浇地,并新增耕地(水浇地),提高耕地质量,提耕地产能。

3)减少水土流失

通过对项目区的现有耕地进行土地整治,降低地面坡度,减少水土流失及土壤养分流失,既能保护耕地,又能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6 结论

项目实施前,项目区的现有耕地为旱地,部分耕地地面坡度大于6°小于20°,项目区灌溉水源问题未解决,项目区内实施地块国家利用等别为13等,在旱地质量等级体系中属于中低等别。项目实施后,通过建设泵站、配套田间管网、土地平整等工程措施,改旱地为水浇地,项目区耕地质量预计提升为12等。项目实施对环境的有利影响远远超过不利影响,项目是可行的。在资源约束加剧人地矛盾突出的现阶段要保障粮食安全既要保护耕地面积还要提高耕地质量因此耕地提质改造项目能够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雪花.对山区县实施耕地提质改造的探索—以尤溪县为例[J].福建农业科技,2018,(11):65.

[2]杨志才,熊军,黎诚.耕地提质改造可行性研究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5):191-193.

[3]刘建鹏,候博博,杨远航,等.宜君县五里镇东定龙村土地整治(提质)项目设计报告[R]西安:西安大泽河川规划建设有限公司,202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