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分类定标法探索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分类定标法探索与应用

张银

重庆金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1122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村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背景,探索村庄规划分类定标的方法和应用。通过构建村庄分类指标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村庄进行分类判定,明确村庄发展定位。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优化村庄发展格局,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庄规划;分类定标;指标体系;规划编制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新时期村庄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我国村庄类型多样,发展水平差异显著,需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破解"千村一面"的困境。科学合理的村庄分类是编制村庄规划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构建分类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可以准确把握村庄发展现状和潜力,明晰功能定位和振兴路径。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立足村情实际,体现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理念,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推动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乡村发展新格局,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1.村庄分类

村庄分类是开展村庄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分类应立足于村庄自身禀赋,综合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划分村庄类型。本文建议将村庄分为三大类:中心村、特色村和一般村。中心村通常区位优越,人口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完善,发展水平较高,是联系城乡的重要节点;特色村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文化遗产或产业基础,在旅游、农业、手工艺等某一领域具有较强优势和发展潜力;一般村区位较为偏远,资源禀赋一般,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但生态环境保存完好,在农业生产、生态涵养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通过对村庄的科学分类,可以明晰不同类型村庄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为编制差异化的村庄规划奠定基础。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类型外,村庄分类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侧重点,采用多种分类方式。例如,按照地理区位可分为平原村、丘陵村、山区村等;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发达村、中等发展村、欠发达村等;按照资源环境特征可分为生态保育村、环境整治村、资源利用村等。不同的分类方式相互补充,有助于全面认识村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分类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完善的分类指标体系是实现村庄合理分类的关键。本文提出,村庄分类指标体系应包括地理区位、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六大方面。在地理区位方面,重点考察村庄与城镇、交通干线的距离,以及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方面,选取人均收入、主导产业、就业结构等指标,评估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特色;人口结构方面,考察常住人口规模、人口老龄化程度、劳动力素质等,判断村庄发展潜力;基础设施方面,重点评估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设施的完善程度;公共服务方面,选取教育、医疗、文化等设施的布局和服务水平;生态环境方面,考察村庄生态资源禀赋、环境质量、生态保护状况等。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定量指标侧重于反映村庄发展的客观状况,定性指标侧重于反映村庄的发展潜力和特色优势。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准确判定村庄的类型归属。此外,在构建村庄分类指标体系时,还应注重指标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指标设置应全面反映村庄发展的多个维度,突出关键因素;指标内涵应准确明确,确保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指标权重应合理设定,体现不同发展阶段的侧重点。

3.分类定标方法

在构建村庄分类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定标方法,对村庄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判定。本文建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兼顾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和村庄发展的复杂性。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两两判断和矩阵运算,计算出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形成指标权重向量。其次,针对每个村庄,从村民、村干部、规划专家等多方主体中抽取代表,对村庄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评价。再次,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项指标得分进行模糊处理,计算村庄在不同指标上的隶属度,并结合指标权重计算村庄的综合得分,得到隶属度最大的村庄类型。最后,对初步判定结果进行校核和修正,确保分类定标结果客观准确。通过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既考虑了指标重要性的差异,又兼顾了村庄发展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提高了分类定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操作中,分类定标方法还需要注重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可解释性。要严格遵循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和原理,确保评价过程的逻辑严谨、计算准确。在征求专家意见时,要选择熟悉村情、经验丰富的领域专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方式充分听取各方声音。在开展村庄评价时,要优化评价组织方式,采取村民参与、第三方评估等多元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确定村庄类型时,要形成完整的评判依据和解释说明,明确界定村庄的类型归属,为后续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清晰的指引。通过规范分类定标过程,提高结果的科学性和可解释性,为村庄振兴规划提供坚实的决策支撑。

4.规划编制分类

村庄分类定标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指导村庄规划的编制。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应制定差异化的规划编制要求和标准,因地制宜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对于中心村,规划的重点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服务辐射能力,发挥城乡联系的枢纽作用。规划要优化村庄布局,合理安排居住、商业、公共管理等功能,完善道路、供水、环卫等基础设施,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为周边村庄提供优质服务。对于特色村,规划要突出主导功能和特色产业,彰显村庄魅力。围绕文化旅游、特色农业、传统手工艺等特色资源,合理布局旅游接待、田园综合体、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完善配套的交通、商业、服务等设施,打造独具魅力的乡村名片。对于一般村,规划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制度,逐步引导人口向中心村、特色村和城镇集中。总之,村庄规划要立足村情,体现分类施策、突出重点的理念,科学制定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在规划编制分类的过程中,还应注重规划内容的针对性和协调性。针对不同类型村庄的规划,在内容侧重点上要有所区别,但在整体框架上要保持一致,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的规划体系。例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中心村要合理划分居住、公共服务、工业等用地,特色村要突出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用地布局,一般村要严格保护耕地、基本农田。

结束语

本文立足乡村振兴背景,探索了村庄规划分类定标的方法路径,包括构建分类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开展规划编制等。在实践中,还需要立足农村实际,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加强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国情、彰显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鲍家伟.按需编制村庄规划  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空间支撑[J].中国经贸导刊,2024(05):77-79.

[2]江瑞,曹象明.次优理论视角下“城郊融合类”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策略研究——以介休市西北里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4,42(05):30-37.

[3]王凯歌,徐艳,栗滢超,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分类定标法探索与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36(08):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