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长期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血透长期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研究

吴晨晓

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血透长期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有效降低了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本研究为临床血透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提升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堵塞;针对性护理

血液透析是临床广泛采用的治疗方式,对长期依赖此法的患者而言,置入中长期导管是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对于长期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堵塞成为其留置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这一状况显著增加了患者的身体与心理负荷,因此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1]。本研究深入探索针对性预防导管堵塞护理策略对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堵塞的干预效果,特选取我院18例长期血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他们在护理前后的导管堵塞状况,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样本选取自本院长期血透治疗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3月—2023年3月,病例选取例数为18例。其中,男9例,女9例,年龄为37~92岁,平均(52.1±5.21)岁。

1.2 方法

1.2.1 血透长期导管堵塞的原因

血透置管后导管堵塞的现象,经过深入分析,其成因可归纳如下:①置管时,若医生未能确保导管置入的深度适宜,置管后导管位置发生偏移;②若医生在置管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诱发感染引发导管堵塞;③患者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时置入导管,易诱发堵塞;④置管后,若未能及时进行导管维护,或是患者在日常活动中过度活动导致导管脱出、弯折等情况,同样可能成为导管堵塞的诱因[2]

1.2.2 针对性预防导管堵塞护理

(1)置管前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阐释血液透析置管的必要知识,并依据医嘱进行B超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将置管护理的要点制成便携卡片,便于患者及家属随时学习。鉴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病情通常较重,加之对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的恐惧,患者易产生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解释置管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2)置管中护理:在置管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头部略偏向一侧,以充分暴露三角区。指导患者佩戴帽子和口罩,并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医生在操作时,必须佩戴无菌手套,并确保整个置管过程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护理人员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暂停操作。医生在置管时,应控制好操作速度,既要避免过快导致置管深度不足,又要防止过慢引发空气栓塞[3]。需留意患者是否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3)置管后护理:护理人员在冲管、封管时需遵循既定规范,先使用生理盐水,再注射药物,随后再次使用生理盐水,最后以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对于血液黏稠度较高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每日为其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同时需每2~3天进行一次冲管,并每7天更换一次肝素帽。护理人员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置管处及周围皮肤,一旦出现红肿、热痛或渗液渗血等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每次透析治疗后,需对导管及周围皮肤进行严格消毒,并遵循无菌原则更换敷料。若发现导管周围皮肤出现瘙痒、红肿等情况,应及时使用无菌棉签消毒。如症状持续加重,应立即就医。

1.2.3 导管堵塞后护理

(1)当发现导管堵塞时,务必避免对导管施加过度压力进行按压或强行冲管,同样不应强行向导管内注入溶栓药物,以防止患者血管发生栓塞。

(2)一旦导管发生堵塞,首要任务是确认是否存在感染。如果检测到感染,应立即启动抗生素治疗,并结合肝素和抗生素进行封管处理。

(3)若导管堵塞后未发现感染迹象,推荐采用尿激酶溶栓疗法。传统上,临床使用常规剂量的尿激酶可能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加重。为减轻患者经济压力,采用微泵泵入尿激酶溶栓治疗,此方法所需尿激酶剂量较常规疗法少,以微泵泵入维持治疗,泵入速度控制在5mL/h,这种慢速泵入方式可延长疗效时间,且溶栓过程中无血栓脱落或出血的风险,因此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4)若患者在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后或反复出现透析管堵塞的情况,应考虑更换新的血管通路以重新置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导管堵塞情况,连接输液器后进行抽血,并使用10mL生理盐水冲管,连接输液器后打开到最大的流速,当抽取时存在回血,输液重力滴速大于60gtt/min,则为“导管通畅”;导管堵塞共包含以下三个标准,当抽取时存在回血,但输液的重力滴速大于21gtt/min且小于60gtt/min,则为“部分堵塞”,当抽取时候不存在回血,且输液的重力滴速小于21gtt/min,则为“完全堵塞”,将部分堵塞和完全堵塞纳入“导管堵塞”的标准中[1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并用χ

2进行检验,对比两组数据比较结果,若P< 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部分列出了18例患者中,通畅的导管数为2,部分堵塞的导管数为10,完全堵塞的导管数为16。而护理后部分,通畅的导管数为9,部分堵塞的导管数减少至6,完全堵塞的导管数减少至3,因此总的导管堵塞率降低至50.00%。在18例长期导管堵塞患者中,在护理前导管堵塞率为88.89%,在护理后导管堵塞率明显降低,堵塞率为50.00%,护理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手段,通过体外引流患者血液,利用对流原理将类似于人体血液成分的电解质交换至体内,同时排出体内无法自行代谢的废物,以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在尿毒症等疾病的长期治疗中,血液透析作为关键的治疗路径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留置血透导管具备操作便捷、患者痛苦小及广泛应用等优势,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导管堵塞的并发症频发,严重时甚至导致导管感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导管堵塞不仅影响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还降低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鉴于血透导管堵塞的复杂原因,本研究对三年内在我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18例患者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包括留置时间不当、置管途径选择不当、医护人员操作失当、输液顺序安排不当及患者自身因素等。导管置入体内后,其表面易被纤维蛋白包裹,形成纤维蛋白鞘,增加了导管内外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医护人员对停止输液和封管时间的安排不当;导管置入后固定不稳;以及患者输注高营养、黏稠液体或血液制品后,脂肪沉积导致导管易堵塞。针对这些原因,本研究在导管置入前、中、后三个阶段采取了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导管堵塞的发生。通过对比护理前后的导管堵塞情况,发现护理后导管堵塞率显著降低(P<0.05)。这一结果表明,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晏俊芳.维持性血透患者静脉留置针发生导管堵塞原因分析及护理[J].饮食保健,2019,6(17):170.

[2]沈成莹.血透长期导管堵塞的原因与护理[J].饮食保健,2018,5(12):177-178.

[3]侯思闪.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的相关原因和与预防护理措施分析[J].饮食保健,202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