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矫正联合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及精神康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行为矫正联合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及精神康复的影响

田建东

湖北省恩施州优抚医院      湖北恩施   445000

摘要目的:本文重点探讨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行为矫正联合心理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不良行为习惯及精神康复的影响。方法:以回顾性方式,遴选本院收治的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间范畴:2023年5与月-2024年5月,依据“平均分配原则”均进行分组,对照组(34 常规治疗),实验组(34例  行为矫正联合心理治疗),重点探讨两组的不良行为习惯(NOSIE积极因素评分、NOSIE消极因素评分)。结果:对比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NOSIE积极因素评分、NOSIE消极因素评分后统计学意义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NOSIE积极因素评分相对较高、NOSIE消极因素评分相对较低。结论:行为矫正联合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及精神康复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建立正向的行为奖惩机制和心理治疗手段相结合,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促进精神康复。

关键词行为矫正;心理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不良行为习惯;精神康复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精神疾病,常表现为幻觉、妄想、社交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对于该疾病,临床常用药物治疗以改善其精神症状,但药物并未能够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导致预后前景并不乐观。相关研究指出,行为矫正联合心理治疗作为一种综合干预方式,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故本研究选取本院的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详细内容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2023年5与月-2024年5月为本次研究目标具体时间段,研究目标为本院的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平均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确保每组病例数量34例)。

对照组:男女数量19/15,年龄获取范围23-60岁,平均年龄(41.38±5.69)岁,患病时长短则5年,长则13年,平均时长(9.14±1.43)年,实验组:男女数量18/16,年龄获取范围22-58岁,平均年龄(40.35±5.64)岁,患病时长短则6年,长则12年,平均时长(9.11±1.39)年,横向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后统计学意义无较大差异(P>0.05),提示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

实验组:行为矫正联合心理治疗

1.2.1行为矫正治疗

规范患者生活:对于患有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来说,规范生活非常重要,包括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饮食规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通过规范生活,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稳定的生活节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和混乱,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管理。 

开展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阳光、新鲜空气和自然风光可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同时,户外活动也可以促进患者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增强患者与外界的联系感,有助于康复和症状的缓解。 

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通过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活动和资源,让他们在参与其中时感到快乐和满足。兴趣爱好不仅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生活技能是患者独立生活和社会融入的基础。通过生活技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学习自我照顾、社交沟通、时间管理等方面的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这种训练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还可以减少对他人的依赖,促进康复和社会复员的顺利进行。

1.2.2心理治疗

(1)倾听。倾听是心理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患者常常感到孤独、焦虑、困惑和失落,需要有人倾听他们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感受和困扰,通过倾听可以建立起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联系,让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接纳,从而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心理压力。 

(2)开导。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面临着现实与幻想的冲突,他们的思维和情绪容易受到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在心理治疗中可通过开导的方式,帮助患者理清思绪,分辨现实和幻想,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

(3)鼓励。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因为疾病的影响而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动力,他们可能感到自卑、沮丧和无助。在心理治疗中可通过鼓励和正面的反馈,帮助患者重建自信和勇气,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潜能。

1.3观察指标

不良行为习惯:治疗前后以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者行为习惯进行评估,量表内容包括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成因子、病情总估计四项,评分标准按0-4分的5级评分制进行,分数越高说明病情好转。

1.4统计学分析

计算软件为PSS28.0,其中定量资料用()表示, t 检验;定性资料用

n(%)表示,X2检验,对比两组组间数据后无差异,P<0.05。

2结果

2.1不良行为习惯对比

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NOSIE积极因素评分、NOSIE消极因素评分后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NOSIE积极因素评分较对照组高,NOSIE消极因素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不良行为习惯对比()

组别

例数

积极因素

消极因素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34

43.15±5.28

86.29±6.75

45.78±6.39

6.33±0.57

对照组

34

43.37±5.41

70.23±5.66

45.82±6.52

20.34±5.21

t

--

0.169

10.630

0.025

15.586

P

--

0.865

0.000

0.980

0.000

3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具有反复迁移的特点,常导致患者精神衰退情况不断加重,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幻听等症状,行为逐渐变得异常,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1]。若长期治疗与外界交流不足,加上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则会使患者的自理能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逐渐衰退。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可能表现出情感平淡、言语贫乏、面部表情缺乏、意志消沉等阴性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导致其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本次临床实践数据得知,对比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NOSIE积极因素评分、NOSIE消极因素评分后统计学意义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NOSIE积极因素评分相对较高、NOSIE消极因素评分相对较低,这表明行为矫正联合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行为、调整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并最终实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在行为矫正方面,治疗重点在于识别和改变个体的不良行为模式,通过建立正面的行为习惯和技能,帮助个体摆脱自我破坏性的行为,如药物成瘾、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而在心理治疗方面,治疗重点在于帮助个体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解决内心的冲突和困扰,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治疗可以通过倾听、开导、鼓励等方式来帮助患者调整不良的情绪状态,改善心理健康问题,增强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2]

总结上文,行为矫正联合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及精神康复具有显著影响,可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精神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树林,薛瑾艳,寇邵杰.行为矫正联合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及精神康复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3,29(05):76-80.

[2]周建华,许曲.运动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3):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