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合”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两个结合”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

程凯敏

中共曲阜市委党校,山东  曲阜  273100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的一个原创性命题,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逻辑意蕴,为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新征程上,深刻揭示“两个结合”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对于更好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两个结合”的理论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理论,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并且焕发出强大的动力,与其具有科学性、革命性、人民性等特征紧密相连。作为这些本质特性的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注重“结合”的相关论述是“两个结合”的重要理论来源,为“两个结合”的推进提供了充分的学理依据。

(一)“两个结合”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进行理论创造和开展革命斗争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以一种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并以此教导其后继者。马克思认为,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只能回答特定时代提出的问题。与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列宁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方法和行动指南来对待。列宁一贯主张根据实践的发展丰富自己的理论,让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此过程中纠正不正确的认识。正是从这样的立场出发,他认真研究和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适用性,得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成功地将其付诸实践。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刻实践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的领导人便已开始思考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蔡和森等人对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不过,当时的共产党人还不善于使两者实现结合,更未把这种结合提升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延安时期开启后,中国共产党对“两个结合”的思考和探索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毛泽东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他创造性的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这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哲学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推进“两个结合”。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诸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调研,取得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成果。与毛泽东的这一主张相呼应,刘少奇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过程中提出了要“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要求。这些宝贵的思想观点指引着中国共产党根据新中国的实际情况,更加独立自主地完成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任务。从1956年年初至1957年年初,毛泽东带头提出并践行文化领域的“双百”方针,积极倡导恢复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双百”方针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推动下,党的八大及其后一时段的文化政策继续突出了继承旧时代有益于人民的文化遗产,以努力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问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两个结合”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实现了“两个结合”的创新发展。邓小平同志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维护者、发扬者,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者。19829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回答了新时期的中国将坚持什么方向、走什么道路这一重大问题。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在坚持“两个结合”的同时深化了对新时期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极大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个结合”的发展进入一个新境界。一种理论,只有经过历史、时代和人民的考验,才能拥有真理的力量,才能成为治国理政的好思想、好理念、好战略。正是通过对新时代的世情国情党情进行科学研判,习近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思想主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境界。

除注重结合新时代的世情国情党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习近平也作出了较以往各个时期更为系统、深刻的认识和阐发。他认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诚心正己等中华民族最深沉的价值诉求和精神追求,新发展理念包含了和为贵”“作新民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吸收了民贵君轻”“民为邦本等传统治国理念,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汲取了选贤举能等古代吏治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借鉴讲信修睦”“天下大同等传统邦交之道。这些创新理论成果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

综上可见,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演进的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便持之以恒地推进两个结合,思考和阐述与两个结合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不但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而且还为新时代两个结合重大论断的明确提出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二、“两个结合”的实践路径

(一)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推进“两个结合”的理论前提。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旗帜,更是“两个结合”的根基。因此,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要持续深入推进“两个结合”,更好促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以此观察、把握和引领时代。

(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要推动改革发展各项事业行稳致远,就必须赓续民族文化血脉,挖掘和阐发民族文化基因,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涵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当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是单向度的,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华文明的结合中不断地汲取营养、获得发展,进而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上扎下根来,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受时代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与时代发展脱节或不相适应的情况。这就要求人们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质,使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正是在这种良性互动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因此不断向前推进。

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唯有立足时代发展前沿,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回应现实需要,破解现实难题,才能在深入推进两个结合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新探索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两个结合的理论来源、深厚的历史经验和鲜明的实践路径。而且,它们并非毫无关联、脱离彼此的独立存在,而是有机联系的内在统一体。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共同作用下,两个结合具备了科学指导性、历史继承性和时代适应性这无疑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永葆勃勃生机、历久弥新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