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针刺伤及职业防护进展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护士针刺伤及职业防护进展综述

施洋红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萧山医院   浙江萧山 311202

摘要:针刺伤主要为相关医疗利器所造成的意外伤害,如注射针头、缝合针等,进而出现皮肤深层破损以及出血。该情况在护士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特别是在低年资护士以及管理混乱的病房中,其发生率会进一步上升。因此,需要对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并且掌握护士针刺伤所带来的危害,同时提出相关职业防护措施。本文对护士针刺伤及职业防护进展展开综述。

关键词: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进展

在临床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护士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其具体工作内容常常与相关医疗器械所接触,通过对其具体工作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其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职业伤害为针刺伤,这种情况的出现会给护士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不仅如此也容易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对护士所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1]。因此,必须对护士针刺伤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且对职业防护加以重视,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一、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原因

(一)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部分护士在开展相关操作时存在不熟练的情况,尤其是工作时间较短的护士,工作过程中其具备的临床经验较少,而且开展相关护理工作时常表现为心理状态不稳定,特别是在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比较容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主要体现在徒手毁坏注射器以及回套针帽等操作中。有研究对护士刺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工作时间一年以内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最高,三年以上的护士针刺上发生率最低[2]

(二)缺乏规范的防护教育

部分护士工作过程中并未充分地重视针刺伤,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进行积极的自我保护。在其岗前学习培训的过程中,对相关操作流程掌握不熟练,进而工作过程中不能进行严格的执行,面对相关情况时护士将存在侥幸心理,如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时不戴手套。还有部分护士针刺伤后无上报意识,认为该情况会对其工作能力以及工作质量评价造成影响,而且在对伤口未进行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又会进一步加大血液性传染病发生风险。

(三)工作环境的限制

护士在开展相关操作时如果光线不够充足,并且操作空间存在狭窄等情况,就容易对操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进而导致针刺伤发生。同时相关护理工作中如果情况较为紧急,也会在护理人员开展操作时由于过于着急而导致针刺伤的发生。

(四)管理者重视程度不高

管理人员对护士针刺伤方面的管理存在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比较重视科室节支,但是针对相关不规范的护理操作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督促检查,同时在护士人力资源安排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进一步加大护士工作量,使其常处于疲惫状态,无法获得充足的休息,也容易导致针刺伤发生。

、护士针刺伤的危害

针刺伤给护士身心均会带来较大的影响,该情况发生后会使其出现疼痛、出血等症状,情况严重时还会引发相关并发症,如感染、败血症等。对于护士而言,在其发生针刺伤后也会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常常担心自己是否感染上的某种血源性疾病的病原体,进而导致情绪处于低落状态,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也会不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降低工作效率[3]。针刺伤是一种对于护士而言发生率较高的职业性伤害,当前已经证实了有很多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刺伤而间接传播,其中乙肝、丙肝以及艾滋病等发生率较高,同时也是危险性最大的疾病。

三、护士职业防护措施

(一)加强职业防护培训

积极对护士开展职业暴露培训,尤其是刚进入岗位的护士,需要使其认识到针刺伤所带来的危害,并且掌握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防护意识。有研究对护士工作过程中针刺伤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结果表明相比于未接受针刺伤防护知识培训的护士,接受针刺伤防护知识培训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较低,而且在进行相关操作时也更加的规范,用过的针头能够马上置入锐器盒,并且未用手回套针帽,进而降低针刺伤发生风险。

(二)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在此过程中针对所用到的相关医疗器械应该对其使用方法加以明确,同时详细的列举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且要求护士严格遵守操作流程[4]。操作期间重视医疗废品的处理工作,用过的针头应该放在锐器盒中,在进行相关危险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使用过的针头也不能覆帽,医疗垃圾需要进行统一的焚毁。

(三)合理排班

工作过程中,在比较繁忙的时间段需要进一步增加护理力量,特别是在对相关意识不清的患者进行注射、输液的过程中,应该有专门的助手进行协助,共同完成相关工作,能够减轻护士压力,以良好的状态开展工作,保持集中的注意力,进而防止针刺伤的发生。

(三)改善工作环境

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室内宽敞、明亮,为其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避免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针刺伤的发生。在此期间还需要为护士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通过以上物品的应用也能够起到防护效果[5]

(四)建立针刺伤报告制度

对针刺伤报告制度加以完善,保证护士在发生针刺伤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进行上报,并且及时的统计分析所发生的针刺伤事件,通过对具体情况的了解,能够及时发现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进而通过有效的改进措施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减少给护士带来的不良影响。

结束语:

作为一种发生率较高的职业伤害,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护士自身身心健康以及职业发展均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积极开展护士职业防护意识以及培训,对操作流程加以规范,做到合理排班,改善工作环境,并且建立针刺伤报告制度,通过以上方式有效预防护士针刺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田田,张晓霞,李娟,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防控情况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3,40(12):949-951.

[2]刘梅.医院卫生管理中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路径[J].环境与职业医学,2023,40(9):I0003-I0003.

[3]王惠如,高学琴,保金涛,等.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行为相关因素中的调节作用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2,38(1):36-40.

[4]俞荷花,彭飞,王芳.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策略的循证护理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3):1214-1218.

[5]张立娟,张志云,谢美莲,等.临床一线护士职业暴露现状及暴露后处置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22,25(10):1525-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