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穴位埋线配合眼部揿针治疗后天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通过穴位埋线配合眼部揿针治疗后天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研究

   那超1  张盟思2 王萌嘉1 张晓星1  姚宏睿1 马艳波1  刘延东1通讯作者

1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黑龙江省医院    黑龙江省  150036    2黑龙江省第二医院                 黑龙江省  150028

课题名称:通过穴位埋线配合眼部揿针治疗后天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穴位埋线配合眼部揿针治疗后天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30例后天眼外肌麻痹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15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治疗组患者穴位埋线配合眼部揿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0.05)。结论 后天眼外肌麻痹患者采用穴位埋线配合眼部揿针治疗,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穴位埋线揿针眼外肌麻痹

前言:眼外肌麻痹,指的是由于各种疾病、外伤等因素所引起的眼球运动神经、眼外肌受损的疾病[1]。患者会出现眼球活动受限、眼睑下垂、复视、斜视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临床上针对眼外肌麻痹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长期用药治疗易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及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穴位埋线、揿针等治疗方式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长效刺激,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疗愈疾病的目的。为此,本文选30例后天眼外肌麻痹患者,研究穴位埋线配合眼部揿针治疗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3年1~12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30例后天眼外肌麻痹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各15例,对照组:男/女:9/6例,年龄:19~78(59.13±6.18)岁;治疗组:男/女:10/5例,年龄:18~80(59.75±6.50)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眼外肌麻痹;②年龄:18~80岁;③病程:≤3个月;④首次发病、意识清晰;⑤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无法耐受穴位埋线治疗;②无法耐受揿针治疗;③有血液系统疾病;④处于妊娠期、哺乳期;⑤未完成治疗疗程、退出研究等。

1.3方法

1.3.1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使用维生素B1、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改善组织供血供氧,营养神经。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高血压、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者,分别予降糖、降压、抗血小板、抗凝、降脂、戒烟、戒酒等治疗对症治疗。

1.3.2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治疗组患者穴位埋线配合眼部揿针治疗

(1)穴位埋线:叮嘱患者取坐位,放松颈肩,头部向前略倾,选取双侧凤池、供血、光明穴,常规酒精消毒,将线装入一次性埋线针内,针尖迅速垂直刺入皮下,得气后推出线体,将针体拔出,使用消毒棉球按压。每周1次,3次为1疗程。

(2)揿针:选取患侧承泣、四白、攒竹、睛明、阳白、瞳子髎、丝竹空、鱼腰、太阳、球后穴,常规酒精消毒,用镊子夹取带有胶布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撳针,针尖对准穴位按下,刺入皮肤。叮嘱患者不定时按压贴针部位,以有酸胀感为宜。每3天更换1次揿针,7次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1d。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评判标准:痊愈:眼位正,眼球可自如活动,复视消失;显效:症状积分减少:≥60%;有效:症状积分减少:30~59;无效:症状积分减少:≤29%。

1.5统计学

将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表示计数资料,使用2检验;(±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统计学结果判定标准:P<0.05;统计学软件为SPSS24.0。

2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15

1(6.67)

5(33.33)

5(33.33)

4(26.67)

11(73.33)

治疗组

15

4(26.67)

6(40.00)

5(33.33)

0(0.00)

15(100.00)

2

-

-

-

-

-

4.615

P

-

-

-

-

-

0.032

3讨论

眼外肌麻痹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指的是由于眼外肌本身或(和)支配眼外肌运动的神经、神经核、神经纤维等受到损伤,从而使其神经冲动传递受阻所导致的一种眼外肌运动障碍疾病[3]。患者发病前多伴有感染或脑血管病基础,糖尿病、肿瘤、周围神经病变等均有可能成为该病的诱发因素,近年来随着糖尿病、脑梗死等疾病的高发,其患病人数明显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4]

临床上,针对眼外肌麻痹多使用维生素B1、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进行治疗,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并针对不同病因所引起的眼外肌麻痹予以对症治疗,如糖尿病引起的眼外肌麻痹予以降糖治疗、感染或炎性疾病引起的眼外肌麻痹予以抗感染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眼外肌麻痹予以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为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考虑在此基础上通过穴位埋线配合眼部揿针治疗。穴位埋线治疗是中医针灸治疗与埋线疗法融汇而成的一项治疗技术,具有速效、长效等优势,将医用可吸收线埋入相应的穴位区域,经过对相应区域进行持久、柔和的刺激,从而能够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治疗作用。揿针治疗属于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辅助疗法,在相应穴位上进行埋针,能够起到穴位按摩的作用,能够解除患者的眼部神经麻痹,促进患者眼部气血的运行,发挥出稀释、分解其神经炎性因子的作用,使患者的眼部神经和肌肉得到快速的恢复,以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0.05),说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方式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穴位埋线配合眼部揿针治疗后天眼外肌麻痹,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邱斌,郑总,谢威义,等.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脑梗死引起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眼外肌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3,29(22):153-155.

[2]刘金粉,孙灵芝.眼外肌麻痹31例病例回顾[J].山东中医杂志,2021,40(5):486-490.

[3]陈艳,李佳奇.应用揿针疗法对眼外肌麻痹患者视觉功能修复作用的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9(1):70-73.

[4]庄靖玲,王伟鹏,唐李梅,等.头针体针并用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眼外肌麻痹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2):323-326.

课题立项: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项目

课题编号:ZHY202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