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邓洁

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999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1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急诊护理干预,予以观察组患者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救治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用时更短(P<0.05)。结论 予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急救效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临床效果

前言: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1]。部分患者在发病前的数日会出现乏力、胸部不适、气促等症状,发病早期患者会出现心前区疼痛,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并伴有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如不及时干预,患者会出现心肌大面积缺血坏死,使患者的心脏功能逐渐下降,从而出现心跳减慢、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等症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以降低死亡风险,改善预后。为此,本为以62例患者为例,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优质急诊护理,分析其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3年1月~2024年2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各31例,对照组:男/女:20/11例,年龄区间:45~79岁,中位值:(58.62±6.91)岁;观察组:男/女:19/12例,年龄区间:46~81岁,中位值:(59.20±6.8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②发病至入院时间:<12h;③患者意识清晰;④告知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患(曾患)恶性肿瘤;②合并严重脏器功能衰竭;③有认知、言语、心理功能障碍;④转院治疗、退出研究等。

1.3方法

1.3.1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急诊护理干预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遵医嘱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采血送检,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其持续的吸氧、心电监护等,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急救物品,如有异常立即配合医生开展抢救,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患者对症护理干预。

1.3.2予以观察组患者优质急诊护理干预

(1)开启绿色通道

接收急诊信息后,立即开启绿色通道,提前准备好急救用品,并通知抢救室、监护室、手术室做好相关准备,待患者入院后优先抢救,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用药护理

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选择相对粗大的静脉血管,避免在近关节处建立静脉通道,尽可能一次性穿刺成功,遵医嘱给予患者用药治疗,并在此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控制输液的速率和剂量,避免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

(3)手术护理

如患者需手术治疗,30min内完成备药、留置管、备皮等护理措施,与患者家属沟通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提前安排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并协助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手续。

(4)加强巡护

加强巡护,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持续心电监护、吸氧,密切留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是否有心律失常、紫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等情况,并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和抢救设备,做好抗休克的准备,如有异常立即上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抢救处理。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

统计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救治时间,评估其急救效率。

1.5统计学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表示计数资料,使用2检验;(±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统计学结果判定标准:P<0.05;统计学软件为SPSS24.0。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救治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用时更短(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s,min)

组别

例数

分诊评估时间

急诊停留时间

急诊救治时间

对照组

31

5.94±0.48

18.82±2.57

59.30±5.43

观察组

31

2.65±0.32

9.71±1.41

36.21±3.23

t

-

31.753

17.303

20.348

P

-

<0.001

<0.001

<0.00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使患者的心肌出现坏死所引发的一种疾病,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病因包括心脏内血液灌注量减少、心肌供氧不足及心肌耗氧增加等,除此之外,剧烈运动、情绪波动、暴饮暴食、天气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4]。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的特点,发病后需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将死亡风险降至最低。

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多是按照医生的要求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各项指标,完成相应的护理操作,同时确保护理工作无差错,虽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但缺乏及时性和针对性。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指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全面性的高质量护理方式,以全面提高急救效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和预后创造有利条件。接收急诊信息后,立即开启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专业的治疗和护理,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并通过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手术护理、加强巡护等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救治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用时更短(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急救效率。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达到更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佳.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负面情绪和预后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3,44(10):2957-2959.

[2]蔡小君.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32):178-180.

[3].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3):272-284.

[4]董青苗,盖纳,严兆娴,等.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4):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