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AFP正常可以排除肝癌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甲胎蛋白AFP正常可以排除肝癌吗?

李培星

文山州中医医院检验科  云南 文山州 66309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定期体检,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其中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相关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尤其重要。血清肿瘤标志物指细胞在癌变过程中所产生的正常细胞含量很少或者没有的一种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的物质。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肿瘤标记物的升高,可以早期发现体内有没有相关肿瘤。另外在治疗过程中也可以作为一个指标来预判肿瘤治疗是否有效以及预后。AFP临床上称之为甲胎蛋白,由病变的肝细胞所产生。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疗效的监测。肝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病死率居高的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差,死亡率接近于发病率,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肝癌的确诊标准有影像学占位、AFP(甲胎蛋白)升高、组织病理检查。其中甲胎蛋白大于400以上,持续四周;或大于800以上,持续两周就可以确诊为肝癌。

原发性肝癌组织病理分型(1)肝细胞肝癌:占肝癌的90%左右,起源于肝细胞。(2)肝内胆管细胞癌:占肝癌的10%左右,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3)混合性肝癌:此型仅占肝癌的1%,混合性肝癌具有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两种结构。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会产生AFP这种蛋白质,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血清甲胎蛋白正常可以排除肝癌吗? 甲胎蛋白正常不可以排除肝癌!甲胎蛋白属于具有特异性的肝细胞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常用于肝癌筛查,但临床中并不是所有的肝癌都能够引起甲胎蛋白升高,所以无法排除肝癌。原发性肝癌中的肝内胆管细胞癌AFP水平大多数病例中都不会升高。另外在胃肠道肿瘤、乳腺肿瘤等疾病的作用下,癌细胞通过门静脉系统,引起继发性肝癌,甲胎蛋白也可能不会出现升高。AFP(甲胎蛋白)升高也不一定就是得了肝癌,在新生儿,妊娠,  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炎症活动期时产生新生肝细胞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多不如肝癌明显。所以甲胎蛋白检测只是一项肝癌诊断的重要的指标,不能仅凭甲胎蛋白下结论,对于患者的要全面分析。

肝内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病变部位不在肝细胞,正常人的肝细胞是不产生甲胎蛋白的,肝细胞癌时,由于肝细胞幼稚化无休止地生长恶化,又恢复了合成甲胎蛋白的能力,AFP大量生成释放到体液中。这就是甲胎蛋白在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血清中含量少的原因肝内胆管细胞癌早期一般无症状,只有在进展期才会表现出持续的梗阻性黄疸或胆管炎性症状。肿瘤标记物AFP对于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肿瘤标记物尚未发现一种特异性很高的肿瘤标志物。肝内胆管细胞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时机,早期临床表现通常缺乏特异性,如胆红素的升高、上腹部的不适、全身乏力等较难引起患者的重视,这也是早期诊断困难、筛查率低的原因。因此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脂肪肝、酒精滥用等。可能与胆管的慢性炎症有关。与肝细胞癌不同: 多无乙肝病史,HBsAg阳性率低,肝功能多正常,不合并肝硬化。该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如果有胆囊炎、胆结石、息肉等情况,要及时进行随访,如果有病情改变,及时就医。对癌前病变进行积极的治疗,并及时消除诱发肿瘤的因素。这一类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体检项目包括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以及腹部B超。B超为诊断首选,具有诊断率高、无创、患者痛苦小、经济的特点。肝内胆管细胞癌包块多显示回声稍高且杂乱不均,边界不清不规则增厚的声影,可见管状结构被挤压到周边为特征。本病由于缺少血供,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多呈乏血性表现。发现可疑病灶者,建议进行腹部增强CT、腹部增强磁共振,提高早期检出率。早期发现,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整体治疗疗效。对于有发病危险因素的需要特别注意其他血清学指标和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测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碱性磷酸酶 (ALP)、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GGT)、胆汁酸、C反应蛋白可升高。癌胚抗原CEA升高较常见,是具有敏感性较好的检测指标。血清CA199升高,当检测值大大超过正常值范围时辅助诊断价值更大,是具有一定特异性的诊断指标。在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的基础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联合应用对肿瘤的诊断,评估肿瘤的切除性、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恶性肿瘤,肝癌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遗传因素来说,并没有特异、有效的预防手段。对于非遗传因素的高危因素来说,通过阻断和减少高危因素的暴露,可以有效地预防肝癌,首先是感染类的因素,避免或者消除其发生的高危因素,尽可能地降低其发生率就显得更为重要,避免一些黄曲霉的摄入,包括不要吃霉变的食物。还要改善饮用水,同时避免大量酒精的摄入,按时接种肝炎疫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肝癌的发生。有肝内胆管和胆囊管结石,则应积极进行外科治疗。将结石取出后,可以降低由结石引起的胆管癌。如果是有胆管寄生虫的病人,要及时地进行驱虫治疗,避免长期受到寄生虫的刺激而导致的胆管癌。平时生活中要有一定的规律,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脂肪肝患者要充分认识脂肪肝对人体的危害,积极地控制肝脏脂肪性病变,减少或消除肝脏的脂肪积聚,从而减轻肝细胞以及肝内胆管的损伤,降低包括肝内胆管细胞癌在内的恶性结局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任正刚, 林芷英.原发性肝癌[M]//陈灏珠.实用内科学.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006 -2011.
  2. 陈漪,王志明,任正刚,等. CA19-9对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J].中华肝脏外科杂志,2006, 14(4):299-300.
  3. 何浪. 肿瘤标记物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意义[J]. 同济大学学报,2004,25(5):439.
  4. 覃怀成,陈希纲,应用ROC曲线评价CA19-9 CA125 CEA联合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0):1775-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