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张梦成

1.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215000

1.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215000

2.苏州市独墅湖医院   215000

2.Suzhou Dushu Lake Hospital   215000

3.苏州大学医学中心  215000

3.Medical Center of Soochow University  215000

摘要

目的:分析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21年至2023年间,本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500多名患者临床数据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地区、文化程度、是否24h家属陪同是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针对手术后疼痛控制效果不佳患者,鉴于其自我管理能力相对不足,应在术前为其提供专门的疼痛自我管理技能培训指导。此举旨在提升患者对于术后疼痛的有效控制能力,以期达到更佳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胸外科;术后疼痛;自我管理

胸外科手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高达50%。这意味着有大量患者在术后长期受到无法缓解的疼痛困扰。同时,数据还显示有超过52%的患者经历过术后急性疼痛。根据疼痛管理原则指导,每一位患者均应享有自我评价和调整自身疼痛感的合法权益。同时,医疗机构有责任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疼痛评估及相关管理方面的专业教育课程。然而,当前在临床实践中实施的疼痛管理策略往往过于强调医疗护理人员的主导地位,从而忽视了患者在疼痛管理过程中应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1]。因此,本次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进行深入考察与详尽分析,为疼痛自我管理提供坚实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筛选获取自2021年至2023年间,在本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500多名患者临床数据,其中男性800多例,女性700多例。这些患者的年龄跨度为22至76岁,平均年龄为(68.10±9.90)岁。

1.2方法

1)调研问卷。参照长海痛尺,将术后疼痛程度划分为0~10的不同等级。其中,0分代表患者完全无痛感;1至3分表示轻度疼痛;4至6分代表中度疼痛;而7至10分则表明患者正经历重度疼痛。这一标准化评估工具将用于精确记录每位患者在手术后三天内的疼痛变化情况。此外,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患者在疼痛管理过程中的自我行为表现,将采用王晓庆设计的“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问卷”。通过这一问卷,将更准确地掌握患者在疼痛管理方面的自我行为表现。2)调查实施。本次调查在护士长策划引领下进行。由多学科背景、经过专业调研技能培训的护理团队组成,他们严格遵循统一且标准化的提问准则与流程,对所有研究参与者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与互动交流。针对书写困难患者,需逐一阐释各类问题含义,并依据其反馈真实完成问卷填写。

1.3统计学方法

经过SPSS27.0统计软件处理,本研究涉及的所有数据得以准确展现。处理计量数据时,选择(x±s)数值形式进行展示,并运用行t检验方法进行组间差异探讨。对于计数型数据,采用[n(%)]的表述方式,并依据χ2检验原理,评估该类数据在样本中的分布情况。P<0.05可明确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差异。

2.结果

2.1术后患者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评分

经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患者术后,其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的总体评价分数仅为2分,远低于事先预期。详情可见表1所示。

表1.术后患者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情况

项目

M

QR

Min~Max

疼痛知识学习行为

主动了解疼痛控制知识

2

1

1-3

主动与病患讨论疼痛控制知识

2

1

1-3

多渠道了解疼痛控制知识

1

0

1-3

学习疼痛控制宣传册

1

1

1-4

学习自控镇痛泵使用方法

1

1

1-2

疼痛自我管理行为

正确评估疼痛强度

2

1

1-2

术后疼痛主动告知

3

1

1-4

术后疼痛主动要求止痛药物

3

1

1-3

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

2

2

1-4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3

1

3-4

总分

20

7

15-30

2.2影响术后疼痛自我管理因素比较

经过一系列实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病患的性别比例、地理位置及文化背景等多重因素在手术康复过程中,对其自我疼痛管理能力具有显著且具备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可见表2。

表2.影响患者术后疼痛自我管理的因素

参数

M

QR

χ2

P

性别

-2.79

<0.05

21.00

7

19.00

6

年龄

3.97

>0.05

<50岁

24

7

50~70岁

19

7

>70岁

18

6.75

生活地区

-2.58

<0.01

城镇

20

6.75

农村

16

4.25

文化程度

56.44

<0.01

小学及以下

15

4

初中

21

5

高中/中专

22

5

大专及以上

24

5

手术史

-0.07

>0.05

20

6

19

5.75

是否24h家属陪同

-2.11

<0.05

19

6.00

16

5.50

病程时间

3.17

>0.05

=1年

21

6.50

<1年

20

6.00

3.讨论

术后疼痛是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普遍遭遇的一种显著不适,其镇痛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对自身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对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感知。若镇痛效果不理想,不仅可能增加患者在医院的停留时间,更可能阻碍其术后康复进程。因此,对于术后镇痛的重视和优化,是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一环。胸外科手术过程涉及较大范围的创伤,因此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都会发生显著变化。尤其对于年龄偏大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术后疼痛的有效控制至关重要。根据现有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仅依靠常规的止痛药物治疗可能不足以彻底缓解或消除患者在术后所承受的痛苦。因此,急需采取更全面、深入的干预措施来改善这一状况[2]

本研究探讨多因素对患者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性别、生活地区、文化背景以及术后24小时内是否有亲友照护等因素均对患者的疼痛自我管理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这一发现提示,在临床实践中,针对身处偏远地区、文化教育水平较低且缺乏亲人和朋友关心与支持的患者群体,在医疗治疗过程中,推进并深化疼痛自我管理理论及其实际应用措施的教育与普及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增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修养能力,还能提升他们面对复杂社会环境的适应力和应对能力。值得关注的是,研究数据明确显示出术后疼痛程度与患者疼痛自我管理行为记录分数之间存在显著的反比关系。这意味着,那些疼痛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患者,在经历外科手术后,可能会遭遇更为剧烈的疼痛。因此,须持续强调患者在疼痛管理过程中的主体角色,并促使医务人员转变思路,结合当前镇痛技术的优势,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有效的疼痛缓解方案。同时,还应努力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激发其主动参与自身疾病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升疼痛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家秀,车梦莹.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措施[J].家庭科技,2022,(01):62-63.

[2]朱庆巍,李彩霞,阎胜娟,等.疼痛管理护理模式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及自我效能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