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粮食生产统计与可持续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农业粮食生产统计与可持续发展

陈树珍

宜良县政务服务中心,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农业粮食生产至关重要,不仅能解决温饱问题,还能推动相关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推动中国与世界农业共同发展。本文针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化农业中的测评体系、高质量发展概念和内涵,指出中国粮食在生产统计中的不足,提出一些可实施行的策略,为推动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农业粮食生产统计;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2

引言

当前,我国的经济已经过渡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而农业作为国民经济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生产中进行发展,在发展中进行创新。农业高质量的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生计息息相关,更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因此,相关专家必须实际问题实际分析,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与探讨,提出实用性强的有效措施和建议,推动我国的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概念

在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也需要顺应并遵循这一趋势。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关注产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注重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可持续性以及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实践中,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不仅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导向。

1.1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点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产品具有高品质、安全、健康的特点,符合消费者需求和国家标准,通过加强生产管理、优化生产结构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

  强调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关注社会效益,通过提高产量和品质,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利用,倡导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1.2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推动农业与生产与管理模式发生变革,更多机械化的产品应用在农业发展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农业在发展中水资源、土地资源、化肥等必不可少,逐渐会降低土地的使用率,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在农业高质量的发展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提出,更加倡导使用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市场导向和产业升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的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持续增长,高质量的农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一系列农业品牌,加强营销网络推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扩展与升级。

2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测评体系建设

  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体系建设,需要以健康发展目标为导向,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将各项细节进行优化与落实到位,客观评价农业发展中的各项问题与不足,在政府的农业发展提供依据与参考。本小节将从农业现代化测评体系、农业高质量发展测评指标构建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方法等角度进行探讨。

2.1 农业现代化测评体系概述

  农业现代化测评体系是随着现代化水平的发展,构建了一套更加完善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包括农业生产、科技发展、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结合定量化或定性化的方法,进一步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估与比较。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的建立,要考虑到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结合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为农业发展提供一些实用性的科学依据。农业发展体系构建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生产技术、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农民经济收益等,客观反映出现代农业化水平的各项发展趋势,满足农业发展的新需求。

2.2 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测评指标构建

  在高质量的测评体系构建中,农业现代化体系需要选取评价指标,根据农业的发展更加准确的评估农业的发展水平、行业的发展质量。[1]。农业高质量发展测评包括多方面的指标,其中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农民收入等作为硬项指标,全面展现了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具体来说,相关的研究者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农业的类型特点,对农业产值、农业产出对比、科技投入对比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以便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

2.3 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

  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量方法试结合相应的指标,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量化的量化或定性评价的方法[2]。些方法可以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具体选择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研究方向、探究的深度等方面进行考量。定量研究是指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或指标体系,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数据化的呈现,常用的方法包括包括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在在综合评价中得出可用性结果。定量评价更加注重真实性与客观性,但在数据指标获得中,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定性分析法则是结合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描述与分析,进行主观性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方法依赖于专家的实地考察、经验分析,能在多方的讨论中比较与研究,得出综合性的评价结果,定性分析的优点是可以考虑到各种因素,但是偏向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结果不具有典型性与客观性。

3 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不足

  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在现实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与发展,但也始终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各地区存在信息不对称、技术水平落后等情况,而农民作为参与其中的主要工作人员,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存在欠缺,无法透彻的了解各项新技术,基于新技术发展的信心,导致推广效果不佳。其次,农业粮食生产缺乏专业的组织,没有设置明确化、标准化的服务体系,致使生产工作各部分难以实现衔接,降低了推广的效果。另外,部分地区政策不明确、推广资金不足、人员素质欠缺等问题,没有对农业生产进行专业化的组织,十分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农业粮食生产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与方法来解决问题。

4 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4.1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遥感技术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家的卫星发展计划下,先后发射或准备发射中巴系列、遥感系列、环境系列、资源系列、高分系列卫星,遥感卫星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遥感技术的发展;在作物估产、灾害监测、土地利用调查、农村土地确权、“两区”划定及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中和长期的遥感应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信息处理方法、背景数据库、遥感信息模子;遥感技术向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高时间分辨率方向发展,田块尺度的时空动态精准监测技术日益成熟。遥感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手段要向更深、更宽、更精的方向发展不断完善农业生产遥感监测体系的标准和规范,摆脱人为因素的影响,拓展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为发展精密农业、聪慧农业、现代农业奠定基础。

4.2推广高效种植技术

  针对高效技术的推广,需要从前期计划拟定、生产过程、推广发展等角度进行,细化种植过程中的各项细节,确保推广工作能顺利的开展。首先,技术人员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土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一系列策略,根据所选取的农作物的特点,确定重点推广作物,运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切实可行的推广方法。其次,相关部门需要从管理层入手,从上到下制定一套结构清晰、内容明确的管理措施,结合农民的认知水平进行专业化的指导,提高农民的专业度与服务意识[3]。再者,在实现推广中,专家与农民要加强交流与沟通,专家作为专业的工作者,长期以来对土地进行专业化的研究具有融合创新化的思考特点,而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民经过实践与操作更加了解土地的各项特点,双方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能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配合的关系基础,促进农民加强对新技术的认可与支持。

4.3开展种植活动推广

  在农业粮食生产与统计过程中,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需要选择恰当的推广途径与方法,保障各项工作平稳的进行,实现最大化的推广效果。首先,要对现有的农业平台和资源进行整合,如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民培训中心等,开战专业的技术培训与推点示范工作,结合专业化、有趣化的推广活动,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服务。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我国的互联网行业、通信技术行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能有效的打破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开展远程教育在线培训,能将线上与线下培训进行结合,为农村地区的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服务[4]。最后,多样化的活动能吸引农民的注意力,如科技展示会、科技宣传会等宣传活动,能吸引农民更加关注作物技术推广,亲自参与推广活动与工作中。此外,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在开展技术合作和示范推广中积极进行配合,共同促进我国农村地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5 结论

  综上所述,农业粮食生产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粮食生产种植技术的推广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各种科学的管理方式、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有效提高了我国粮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经济实现高速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粮食生产的提质增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家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壤肥料问题与对策[J].商业研究, 2022(2):2.

[2]陈思博,常明.中国粮食绿色生产技术空间特征和溢出效应研究[J].商业研究, 2022(6):34-43.

[3]贺青,张俊飚.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4):47-55.

[4]吴永清,杜荣,蒋辉.中国粮食生产环境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3(4):37-47.

作者简介:陈树珍(1971—),女,汉族,云南宜良人,本科学历,统计师,从事工作为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