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合规管理及风险防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合规管理及风险防范分析

张婷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长治  046012

摘 要:在国有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物资采购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其中,材料质量、单价、供应商资质都是可能引发风险的主要因素。为保证相关企业能够始终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应借助合理的手段,降低风险问题出现的可能性,确保物资采购工作顺利进行。本文详细阐述了国有企业物资采购面临的合规问题,重点分析风险的防范策略,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合规管理;风险防范

引言

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有企业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由于相关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大,日常的物资消耗量也较大,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所需的成本投入量也随之增大。如若未能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不但会引发大量的成本浪费,还可能出现严重的风险问题。为此,相关人员应围绕合规风险,落实采购管理与风险防控,确保企业始终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

1国有企业物资采购面临的合规风险

1.1政策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政府部门制定物资采购方面的法律和管理政策具备较强的指向性。也正因如此,国有企业的物资环节会受到一定干扰。比如,由于部分区域的原材料采集标准较为严苛,使得相关企业在采购物资过程中,未能实现既定目标,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率受到严重干扰,无法确保其长期处于稳定的运营状态。

1.2供应商

当前,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确保我国各类国有企业始终处于平稳的发展状态。但是,现阶段,企业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源自供应商的风险问题普遍较多,困难较大。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多数中小城区都步入了停摆模式。因此,物资的采购链条也处于停滞状态,大批量的物资无法在第一时间运送至指定区域。此外,在项目的建设阶段,由于物资紧缺,部分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也未能及时完成材料补给。在国有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为保证企业始终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通常会使用对外招标、非招标两种物资采购方式。但是在招标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投入的成本较高,仍有部分国有企业选用难度系数较低的非招标方法。同时,因受高品质供应商储备量不足的影响,非招标可能导致企业面临运行困境。

1.3市场环境

在国有企业的生产阶段,关于物资的购置环节,市场上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假如现有的供需关联发生变动,在企业采购物资的过程中,材料的价格便会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引发不必要的损耗。此外,当市面上涌现出企业所需物资的同类替代,其在市场范围内的占比率就会呈现下降态势,国有企业在采购工作中,遇到风险问题的可能性便会大幅上升。

2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的风险防范策略

2.1优化采购环节

第一,在物资采购的准备阶段,为降低成本,将采购预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应结合企业当前的生产现状,全面了解内部现有的资金储备量、物资存量,在实现购置成本有效控制的同时,从根本上提升资金的利用率。第二,国有企业应在原有采购机制的基础上,构建购置申领体系,实现物资购置团队与企业的有效区分,降低二次采购等风险问题出现的概率,并将采购工作交由专人负责,确保购置物资时,不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积极应用统一购置机制,杜绝两个职能部门同时开展采购工作。此外,国有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还应注重采购清单的全面审理,全方位了解相关部门所需的物资,确定其处于预定的采购范围内,各类报批环节落到实处。第三,负责采购物资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市场现状,全面了解各个生产厂商的基本信息。针对需要长期应用的物资,应在原有的基础上,优先与达成合作意向、资质齐全、美誉度高的厂商合作。还可以结合供货商的守信程度,在特定的时间段对其进行实地勘察,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展采购工作。第四,物资的购置团队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完备的物资议价体系,围绕因地制宜的理念,根据有关部门制定的规定,借助合理的采购方法。同时,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内,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类物资及其在市场上的定价,明确价格浮动规律,创建信息储备库,及时将与物资有关的各项数据上传至网络中,以此实现对采购成本的全面监管。

在物资的采购阶段,为降低风险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国有企业不但要优先与正规的供应商达成合作意向,还要与之签订对应的合约,并实现合同的有效管控。企业内部的法务应在特定的时间段,了解相关合约的履行状况,规避不必要的隐患风险[3]。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其中的各项条款,明确各类账目的结算情况,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2.2构建预警系统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阶段,为实现风险问题的有效防范,管理人员应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构建较为完备的预警体系。结合以往的经验分析可知,为规避不必要的采购风险,需要借助合理的手段,明确其中可能存在的隐患问题,并完成预警。其一,应确立对应的预警标准。在实际的操作阶段,如若缺乏明确的预警标准,极易导致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风险无法得到有效识别。其二,结合企业现状及主体特征,确立正确的警示标识,完成风险的有效解析,并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现阶段,国有企业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风险问题有以下几类,分别为单价与品质研讨、购置问题、装置解析及风险识别。

首先,单价和品质。在实际的采购环节,物资的单价是其中首要的风险隐患,关于单价的警示标准即为价位浮动量、品质变动量、品质、单价。其次,在物资的采购工作中,受各类外界因素影响,成交阶段也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风险问题。为此,预警标准可以分为打款速率、合约履行程度、质量达标率、定期送货效率、问题出现率、钱款到账速度、装置成交率、单价变动程度等。再次,应用装置。关于装置可能引发关于使用年限、更新成本、市场占比等风险问题。最后,还存在来自对家的竞争风险、装置区别、设备更迭率、性能区别等。

2.3重视风险识别

在物资采购合规管理环节,为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大部分国有企业舍弃了传统的操作模式,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传统的采购模式。首先,在购置环节,注重辨别其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切实规避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尽管风险因素长期蕴含其中,但是可以利用合理的手段降低隐患出现的概率。其次,在日常的生产与经营阶段,全面了解物资的月度购置量,资金的结算效率,当月获取的经济收益,材料余量。再次,明确各类物资的供货商在协作环节,是否始终秉承认真的工作作风,是否抱有侥幸心理,第一时间谋求全新的供货渠道,并与之展开深度合作,优化物资购置模式。最后,在采购物资的过程中,还应重点落实对于各类物资的质量检测,可以借助专业的技术手段。在后续的发展阶段,利用合理的方式优化物资购置的各个环节,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实现风险问题的全面识别。同时,还可以围绕风险层级、覆盖面积、操作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控制。当国有企业物资购置系统处于完备状态时,应注重资源的深度融合,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提升企业物资购置的即时性和有效性,从根本上缩减资源过度消耗的概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有企业的运营阶段,为规避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在物资采购环节,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全面分析可能出现的合规风险。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秉承货比三家的观念,确保物资的供应链正常。此外,还应组建专业的人才团队,增强采购专员的业务能力,完成采购流程的全面监管,规避不必要的隐患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鹏.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合规管理及风险防范策略[J].中国储运,2023(8):146-148.

[2]刘军芳.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合规管理及风险防范探析[J].铁路采购与物流,2022,17(5):30-33.

[3]衣红鸾,田洪坤.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