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家校合作的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互联网视域下家校合作的对策研究

杨玉

(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淮北  235000 )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为学校开展家校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互联网家校合作融合度低,家校合作缺乏互联网相关社会技术支持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家校合作。基于此,文章对互联网视域下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从学校和家庭方面给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家校合作,互联网+教育,家庭教育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一方面使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的家校合作向着更加良好积极的方向去完善和发展,促使家校合作能够有效地引导家庭教育,并科学地支持学校教育,最终收到育人效果,另一方面在“互联网 + ”背景下,家校合作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继而产生了一系列相对应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应提出怎样的策略应对,正是现在需要进行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 、研究意义

对已有研究的梳理,不难发现,当前关于互联网视域下的家校合作的研究较少,家校合作实践缺乏理论指导。为弥补理论研究空白,兼顾到当前“互联网+”与各项事业积极融合的时代背景,笔者将深入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合作现状,深入分析不足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善建议。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 )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是指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技术等技术手段实施的教育形式,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构建新的教育生态和服务模式。

(二)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种合作涉及家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四、互联网视域下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家校合作融合度低

1.家校合作中家长存在技术障碍

家长可能不熟悉互联网工具的使用,或者缺乏必要的设备和网络连接,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参与家校合作活动。

首先,设备不足,部分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可能无法为孩子或家长提供必要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电脑等;部分家庭可能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或其他原因,无法稳定接入互联网或获得高速网络服务。

其次,数字鸿沟,一些年长的家长可能对新技术持有抵触心理,或者缺乏学习新技术的动力和资源;可能从未使用过互联网或电子设备,因此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

2.家校合作利用互联网的途径形式单一

家校合作的内容从学校方面来讲主要有:家长教育、家校交流、家长参与校务和教学监督,组建家长委员会等;从家长方面讲主要是:做志愿者为学校筹资,捐款捐物,配合教师的教学与教育工作,义务服务,以及主动参与决策,组织家长委员会的活动等。

而现实互联网主要是发送通知和布置作业,家长回复“收到”两个字占到很大的信息量。主要是关于作业、孩子学业、学校事务和孩子的在校表现,而关于其他各方面比如爱好、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交流较少。

(二)家校合作双方共育意识薄弱

双方对共育责任的理解不足,家长和学校可能对共育责任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教育是单方面的责任,缺乏共同参与和协作的意识。部分家长可能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他们只需要提供物质支持和生活照顾,而忽略了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些学校可能过于强调自身的教育责任,而忽视了与家长的合作和沟通,导致家校合作的效果不佳。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家长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导致双方在家校合作中的合作意愿和行动力不足。沟通渠道不畅,家长和学校之间可能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信息不畅、误解频发。协作意愿不足,双方可能由于种种原因,缺乏共同协作的意愿和动力,导致家校合作难以深入推进。

(三)家校合作缺乏互联网相关社会技术支持

互联网教育是依托互联网平台为广大家长提供家校合作服务,仅通过移动终端便可实施,家长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节约了一定的成本,具有便捷、灵活、多样性的特点。但还未出现家校合作专业平台。

五、加强互联网视域下家校合作应用的对策

1.提高家长信息素养,正确理解互联网作用

互联网 +背景下,家庭教育进一步发展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不能忽略互联网在家庭教育方面带来的有利作用。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思想落后,看不到互联网带给孩子的积极和正面作用,一味避免孩子去接触,这是不可取的。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学校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为家长提供信息素养培训,以提高家长在参与家校合作时的信息素养。

2.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发挥家校合作中的作用

学校要重视网络社交工具在家校合作的作用,要支持和鼓励教师借助网络社交工具与家长开展丰富多彩、和谐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首先,建立线上沟通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线上沟通平台,如微信群、QQ群、学校官网等,方便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这些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教学安排、活动通知等信息,学校也可以及时获取家长的反馈和建议。

其次,强化家校合作的文化建设:学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加强家校合作的文化建设,如设立家校合作日、家校合作周等活动,通过活动来弘扬家校合作的理念,增强家长和学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3.以社会技术支持,协调学校发挥育人机制

在网络时代,要建设一个庞大、海量的数据库,以满足家长的指导需求。换言之,就是要不断丰富互联网教育内容。

利用在线教育工具进行远程协作:在线教育工具如Zoom、腾讯会议等,使得家长可以远程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课程展示、学生作品展示等。这不仅可以增强家长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了解,也有助于增强家校之间的信任和理解。除了常规的沟通交流外,学校还可以建立一个家校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发布学校的新闻、活动、政策等信息,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上传和分享孩子的成长记录、学习心得等。

以上措施有利于家长获得更加丰富系统的教育资源,可有效满足新时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需求,能够使家教办学更快的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Z2):33.

[2]王娟涓,何毅梅.“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的问题及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34):77-80.

[3]张艺耀.落实“双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新课程,2021(51):239.

[4]杨清.“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作业改进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6-10.

[5]王家祥,茹宗志.“双减”政策背景下家长教育焦虑的纾解[J].教学与管理,2022(07):19-22.

[6]李淑婷.“双减”背景下乡村初中家校合作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3.001017.

[7]孟繁.“双减”政策下秦皇岛市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家校合作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3.000563.

作者简介:杨玉(2000.11—),女,汉族,籍贯:安徽濉溪人,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3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学科教学(思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