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电气配线布线设计与智能化技术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4
/ 3

动车组电气配线布线设计与智能化技术应用探讨

侯倩倩

青岛四方阿尔斯通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109

摘要:在当今快速发展的轨道交通领域,动车组作为高效、快捷的运输工具,其电气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智能化技术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动车组电气布线的设计原则和智能化技术,以期提高动车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为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动车组;电气配线布线设计;智能化技术;应用

引言

动车组电气系统是集网络、控制、变频、高压为一体的复杂系统,要想该系统能够高效安全的工作,每个工序都尤为重要。布线工序为动车组电车安装的前道工序,也是极其重要的工序。当前,动车组电气布线面临着复杂性增加、维护难度加大等挑战。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深入分析其研究背景与应用前景。

一、动车组电气布线设计系统概述

动车组电气布线设计是高速铁路动车组设计中的关键环节过程,它负责实现将电能从电源传输到各个电气设备,确保动车组的正常运行和控制。这一过程系统不仅包括了传统的电缆、接线端子和连接器等物理组件,还涉及到布线路径的规划、电气参数的匹配和信号传输的可靠性。随着动车组功能技术的不断提升进步,电气布线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对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可维护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动车组电气布线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电气性能、机械强度、环境适应性以及电磁兼容性等多方面因素,以满足高速运行中的各种工况需求。此外,智能化技术的融入,如基于网关、现场总线和无线通信的智能控制系统,为动车组电气布线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动车组的运行效率和维护便捷性。

二、动车组电气布线设计原则

2.1 安全性原则

动车组电气布线设计中的安全性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它要求设计者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所有可能的风险因素,确保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乘客和操作人员造成危害。这包括但不限于防止电气火灾、避免电击事故、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快速疏散以及减少由于电气故障导致的动车组运行中断。安全性原则要求布线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标准,采用防火、防水、防腐蚀的材料,以及具备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接地保护等安全措施。此外,设计还应考虑到电磁兼容性,减少电磁干扰对其他系统的影响,同时保护电气布线系统免受外部电磁干扰的侵害。

2.2 可靠性原则

动车组电气布线设计的可靠性原则是确保整个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这一原则要求设计者在布线时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先进的技术,以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布线系统必须能够承受动车组在高速运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条件,如温度变化、湿度、振动和冲击等。为了提高可靠性,布线设计应采用冗余设计,确保关键电路在部分组件失效时仍能继续工作。同时,布线路径的合理规划也至关重要,应避免布线过于集中,减少因局部故障导致的系统性影响。此外,电气布线系统的设计还应考虑到易于检测和维修,以便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快速定位并修复,最小化动车组的停机时间。

2.3 经济性原则

动车组电气布线设计中的经济性原则要求在满足安全、可靠和可维护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这不仅涉及到选用性价比高的材料和组件,还包括优化布线设计以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和施工复杂性。设计者需要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时,通过合理的布线方案和组件选择来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例如,通过采用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布线组件,可以简化生产流程,提高布线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和备件库存。同时,经济性原则还强调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动车组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初期投资、运行维护费用以及最终的报废处理。

2.4 可维护性原则

动车组电气布线设计的可维护性原则强调了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维护便捷性,以确保动车组能够快速响应故障并进行有效修复。这一原则要求设计者在布线时充分考虑后期的维护和检修需求,包括布线的可访问性、组件的易更换性以及故障诊断的简便性。具体来说,布线路径应设计得清晰有序,避免过于复杂或密集,以便于技术人员快速定位问题区域。同时,电气组件应易于拆卸和更换,减少维修时的劳动强度和时间成本。此外,可维护性原则还提倡采用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实现对动车组电气布线状态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预警,从而提高动车组的运行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

三、动车组电气布线智能化技术应用

3.1  车辆生产中的布线问题[4]

1线束预留在工艺程度上允许有误差, 预留长度的正负 5%但最大不能超过正负 100mm。实际上在特殊设备点位置上对预留的要求非常严格, 例如终端箱车下传感器线对线束的预留要求基本是分毫不差,通过传统的配线方式很难实现。

(2)动车组轻量化可以减小列车运行的阻力,进而减少车辆加减速及运行的牵引力,同时减少制动能耗,可以有效地节能。动车组中的电缆重量 ( 主辅控以及信号通讯电路电缆)占比较大,尤其是使用传统的布线方式,会预留大量的备用线,大大增加了列车重量。

3.2 基于二维设计软件的电气布线设计

目前国内动车组电气系统的布线工艺从设计到制造,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所有信息主要是通过二维层面来展现,主要的设计工具是AutoCAD,图纸大多以CAD图纸等形式进行编制,使用2D AutoCAD进行平面电气图纸设计。

二维布线图只有线束的信息,没有线束和电气模块、结构件的相对位置信息,因为软件功能有限,使用三维布线软件中的三维转二维设计,得出二维布线图与传统二维布线图的对比并没有提高质量,无法添加大量的布线工艺信息。

这种设计方式的缺点在于空间的布置只能依靠人脑的想像能力和工作经验,容易造成实际生产装配中的干涉或无法通过的问题因此,为了提升电气配线工艺水平,可靠、高效的三维电气布线设计生产势在必行

3.1 3 基于三维智能化设计工具的电气布线设计[5]

在轨道交通行业CATIA智能设计软件在结构设计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在一些海外项目中已经在使用CATIA三维布线方式进行电气施工设计,有效提高了设计准确性

CATIA具有参数化建模功能允许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定义和调整参数,当产品需要进行尺寸调整时设计师只需调整相关参数,系统就会自动更新模型,在设计复杂的结构时,可以帮助设计师找到最节省材料、最轻量化的设计方案

基于此

在动车组电气布线智能化技术应用领域,基于智能化设计工具的电气布线设计详细阐述了基于智能化设计工具的电气布线设计。这些工具,如CATIA和E3,集成了先进的仿真和优化算法,能够显著提升设计流程的效率和精确度。例如,使用CATIA进行动车组电气布线设计时,设计者可以利用其三维建模功能精确地模拟动车组内部结构,然后通过E3的电气布线模块自动生成布线方案。布线这个过程中,智能化工具不仅考虑了线缆的长度和类型,还综合了空间限制、电磁干扰以及热效应等因素。以动车组的牵引逆变器布线为例,设计者在CATIA中定义逆变器和电机的位置,CATIA接着E3根据这些参数自动计算最优布线路径,避免了线缆的过度弯曲和交叉,同时确保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这种智能化设计工具的结合使用,不仅缩短了设计周期,还提高了动车组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维护性。

3.2 智能化设计工具与网关技术的融合

在动车组电气布线智能化技术应用中,智能化设计工具与网关技术的结合,为电气布线带来了高效与精准的解决方案。例如,CATIA作为三维设计软件,允许设计者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动车组的内部结构,确保电气设备布局的合理性。随后,通过E3工具,设计者可以导入CATIA的模型数据,进行电气布线的详细规划。智能化算法优化布线路径,同时考虑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例如,在动车组的牵引逆变器布线中,设计者利用CATIA确定逆变器位置,再通过E3进行布线设计,确保线缆布局合理,减少交叉和弯曲,提高信号传输稳定性。通过网关技术,设计数据与动车组控制系统实时同步,实现故障快速定位与排除,显著提升了电气布线的智能化水平和维护效率。

3.3 智能化设计工具在基于现场总线和无线通信布线系统的应用

在动车组电气布线智能化技术应用中,智能化设计工具在基于现场总线和无线通信布线系统的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使用CATIA进行动车组的三维设计,设计者可以精确地规划电气设备的空间布局。随后,E3工具根据CATIA提供的数据,进行电气布线的详细规划,包括线缆类型、长度和路径选择。在实际应用中,比如动车组的车载信息系统,智能化设计工具能够自动生成布线方案,确保现场总线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既稳定又高效。例如,设计者可能需要在动车组的不同车厢之间部署无线通信模块,智能化工具会计算最佳的天线位置和布线路径,以最大化信号覆盖范围并减少干扰。通过这种智能化设计,动车组的电气布线不仅更加精确,而且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升级和维护的需求,提高了动车组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结语

随着智能化技术在动车组电气布线设计系统中的应用,见证了动车组设计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会得到显著提升。展望未来,持续的技术创新将推动车组的电气施工设计电气布线系统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随着为高速铁路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期待动车组电气布线设计动车组与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必将为乘客带来更加舒适、安全的旅行体验。

参考文献

[1]孙金玲.CATIA下的动车组电气系统三维布线优化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07):77-78.

[2]周佳,韦永全.CRH3型动车组电气布线电磁兼容性研究[J].数码设计,2017,6(06):99-102.

[3]许艺馨.CRH380B系列动车组电气布线方案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8.

[4]鲁红亮,曹宇,孙兴图 王立伟浅谈标准动车组车内布线质量提升的措施[J].科技风,2019(04):171

[5]文强 ,董力群, 赵婷婷.基于CATIA的动车组电气系统三维布线工艺应用研究

[J].铁路技术创新,2014(04):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