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大数据下的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4
/ 2

文博大数据下的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分析

千丽萍

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理委员会

摘要本文分析了文博大数据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包括文物数字化与信息共享、文物监测与预警、文化公共服务以及研学教育等领域。提出了在文博大数据下的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包括建立标准化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培养专业人才、优化资源配置和创新应用模式,促进跨机构、跨地区的数据共享和协作,有效保护文化遗产。

关键词文博大数据;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

引言

随着我国数字文化战略的实施和数字博物馆建设的不断推进,文博大数据资源日益丰富。如何将文博大数据的价值应用在文化公共服务、文物保护、文物和文化以及研学教育是当前文博大数据应用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文博大数据下的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文博大数据的概念与特点

文博大数据是指在文物和博物馆管理过程中,通过数字化手段获取、存储、处理和分析的大量、多样化、复杂且动态的数据集合。这些数据涵盖了文物的信息、博物馆的运营数据、游客行为数据等,具有以下海量性、多样性、实时性和价值密度低等特点。文博大数据的规模巨大,涉及数以百万计的文物信息及其相关数据,数据类型多样,包括文本、图像、视频、3D模型等,数据更新频率高,实时数据处理和分析成为可能。大部分数据在初次获取时价值密度低,需要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提升其应用价值。

二、文博大数据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一)文物数字化与信息共享

通过高精度扫描、摄影测量和3D建模等技术,将文物数字化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极大提升了文物保护的效率和精度。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保留文物的详细信息,还可以通过虚拟展示和交互式平台向公众开放,扩大文物的传播范围。例如,故宫博物院通过3D扫描技术,将众多珍贵文物数字化,建立了线上虚拟博物馆,观众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浏览和互动。此外,文物数字化有助于文物修复工作,数字化模型可以帮助专家更直观地观察文物细节,制定更加精准的修复方案。

(二)文物监测与预警

利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文物的环境状况和结构变化,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成为文物保护的一大突破。例如,敦煌莫高窟安装了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洞窟内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数据传输到大数据平台后,专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文物受到损害。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文物结构变化的数据,预测可能发生的损坏风险,提前进行预防性保护,大大降低了文物损坏的可能性。

(三)文化公共服务

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和需求,为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成为可能。通过对游客参观路径、停留时间、兴趣点等数据的分析,博物馆可以优化展览布局和内容安排,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例如,上海博物馆利用大数据分析,调整展览路线和展品陈列,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提高了观众的满意度。同时,大数据还可以帮助博物馆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通过分析游客的社交媒体行为和反馈,了解公众对不同展览的兴趣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推广方案,吸引更多观众参观。

(四)研学教育

通过大数据平台,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互动体验,促进文物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获取文物知识的途径有限,而大数据平台的出现,使得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和多样。例如,通过大数据平台,教师可以访问大量的文物数字化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展生动的课堂教学。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场景,加深对文物和历史文化的理解。此外,大数据平台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提升教育效果。

、文博大数据下的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一)建立标准化数据平台

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是实现数据整合与共享的基础。文博机构应协同制定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和交换的标准化规范,确保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无缝对接和高效利用。标准化数据平台不仅有助于提升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还能促进跨机构、跨地区的数据共享和协作。为了有效推进标准化数据平台的建设,文博机构需首先明确各类数据的采集要求,包括数据的格式、精度和采集方法。例如,对于文物的数字化信息,应规定使用统一的3D扫描技术和分辨率标准,以确保数据的统一性和可比性。数据存储方面,应采用统一的存储格式和数据库系统,确保数据在不同平台间的顺利传输和读取。

(二)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数据安全管理是文博大数据应用的关键环节。文博机构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从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到使用全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具体措施包括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制定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数据。同时,还应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及时发现和修补安全漏洞,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针对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文博机构可以采用数据脱敏技术,将敏感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既保障数据安全,又满足数据共享需求。

(三)培养专业人才

文博大数据应用需要大量具备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的专业人才。文博机构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提高自身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一方面,可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设文博大数据相关课程和培训项目,系统培养数据科学人才。另一方面,文博机构可以引进具有丰富大数据应用经验的专业人才,组建专门的数据分析团队,推动大数据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深度应用。例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与国家博物馆合作,开展文博大数据培训项目,培养了一批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文博专业人才。

(四)优化资源配置

文博大数据应用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技术设备、专业人员和资金。文博机构应合理配置资源,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形成合力,建立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和项目开发,共享技术和数据资源,共同推动文博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政府应加大对文博大数据应用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政策优惠等措施,推动文博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例如,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创新应用模式

探索文博大数据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中的应用,提升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播效果,是文博大数据应用的重要方向。VR技术能够将观众带入到历史场景中,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利用VR技术,博物馆可以重现古代建筑的原貌,让观众通过虚拟现实设备穿越时空,参观古代遗址,了解建筑的结构和文化背景。AR技术则可以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环境中,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参观体验。例如,洛阳博物馆利用AR技术,将龙门石窟的文物虚拟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文物,获得详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信息文博机构还可以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导览系统,根据观众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参观路线和讲解服务。例如,通过分析观众的浏览历史和偏好数据,智能导览系统可以推荐最适合观众的展览路线,提供相关文物的详细解说和背景资料。

文博大数据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其应用潜力巨大,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培养专业人才、优化资源配置和创新应用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文博大数据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效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陈洁.媒体融合在文博宣教中的创新应用[J].记者摇篮,2024,(04):141-143.

[2]金瑞国.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J].新世纪智能,2023,(19):9-11.

[3]单雪刚.关于文物及文博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3,(06):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