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自愿发期刊网检索期刊,编辑已经告知风险,如果出现问题个人承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4
/ 2

本人自愿发期刊网检索期刊,编辑已经告知风险,如果出现问题个人承担

邮寄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西南小学旁何璠15175238188

建筑粒料在公路过湿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何璠

中国电建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650032

摘要本项目地处粉土和粉质黏土为主的地基,地势平坦且排水困难,特别是雨季期间,积水严重,导致地基过湿,压实困难,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过湿土地基的形成原因,并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多种工程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包括4%水泥土换填、建筑粒料填筑及强夯处理等方法。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道路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粒料;压实度;水泥土;强夯;

1工程概况

路线全长93.288km,采用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标准,路基宽度27m。项目地处鲁北黄河冲积平原,地基主要以粉土、粉质黏土为主,地势平缓,排水困难,雨季积水严重。

2过湿土地基的形成原因分析

本次地基土天然含水率达19%~32%,压实机械难以进入施工现场,局部路段在压实过程中涌水严重,并伴随着弹簧土现象,压实工作无法进行。项目工期紧,且雨季长达3个月,不具备翻挖晾晒处理的条件,只能通过工程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经过实地调查,分析过湿土的成因如下:a)项目所处区域年降雨量达800mm并且地势平坦,大部分原地表在雨季处于积水状态。b)地下水水位浅、补给迅速。根据地勘资料,项目沿线地下水距离地表约1.5~5m,雨季地下水距离地表仅为0.5~3m,局部路段甚至距离地表仅0.3m。项目走向基本与黄河平行,间距约2.4~6.8km,地下水补给迅速。c)地表土以粉土为主,毛细作用强烈,粉土本身也存在难以压实的特点。针对平原区过湿土地基,常规的处治方法主要有掺水泥改良、换填建筑粒料(或其他透水性材料)两种,下面通过对比试验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3对比试验

3.150cm25cm+25cm4%水泥土处理过湿土方案

选取K56+960—K57+114段过湿土地基作为4%水泥土换填方案试验段,经测得此段地基土含水率约为26%。a)首先对原地基压实,由于地表过湿,只能采用小吨位压路机压实,局部路段地表压实过程中出现涌水现象。测得每10m一个点(下同)压实度分别为85.3%、84.8%、86%、84%、83.5%、85.6%,均小于90%。b)整平后,采用路拌法实施第一层25cm水泥土的施工。养护7d后,压实度分别为88.5%、87.8%、89.6%、86.9%、87.5%、88.5%,均小于90%。在原地表涌水点设置了碎石渗沟,解决了涌水问题,但是由于原地基受毛细水上升的影响,第一层水泥土压实度仍小于90%。c)然后进行第二层25cm水泥土的施工,养护7d后进行压实度检测,压实度分别为92.6%、92.0%、93.5%、91.3%、92.1%、93.0%,均大于90%,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以下简称“路基规范”)要求。试验表明,回填50cm4%水泥土后,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

3.250cm建筑粒料+重型压路机/冲击碾压方案

选取K56+480—K56+650左右幅分别作为50cm建筑粒料+重型压路机/冲击碾压试验段。

a)清表后,采用小型压路机压实,测定各点压实度分别为83.3%、84.2%、83.6%、85%、84.5%、83.8%,均小于90%,地表土的平均含水率为26.1%,超过地基土最优含水率15.3%,不满足设计要求。

b)路基填筑按路基横断面全宽分层填筑,填筑厚度50cm。

c)左幅采用32t重型压路机进行压实,先静压2遍,再振动碾压2遍,压实速度应先慢后快,运行路线应从路基边缘向路基中心线,再从路基中心线向两旁顺次碾压[4];右幅采用冲击碾压,冲击能选取30kJ,压实遍数为20遍,速度12~15km/h,临近构筑物、管道和建筑物路段采取保护措施。

d)分别对左右两幅进行压实度检测。左幅压实度分别为88.2%、90.1%、89.8%、90.3%、90.2%、90.5%,局部不满足90%的压实度要求;右幅压实度分别为90.6%、92.1%、93%、92.4%、92.2%、92%,满足90%的压实度要求,方案可行。

3.3回填80cm建筑粒料+强夯方案

选取K48+446—K48+546作为试验段,路基清表后回填80cm建筑粒料进行强夯,采用锤底直径2.25m的圆形铸钢锤,夯锤重200kN,采用主夯、副夯、全幅满夯的次序进行,两遍强夯间歇7d。左右幅夯击能分别采用1000kN·m和2000kN·m进行对比。

3.3.1回填80cm建筑粒料+2000kN·m夯击能方案

a)清表后测定地基土的含水率为25.2%,压实度为83.1%、82.0%、83.2%、86.0%、84.0%、85.0%。b)回填80cm建筑粒料后,进行第1遍强夯。在强夯过程中发现地基夯沉量过大,夯坑内涌水,提锤困难,无法继续进行强夯,该方案不可行。

3.3.2回填80cm建筑粒料+1000kN·m夯击能方案

a)清表后测定地基土的含水率为23.1%,压实度为81.0%、83.2%、84.6%、83.3%、81.5%、84.0%。

b)回填80cm建筑粒料后,进行第1遍强夯。强夯的夯沉量经历了由大变小再变大的过程。单击夯沉量均大于5cm,不满足《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中所规定的最后两击夯沉量不大于5cm的止夯条件,该方案不可行。究其原因是地表土含水率远高于土的最佳含水率,夯击过程中出现了弹簧土现象,夯坑周围出现隆起,强夯使土体产生了侧移。

3.4路床换填80cm建筑粒料方案(低填浅挖)

以该项目终点枢纽AK0+300—AK0+350作为试验段,建筑粒料除满足路基规范所规定的要求外还应满足建筑垃圾规范Ⅱ类C级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相关规定。选取合格的建筑粒料进行相关试验,试验过程如下:a)路基清表后开挖至路床底标高,因路基土太湿,普通压路机无法碾压,直接回填80cm建筑粒料。b)先采用冲击压路机碾压30遍,然后采用32t重型压路机振动碾压3遍,最后静压1遍整平。c)测定建筑粒料的压实度分别为95.2%、94.0%、94.3%、95.6%、95.1%、96.0%,满足路基规范中路床压实度大于94%的要求。d)试验段施工完成两个月后,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前,发现路床毛细水上升严重,路床回填建筑粒料的含水率达28%,路床处于过湿状态。e)该项目路床顶面验收弯沉176.4mm,实测路床顶面弯沉代表值为250mm以上,路床顶面弯沉不满足设计要求。试验表明,低填浅挖段路床采用回填80cm建筑粒料方案不可行。

4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分析可得:a)采用两层水泥土处治过湿土地基,第二层水泥土满足设计要求,但是原地基含水率过高,第一层水泥土难以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b)铺筑50cm建筑粒料,采用重型压路机压实,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压实度。c)铺筑50cm建筑粒料,采用冲击压路机压实20遍,满足规范要求的压实度。d)回填80cm建筑粒料进行强夯,由于地下水浅,地基土含水率过大,2000kN·m夯击能方案出现涌水现象,而1000kN·m夯击能方案达不到止夯条件,出现了弹簧土现象,回填建筑粒料强夯方案不可行。e)低填浅挖段路床采用80cm建筑粒料换填,由于毛细水的上升作用,路床处于过湿状态,路床顶面弯沉不满足设计要求。事实上,水泥土方案因地基土含水率过高,第一层水泥土难以形成强度,无法达到隔水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增长和毛细水的上升,会对第二层水泥土及以上的填土造成不利的影响。建筑粒料方案中,建筑粒料粒径较大,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毛细水上升作用。

5结束语

通过对本项目过湿土地基的处理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对比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水泥土换填方案因地基含水率过高,第一层水泥土难以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且无法形成有效隔水层;建筑粒料填筑结合重型压路机压实难以满足压实度要求,而冲击压实方案可行;强夯处理由于地下水位高,导致涌水和弹簧土现象,不可行。最终,建议在类似地质条件下优先考虑建筑粒料填筑结合冲击压实的方法,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过湿土地基的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富强.建筑粒料在公路过湿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山西交通科技,2023,(05):53-55+81.

[2]FARUKUA.建筑拆除固废再生粒料基层填料力学性能试验与预测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23.

[3]肖源杰,孔坤锋,姜钰,等.建筑固废再生粒料基层填料动回弹模量特性及统一预估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22,41(11):2337-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