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5
/ 2

黄芪建中汤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郭杨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医医院 针灸科   154002

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黄芪建中汤与穴位埋线联合治疗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筛选2022.02--2024.02期间,我院收诊的CAG患者70例为样本,按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划分为不同2组(对照,研究),各涉入35例,对照一组展开常规西医疗法干预,研究组展开黄芪建中汤+穴位埋线干预;比较中医症状积分。结果: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穴位埋线+黄芪建中汤联合干预应用于CAG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缓解其症状评分,优势明显。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穴位埋线;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由于胃黏膜上皮因反复损害而导致出现的一种固有腺体萎缩疾病,此疾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现阶段的临床治疗主要依据对胃黏膜的生长促进来进行对症干预,却无具体的根治方案,导致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但若长时间用药引发的药物毒副作用也依旧不容忽视,故还需要不断深入探索对治疗手段进行优化[1]。由于中医在治疗胃部疾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将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等理论充分应用其中,取得较为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穴位埋线是中医进行外治的常用方式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但二者联合干预,相关研究尚少[2]。因此,本文选70例CAG患者,分析应用穴位埋线+黄芪建中汤联合干预的应用价值,旨在帮助更多患者实现治疗优势最大化,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时间段开始于2022-02月份,结束于2024-02月份,筛选对象(70例):均为在我院接受诊疗的CAG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平均分配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男、女人数比例:18例、17例,年龄跨度在40岁至85岁之间,均值(62.71±3.01)岁,病程时间在2至7年,均值(4.62±1.03)年;对照组男、女人数比例:19例、16例,年龄跨度在41岁至85岁之间,均值(63.30±3.82)岁,病程时间在2至8年,均值(5.31±1.20)年。数据差异比较(P>0.05)。

纳入标准:(1)均为慢性患者;(2)精神、认知功能正常者。

排除标准:(1)研究涉及的相关药物存在过敏者;(2)存在胃部疾病手术病史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枸缘酸铋钾胶囊(厂商:湖南华纳大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756),1次0.6g,1天口服两次;对于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使用阿莫西林(厂商:哈药集团三精明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886)1次1g,1天口服3次;甲硝唑(厂商: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0092)1次0.4克,1天口服2次;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厂商: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12),1天20mg,1天2次口服。

研究组:黄芪建中汤+穴位埋线。(1)黄芪建中汤方剂组成: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炙黄芪-3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大枣-12粒,统一由我院中药房代为煎煮,1天1剂,分早晚2次温服,各200ml。(2)穴位埋线:①取穴:足三里穴、中脘穴、胃俞穴、气海穴、关元穴、膈俞穴以及脾俞穴。②具体操作方法:操作前进行无菌操作,选可吸收的蛋白线,由医师将其穿进注射用针头(约7ml),在针头处留一0.5厘米左右线,消毒后,快速穿入穴位中(1-1.5厘米左右),等患者无酸胀感之后立刻将针头退出,并且注意在操作过程中不要使线头外漏,严禁患者在24小时内沾水,两周1次。2组均连续治疗四周。

    1.3观察指标

(1)中医症状积分:在治疗前后,对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胃脘胀满、嗳气反酸症状进行评分,依据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将其分为0-6分,分值越高,则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值、2检验,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参考治疗前,治疗后评分均有所下降,并且研究组数值下降的幅度更大,P<0.05。见表1。

                  表1: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食少纳呆

倦怠乏力

胃脘胀满

嗳气反酸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5

4.23±1.03

2.26±0.52

3.96±0.79

2.31±0.16

3.52±1.13

1.83±0.71

3.86±1.32

1.56±0.52

研究组

35

4.25±1.07

1.71±0.63

3.82±0.77

1.79±0.32

3.55±1.39

1.07±0.62

3.89±1.39

1.03±0.61

t

--

0.079

3.983

0.750

8.598

0.099

4.770

0.092

3.911

P

--

0.936

0.000

0.455

0.000

0.921

0.000

0.926

0.000

    1. 讨论

       CAG具有“较高发病率、反复发作、病情难愈”等特点,与人体免疫力差、生活饮食不良等密切相关,一旦发病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体重下降以及食欲减弱等症状,若控制不当,随着病情进展,还会进一步增加致癌的风险,危及生命安全[3]。中医将此病归纳于“胃脘痛”的范畴,认为此病的发生与情志失衡、脾胃虚弱等有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讲究健脾理气、消痞散结以及舒肝和胃[4]

    本文研究证实,研究一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显著下降,可见其疗效明显,说明应用黄芪建中汤+穴位埋线联合治疗与预期疗效更为接近。原因分析:中医在治疗中以整体辨证施治作为基础,结合患者病机展开针对性治疗干预,本文中应用的黄芪建中汤方剂,采用炙甘草起到补脾和胃的作用;黄芪可以达到健脾补气的作用,同时在既往此药物应用中还具有修复胃粘膜的功效,可以起到缓解胃痛的作用;生姜和桂枝具有温胃驱寒的功效,在此基础上加入白芍,可以达到驱寒、止痛的作用;大枣可以达到补气养血之功效,诸药合用,可以综合发挥药效,具有祛寒止痛以及健脾和胃之功,从而缓解其临床症状[5]。而穴位埋线以一种外治法应用其中,可以对多个穴位进行刺激,在此基础上联合黄芪建中汤汤剂,可以进一步顺气护胃、调理气血,从而对病因、病机进行去除,促进患者改善症状,加快康复[6]

    综上所述,在CAG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穴位埋线+黄芪建中汤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其症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屈云. 黄芪建中汤结合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功能及症状积分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4,5(3):4-7.

    [2] 李天伦,李芳,邢艺子,等. 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胃镜指标和胃蛋白酶原变化的影响[J]. 吉林中医药,2023,43(4):419-422.

    [3] 张亨柱,王建荣. 黄芪建中汤辅助治疗对脾胃虚寒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影响分析[J]. 北方药学,2023,20(9):32-34.

    [4] 景静,吕雪玲. 黄芪建中汤联合温脾散穴位敷贴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3,4(8):36-39.

    [5] 陈智昌,苏秋菊,邢建伟. 穴位埋线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9):1119-1121.

    [6] 符青伟. 清热调中汤联合穴位埋线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9):1197-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