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环境监测及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5
/ 2

水质环境监测及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探讨

德庆措姆

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那曲水文水资源分局  西藏 拉萨  850000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促进整体经济水平加速提升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当下我国自然环境与水质安全层面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尤其是在民众环境保护主动意识相对较为薄弱、部分监察部门日常工作环节缺失的背景下,更应该强调有效避免水体富营养化以及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意义。伴随一系列水质环境监测与分析相关工作措施的加速落实,民众逐渐形成了主动保护水资源环境的意识,相关部门需基于此,深入研究水质环境监测及分析过程中的质控因子,并细化相应的质量控制关键措施,进而为真正从源头对水质环境问题进行全面治理提供支持。

关键词:水质环境监测;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1水质环境监测和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价值

水质环境监测和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主要是在采样、分析及数据审核等过程中,选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确保水质监测和分析中数据精准性及可靠性,吻合社会基本要求。水质环境监测和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内容较多,如监测计划制定、数据质量标准确定、样品采集、分析方法确定等,整个水质环境监测过程中,需始终保证监测质量达标,以及实验室内分析过程中各操作规范化,减少各环节产生的误差。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水质实际状况对人类生存及发展十分关键,在经济高速发展下,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目前人们逐步认识水资源污染严重后果,其质量受广大群众及社会关注,为实现水资源保护,积极开展水质环境检测及分析工作,以此掌握水资源污染状况,为制定强有力的措施提供保证。水源样本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变性,若想确保水质环境监测和分析过程中数据权威性及精准性,需积极做好质量控制。

2水质环境监测及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探讨

2.1制定标准与规范

(1)监测项目选择和标准的制定。首先,针对监测项目的选择,需要考虑水体环境的特征和监测目的。针对不同水域的类型和特征,例如河流、湖泊、水库等,应当选择相应的监测指标,例如溶解氧、氨环境保护氮、pH值等,以确保监测覆盖到关键的水质参数,监测项目的选择应考虑到水体的自然景观、生物群落等因素,确保监测结果能够全面反映水体环境状况。其次,制定监测标准需要考虑监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应当借鉴国际和国家相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确立符合监测目的和现实条件的监测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水体,应制定相应的水质环境标准,以便更好地解释监测数据、评价水体质量状况,还需要考虑到不同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和效率,从而确保监测项目的选择和标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2)规范质量控制标准与流程。环境监测站水质环境监测中,规范质量控制标准与流程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至关重要。首先,需要建立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监测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包括对监测仪器设备的校准和验证、对质控样品和质量标准品的使用以及实验室分析方法的验证等。该标准还需包括对采样过程的规范,确保采样点位的选择、采样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等环节符合规范,避免外部因素对监测数据产生影响。其次,对质量控制流程进行规范,包括监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控制点。

2.2采样控制

采样中控制是指在采样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以保证采样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防止水样在采集、分装等环节中发生污染或变质。采样中控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A.采样方法的选择:采样方法应根据监测项目、水体深度、水流状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式,以保证水样能够代表水体的真实情况。例如,对于表层水体监测项目,应使用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均质化采样法,即在一定范围内多点取水并混合为一份水样。对于深层水体监测项目,应使用取水器或水下泵等专用设备,按照不同深度分层取水,并分别装入不同的采样容器。对于流动水体监测项目,应使用流速计或流量计等仪器设备,按照不同流速或流量分段取水,并分别装入不同的采样容器。B.采样量的确定:采样量应根据监测项目、分析方法、保存期限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大小,以保证水样能够满足分析要求,并避免造成浪费或不足。例如,对于微生物监测项目,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选择适当容量和数量的采样容器,并尽量减少空气接触面积。对于有机物监测项目,应根据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选择适当的容量和数量的采样容器,并尽量避免光照和氧化作用。对于无机物监测项目,应根据无机物的种类和含量,选择适当的容量和数量的采样容器,并尽量避免吸附和沉淀作用。

2.3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针对水样开展物理或化学分析时,要求对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以及配备的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核验,该环节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后续获得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以及使用的有效性。通过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能够将后续可能出现的数据偏差予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实际的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项内容:首先应保证所选择数据分析方法的实效性。选择分析方法应基于对监测项目类型以及水样特点等诸多因素的深入分析,确保所使用的分析方法能够满足水体的具体类型以及参数获取需要,同时需要开展对相应参数的验证工作,预先做好数据优化处理,进而将所使用的分析方法的稳定性以及灵敏度予以全面控制,这也是保证水样重现性的重要基础。以监测水体中重金属的项目为例,选择的方法主要为原子吸收光谱法,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此种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以及小范围的实验认证,例如应预先测定水体内金属离子的线性范围以及精密度等诸多关键指标。最后应对试剂的配置标准以及保存方法予以明确。试剂标准应严格遵循分析方法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确保所使用试剂的纯度以及质量,并制定详细的配置以及保存方案,这也是充分发挥试剂标准应有作用的关键因素。建议在这一过程中使用比色法开展数据监测项目,以水中氨氮的含量监测为例,该环节可使用无水硫酸铵作为硫酸盐的具体缓冲溶液的基础原料,选用合适的保存方法,要求在实际使用前将其摇匀。

2.4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

(1)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估。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对数据进行详细的验证和检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包括检查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异常值和趋势等。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所有必要的数据都被记录和包含,没有遗漏或丢失的信息。数据的一致性验证数据之间的关联和相互关系,以确保数据的内部一致性。异常值的识别和处理是确保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步骤,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图表分析等方式进行。数据的趋势分析可以揭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演变规律,对于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重要意义。(2)异常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指标分析。异常数据可能是由于实验误差、仪器故障或样品污染等原因导致的。对于异常数据,应进行进一步检查和验证,确定其是否为有效的数据或是否需要进行修正。如果异常数据是有效的,应记录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对于重复性高且可靠的异常数据,可以通过排除异常数据或进行数据修正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此外,还应分析和监控一些关键的质量控制指标,例如质控样品的分析结果、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和监测有助于评估数据的质量控制效果和实验室分析的稳定性,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结束语

水质监测及分析过程中,影响其最终结果精准性因素较多,监测及分析人员需积极掌握此类干扰因素,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促使整个监测分析过程实现可控化,将其误差降至最低,保证监测及分析数据可靠性及精准性。

参考文献

[1]邢瑞英,张玉宏,张铁梅.关于环境监测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思考[J].科技资讯,2020,18(32):77-79.

[2]罗艳,向平.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路径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