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在重症肺炎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5
/ 2

俯卧位通气在重症肺炎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冯菊梅

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743000

摘要:重症肺炎患者,除了一般肺炎的呼吸系统常见症状外,还同时伴有呼吸衰竭、低氧血症等,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器官功能性障碍,甚至器官衰竭。临床上,对于重症肺炎的治疗护理中,最常使用手段是为患者建立气道,改善呼吸系统出现的相关症状,其中改善效果更为突出的是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不仅可以效果显著,还可以确保肺部不易受到感染等,同时也能协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提升自身功能残气量、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等,降低心脏对纵隔与下垂肺区等不同位置的压迫感,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本次主要阐述在重症肺炎护理中,应用俯卧位通气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机械通气;重症肺炎;研究进展

     肺炎是临床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肺部感染,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发烧和呼吸困难等[1]。而肺炎的严重程度,是取决于局部炎症的程度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等,患者如果出现了严重低氧血症、急性呼吸衰竭等症状,需要通气支持治疗,或者表现出低血压、休克等循环衰竭情况,甚至其他器官出现功能障碍等,则说明患者已经发展为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外,还可导致呼吸衰竭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从而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相对来说,重症肺炎的死亡率较高,在30%~50%之间,甚至可能更高。目前,在临床诊断上,根据《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如果符合下列其中一项主要标准,或者3项以上次要标准,则可以诊断确诊为重症肺炎[2]。主要标准:①气管插管需要机械通气;②感染性休克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PaO₂/FiO₂≤250 mmHg;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⑤血尿素氮≥20 mg/dL;⑥A细胞减少症(WBC<4×109/L);⑦血小板减少症(PLT<100×109/L);⑧体温降低(中心体温<36 ℃);⑨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3]

     对于重症肺炎患者,大部分已经丧失了自主通气功能,在临床上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手段,用来改善患者的呼吸系统相关症状。而机械通气需要患者采用半卧位或俯卧位等不同体位配合治疗,其中俯卧位通气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护理的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简述了俯卧位通气在重症肺炎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1概述

1.1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指的是在呼吸机的辅助下,帮助患者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防止机体缺氧等,治疗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防止出现呼吸功能衰竭,为疾病的治疗创造基础条件。简单来说,机械通气就是利用呼吸机来辅助、控制通气,来改变患者自主呼吸的一种通气方式。机械通气多用于重症肺炎的治疗中,为重症肺炎患者提供呼吸支持,保障氧气供给,降低死亡率。

1.2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prone ventilation)是2018年公布的呼吸病学名词。俯卧位通气是指利用翻身床或人工协助患者进行翻身,使患者在俯卧位的状态下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简单来说,是一种使用呼吸机进行通气时的一种体位方式。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就是利用改变患者体位,使患者的肺组织在处于胸腔内较低位置,有效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在重力作用下,使肺及气管内的分泌物得到良好的引流,来减轻膈肌、心脏等胸腔内的脏器对肺组织的压迫。

2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应用

俯卧位通气最早由Bryan1974年发现处于俯卧位的麻醉患者,表现出更好的肺顺应性,并持续改善氧合,进而提出俯卧位用以减少重力依赖区域肺的进一步塌陷,后被用于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患者的氧合状况[4]

2020年,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诊治中,俯卧位通气被写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广泛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治疗[5]。目前,俯卧位通气,在临床上适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重症肺炎和顽固性低氧血症患者,或气道引流困难的患者,或痰多不易咳出的患者

2.1俯卧位通气的作用

   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变重力依赖区,减轻肺组织受压,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有效改善低氧血症,降低肺塌陷的发生率;改善氧合,进而降低肺血管阻力,降低右心室负荷;在俯卧位,重力作用下,有利于痰液引流。

2.2俯卧位通气的禁忌证

    包括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其中,颅脑损伤伴中重度颅内高压、脑水肿,脊髓、胸部有损伤或骨折情况,重度烧伤或有严重的面部损伤等情况是绝对禁忌,不能采用俯卧位等体位改变的。另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近期做过腹部手术或气管手术、心率失常或躁动等、较肥胖的患者、孕妇等,属于相对禁忌证,可遵医嘱进行调整。

2.3俯卧位通气的实施应用

在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操作前,要对患者进行禁忌证的确认。然后进一步护理干预,病情监测,讲解实施方法。然后做通气前准备,对患者进行镇静,操作前保证患者排空胃肠,清除气道分泌物。

对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时,需要4-6名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共同协作,方便帮助患者翻身。分别在患者两侧保证都有2-3名医护人员,负责患者的肩、腰、臀和腿部,来协作转换体位。首先选择仰卧位,进行气管导管的置管,确保不打折、不移位,确保动脉导管、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等不脱出。然后两侧医护人员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侧卧位,过程中注意导管不要出现缠绕、挤压的情况,然后继续调整患者体位,翻身成俯卧位。注意,要保证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头部垫高,使气管、导管等平行于床面,呼吸机要低于气管导管,同时要根据患者的承受情况,来调节俯卧治疗的角度,研究显示30-45°血样改善最明显;另外在患者的双肩、胸部、膝不等接触面下垫软枕,使腹部悬空,防止腹动脉受压;患者手臂向上伸直放于头两侧,心电监护仪器贴于背部位置,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气管插管、呼吸机管道、静脉导管及其他引流管的通畅。俯卧位通气的时长,可根据患者状况而定,一般可持续俯卧位12小时以上,最长可以持续20~22个小时,具有关研究表明,时间超过12小时以上,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6]

3 俯卧位通气的效果分析

对重症肺炎患者通过改变体位,采取俯卧位进行通气的治疗手段,可以减少背侧、腹侧跨肺压,使肺部通气更加均匀;改变重力,进而减轻对肺组织的压力,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明显改善氧合作用,进而降低肺血管阻力,同时,在重力作用下,更有利于痰液引流排出,减少肺损伤,最大程度做到气体交换及促进肺复张的作用,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来说,是操作简单、有效的治疗方式。

俯卧位通气过程是相对安全的,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相对较少,可能会出现胃内溶液反流或误吸、面部水肿、压疮等,或者是因护理不当出现导管脱落、阻塞,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大多数的不良事件也可以通过规范的护理干预进行避免,例如,每1/2个小时,帮助患者头部进行翻侧,手足部位进行位置改变,对导管进行妥善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等。

4结语

在重症肺炎的治疗护理中,机械通气治疗通过改变患者体位,采用俯卧位通气,安全性高。更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还可以加速改善加速改善背侧通气/血流比,改善患者氧合作用,促进了肺泡通气功能恢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氧合指数和血氧饱和度。在进行俯卧位通气同时,加强护理干预,避免出现不良事件,可以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不同程度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病情快速恢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发展,在重症肺炎以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上,期待能有更多更好的方式方法,来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美玲, et al. "风险等级防控护理对重症肺炎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安全性与疗效的影响."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19. 04 (2024): 526-529.

[2] 杜丽梅. "俯卧位通气与支气管肺泡灌洗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进展." 现代诊断与治疗 33. 14 (2022): 2081-2083.

[3]刘宇航,and 薛鹏. "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意义及其护理体会." 名医 . 16 (2023): 51-53.

[4]赵敏. "优质护理对俯卧位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37. 09 (2022): 197-199.

[5]阙菲烟. "重症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研究." 当代护士(中旬刊) 28. 10 (2021): 111-113.

[6]周陈芳. "重症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应用与护理." 健康之路 17. 08 (201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