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基层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与利用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6
/ 2

关于加强基层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与利用的措施

孙辉

安徽省凤凰颈排灌站管理处,238341

摘要:基层水利工程设施,如灌溉系统、小型水库和排水沟渠,是乡镇、农村和城市社区水资源管理的关键。这些设施虽规模小,但在确保水资源有效分配、农业与生态用水保障,以及维护地方社会经济稳定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当前极端气候和资源短缺的挑战下,加强这些设施的管理与优化利用,对于实现水资源高效配置、保证水安全和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基层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利用;措施

1基层水利工程设施创新管理策略

1.1集成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

智能监控系统整合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时数据处理和远程控制功能,实现对水利设施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与分析。该系统能有效识别并预警潜在的设施故障,从而优化维护策略,降低因意外故障导致的风险和成本。例如,对水库大坝、灌溉渠道等关键区域的持续监控,可及时发现裂缝、渗漏等隐患,防止小问题演变成重大灾害。此外,智能监控系统通过数据分析,为水资源调度和分配提供科学依据,提升利用效率和公平性。系统的应用还推动了管理方式的革新,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系统能处理大量数据,从中提取有价值信息,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在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时,系统可基于历史数据和当前监测信息预测可能影响,提前做出调整和准备,提高响应速度和管理质量。

1.2多元化资金筹措策略

传统上,水利工程资金主要依赖政府拨款,但这种模式可能因政府预算和财政政策限制而难以满足资金需求。因此,发展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模式,如私营部门投资、公私合作(PPP)模式以及引入市场机制,对于确保水利资金的稳定和充足至关重要。例如,与私营企业合作可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优势,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效率。同时,通过发行水利债券、设立水利基金等手段,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拓宽资金来源,分散投资风险。确保资金筹措多元化的成功,还需与严格的监管和管理机制相结合,确保资金透明、高效使用。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和监督体系,严格监控资金运用,确保每项投资都能产生最大效益。通过第三方审计和公开透明的财务报告,可增加项目透明度,增强公众和投资者信心。此外,需制定明确的回报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吸引更多私营部门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1.3建立社区参与和教育机制

为提升水利工程的适应性和满意度,应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维护过程。居民的参与能提供重要的本地知识和需求信息,确保项目设计更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实施和维护阶段,直接的社区参与能增强水利工程的接受度,提高维护效率,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此外,居民对水利设施的日常监督和反馈对于保障设施的良好运行至关重要。建立针对社区居民的水利教育和培训机制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能力的关键。通过教育和培训,居民能认识到水资源的价值和稀缺性,学习如何高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教育内容应涵盖基础水利知识、水资源保护、节水技术以及灾害应对策略等。

2基层水利工程设施高效利用技术的应用

2.1高效的基层水利工程设施技术

微灌溉技术作为优化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手段,其核心在于精确控制灌溉量,确保水分直接输送至植物根部。该技术采用滴灌、微喷灌等方法,显著减少了水分蒸发和渗漏,提升了灌溉效率。滴灌系统通过在作物行间或行上布置管道,将水滴直接输送至植物根部,减少水分浪费。微喷灌则通过微小喷头控制水流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喷洒在作物上,适用于温室和苗圃等特殊环境的灌溉。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微灌溉技术尤为重要,它能节约水资源,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此外,这种技术还有助于保持土壤结构,减少土壤侵蚀,具有节能和环保的优点。结合自动控制技术,微灌溉系统能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水量自动调节灌溉时间和水量,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利用的智能化水平。

2.2水资源再利用系统

水资源再利用系统是实现高效水资源管理的关键技术,其核心特征在于对使用过的水进行处理和净化,以供再利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该系统通常包括三个主要步骤:收集、处理和再利用。在收集阶段,废水从家庭、农业、工业等多个源头被集中收集;处理阶段中,废水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手段得以净化,以去除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再利用阶段,处理后的水被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或城市景观等,如城市污水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工业废水处理后在冷却系统或清洗过程中再利用。水资源再利用系统的应用不仅有助于节约水资源,还有助于环境保护,通过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减轻对水体生态平衡的干扰,并通过控制再利用水质,减少环境污染。高效水质处理技术是系统的核心,如膜处理和高级氧化过程等先进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和病原体,确保回用水的安全性。结合智能化管理系统,可实现水质监测和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3高效节水灌溉策略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基层水利管理中的应用,旨在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无谓消耗。这些技术涵盖灌溉系统的优化设计、灌溉方法的创新,以及灌溉控制技术的运用。优化设计涉及根据土壤特性、作物需水量和气候条件调整灌溉系统,确保水分精确输送至目标区域,如地膜覆盖技术可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分直接利用率。改进的灌溉方法,如变频灌溉和脉冲灌溉,通过控制水流的频率和强度,减少水分浪费,同时保证作物水分需求。灌溉控制技术,如基于土壤湿度和气象数据的自动控制系统,可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灌溉策略,防止过度或不足灌溉。实现高效节水灌溉的关键还在于注重细节,包括精确校准灌溉设备以确保水分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过量或不足灌溉,以及采用高效水泵和配水系统,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水分损失。通过持续优化和升级这些技术,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4生态恢复与水质净化技术

生态恢复与水质优化技术主要目标为维护和提升水环境健康,以及恢复水生态平衡。技术包括自然净化和人工净化两方面。自然净化技术依赖于自然生态的自我净化机制,例如湿地净化,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过滤功能,以消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保障生物多样性的生存空间。人工净化技术则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手段,如沉淀、过滤、生物反应器等,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从而改善水质。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全面评估水体的特性及污染源的特性,以制定适宜的技术组合。例如,对于工业废水,可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以去除各种类型的污染物。在应用生态恢复技术时,也应注重保持生态平衡和确保可持续性,如恢复河流和湖泊的自然流态和生物多样性,以增强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通过这些技术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水环境质量,推动水资源的健康循环,为基层水利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结语

基层水利工程的关键技术,如微灌溉、水资源再利用、节水策略和生态恢复技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核心。这些技术的运用能提升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同时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有积极影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教育同样重要,他们是技术受益者,也是日常维护和监督的关键。通过提升居民的水利知识和技能,可以培养水资源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水资源管理社会环境。因此,未来水利设施建设应注重技术创新与社区参与的结合,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和公平利用。

参考文献

[1]季玉芝.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8):123-124.

[2]周晓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J].工程与建设,2019,33(5):837-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