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教育培训趋势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6
/ 2

农民教育培训趋势分析

付娟

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会泽县分校 6542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进步。全面乡村战略实施开局之年,由于长期以来,人才匮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瓶颈。当前,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解决路径,不是简单地促进人才从城市流向乡村,就地培养人才以及提高人才(特别是外出返乡能人)在乡村就业创业的适应性、实用性、创造性是现实可行途径,其中函授、培训、半脱产学习等农民继续教育则是其中的关键。可见,农民教育培训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趋势;分析

引言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必然少不了农村。农村要想实现现代化发展,就要依靠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高素质农民正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催化剂。因此,国家提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计划,致力于培养乡村人才。那么什么是高素质农民?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指出高素质农民是能够懂经营、会生产,会管理和热爱农村的人;有的学者指出高素质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和懂法律的人。不难看出,虽然不同的学者对高素质农民有着不同的看法,但都强调了高素质农民必须是愿意扎根于农村,熟练掌握农业生产经营技术和依法进行乡村管理的人。因此,积极探索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有着重要的价值。

1高素质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

1.1高素质农民助力农业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机械化、科技化。利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生产技术能够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然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科技化的认识不足以支撑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国的一些偏远地区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成本高,产量低。这种现象严重打击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部分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最终出现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等问题。因此,转变当前的困局需要培养高素质农民。

1.2高素质农民助力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落实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法制建设五个方面。但是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农村产业发展劲头不足,农产品销售渠道打不通,导致农产品滞销;农村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仍然存在着“人治”的现象,并且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不健全,很多村民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不清;农村民俗文化的埋没,导致农民精神空虚,“功利之风”盛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停留在课本中,导致理论与实践相分离,教与学脱离实际等问题。

2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2.1招生情况

受限于本年度已参加过由部、省、县三级财政资金补助的培训学员不得重复参加的条件,导致部分培训班学员无法招满或者学员过少,最终取消开班。招生由市级责任单位按照名额分配下发到各区(县)责任单位进行招生,但在实际招生过程中,从区(县)往镇、乡、村各级下发时,培训班的招生信息很难传达到许多真正有需求的农民手中。实际培训过程中,存在相当一部分学员本身并未从事农业或者相关产业,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

2.2师资问题

农民的文化知识基础参差不齐、职业技能相去甚远,其职业需求也大相径庭,而高校教师已构建的知识体系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与农民的诉求背道而驰。另外,不同的生源类型导致不同的需求诉求,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匹配使得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大打折扣。目前,培训班的师资主要来源于高校的专任教师。随着国家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实践技能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能胜任实践教学的工作,农技师资短缺的现象十分普遍。

2.3培养模式存在弊端

目前,农民教育培训主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认知规律为序的线性化教学体系结构,形成了“流水线”式教学运行模式。教学模式常缺乏实践教学的环节,使得农民培训的效果较差,背离了职业农民培育的初衷。每一个培训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培训的真正结束。如何让同一产业的培训不断提质增效,使农民学员受益,是培训模式改革与调整的方向。目前的培训缺乏有效的跟踪与评价机制,培养模式无法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改善,这也是导致培训质量不高、学员参与度低的一个原因。

3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趋势分析

3.1实化激励措施

农广校体系作为农民教育的主力军,迫切需要打造一支懂政策、接地气、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一是大力引进人才,持续为师资队伍注入活力;二是加强与涉农院校的密切合作,为师资“回炉”深造创造条件;三是鼓励在岗教师开展增值服务,与服务对象协作,多方面提高经营效益,进而取得相应合理合法薪酬,激发服务三农事业的动力;四是放活职称评审,探索能力与贡献并重职称评审办法,改善干事创业环境,不断激发农民教育内生力量。

3.2遴选培训对象,分类培训

深入基层走访,遴选有培训意识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返乡农民工等为重点骨干对象,按年龄、学历、专业分类培训,而后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以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为依托,将云上智农手机 App 列入重点学习内容,让广大农民朋友适时通过智能手机、云上智农,进行线上技术培训学习和信息交流。

3.3分类递进式培训模式

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农民教育培训的需求。针对不同产业不同水平的农民学员,可采用分类递进式的培训模式,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分类”就是根据不同产业的不同环节分工进行分类,例如可在同一产业下分为生产型农民、服务型农民、经营型农民等。“递进”就是在分类基础上,根据受训者的水平程度,科学安排培训内容,让其螺旋式上升,例如可分为普及班、提高班、精英班等。该模式的实质就是让参训农民向一个个最近的目标发展,积小步成大步,进而使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3.4培训制度完善化

有关部门要积极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尤其是培训后期的监管、学习效果评估、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的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的重点是让农民有“质”的提高。所以,把有关的知识教给农民还不够,还要让农民群体真正的掌握和运用知识,成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人群和高素质农民的示范者。除此之外,农民教育培训者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取长补短。国家有关部门对相关的培训法律条文和政策支持等也需要完善,让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和完善。总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制度的完善化建设,对于施教方和受教方都起到一个监督和反馈作用,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结语

总而言之,农民培训是国家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虽然培训工作存在些问题,但只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强化自身职能,帮助农民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能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好坏事关我国高素质农民群体的质量,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事关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做好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晓波.如东县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9(21).

[2]张艳琴.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9(10).

[3]刘庆华.对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的思考[J].农家参谋,2022(5):1-3.

[4]丁鹏,舒敏,唐娅.高素质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1(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