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及其管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6
/ 2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及其管理模式研究

夏云格

身份证号码:340221199707112869

摘要:探讨了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及其管理模式。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管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地下综合管廊的概念和发展现状,然后重点讨论了不同管理模式下的运行效率与成本控制策略。研究发现,有效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管廊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维护成本,从而促进城市功能区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推广和改进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 建设, 管理模式, 可持续发展, 成本控制

引言: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各类城市服务设施的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功能区域的不断扩展,地下管网系统的有效建设和高效管理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现状及其管理模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提升运行效率和控制维护成本方面的策略和实践。通过对不同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本文旨在为未来地下管廊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化和发展。

一、地下综合管廊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将多种城市基础设施管线(如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集中布置于地下同一管廊中的综合性工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地下综合管廊作为解决城市管线密集、交叉和重复建设问题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关注和应用。这种管廊不仅可以有效节约地面空间,减少地面施工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影响,还能够提高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显示,其建设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各种管线并置于同一空间中,而是通过先进的设计和技术手段,实现不同管线之间的有效隔离与管理。现代地下综合管廊在设计上兼顾了各种管线的特性与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智能监控系统,提升了管线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例如,通过智能监测技术,管廊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管线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有效保障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

此外,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以适应不同城市的具体需求和发展趋势。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地下综合管廊已经成为了提升城市整体管理水平和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重要手段之一。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经验的积累,地下综合管廊将更加普遍地应用于全球各大城市,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模式及其效率分析

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模式对于其有效运行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管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管廊的运行效率、成本控制以及服务质量。本节将深入探讨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和效果,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并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来提升地下综合管廊的整体管理水平。

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模式通常可以分为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两种主要类型。集中式管理模式将各类管线的运行、维护和监控集中在一个统一的管理中心进行,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管线设施的监控和调度。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尤其适用于管线复杂、交叉较多的城市区域。例如,北京市的地下综合管廊管理中心采用了集中式管理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市区各类管线的全面管控,有效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另一种常见的管理模式是分散式管理,即将不同管线的运行与管理分散到各自的管理单位或业主进行独立管理。这种模式灵活性较高,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管线的特性和管理需求,但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信息孤岛的问题,特别是在管线交叉较多或城市管网复杂的情况下,管理协调难度较大,容易导致运行效率不高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发生。

在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地下综合管廊管理趋向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演进和优化。例如,上海市在地下管廊管理中引入了智能传感器和实时数据分析技术,通过预测性维护和智能调度优化管线运行,有效提升了服务响应速度和运行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安全、更可靠的基础设施服务。

三、成本控制策略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应用

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中,成本控制策略的有效应用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成本控制策略的选择应考虑到管廊建设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传统上,地下管廊建设的成本主要包括设计、施工、设备采购、运营与维护等方面。在设计阶段,采用先进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价值工程方法,可以有效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建设成本。例如,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管线的精确定位和模拟施工,减少设计错误和重新工程的可能性,从而节约成本并提高建设效率。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策略主要集中在材料选择、施工方法和工期控制上。合理的材料选择不仅能够保证管廊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还可以节约后期维护成本。例如,选择具有高耐候性和抗腐蚀性能的材料,可以减少管廊的维修频率和维护成本。同时,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调度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如隧道掘进机和智能化监控系统,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建设周期,进而降低总体成本。

在设备采购和安装阶段,成本控制策略主要包括设备选型与采购管理、供应链优化和技术升级。选择可靠性高、能效优越的设备,能够降低设备的运行能耗和维护成本。同时,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设备供应的及时性和质量可控性,也是有效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进步,地下综合管廊的设备管理逐渐向预测性维护和远程监控方向发展,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故障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问题,进一步降低了维护成本和运营风险。

综上所述,成本控制策略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应用不仅关乎工程的经济效益,更直接影响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继续深入探索创新的成本管理技术和策略,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成本优化模型和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以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和效率的持续提升,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持。

结语: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模式和成本控制策略的支持下,不断演进和完善。通过对概念与发展现状、管理模式及其效率分析,以及成本控制策略在建设中的应用的深入探讨,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在提升管廊运行效率和优化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应继续推动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和成本优化模型的研发,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地下综合管廊的可持续发展将为城市环境改善、资源节约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居民提供更安全、高效的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冒慧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模式研究——以苏州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9(10):21-23.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9.010.009.

[2]刘亚峰,董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技术要点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2(26):62-64.

[3]陈清海.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J].智能城市,2021,7(03):101-102.DOI:10.19301/j.cnki.zncs.2021.03.046.

[4]林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技术要点[J].建筑与预算,2021(12):83-85.DOI:10.13993/j.cnki.jzyys.2021.12.027.

[5]翟大卫,弓旭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76.DOI:10.16767/j.cnki.10-1213/tu.2019.1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