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风清热、化痰行瘀法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8
/ 3

散风清热、化痰行瘀法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

郭瑞亚

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  102209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散风清热、化痰行瘀法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本院接收的痤疮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散风清热、化痰行瘀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损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散风清热、化痰行瘀法治疗痤疮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散风清热;化痰行瘀;痤疮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methods of dispersing wind and clearing heat, resolving phlegm and promoting blood stasis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Method: 38 acne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3 to January 202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1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nocycl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hods of dispersing wind, clearing heat, resolving phlegm, and promoting blood stasi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skin lesion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acne using the methods of dispersing wind, clearing heat, resolving phlegm, and promoting blood stasi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and a low recurrence rat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 Dispelling wind and clearing heat; Transforming phlegm and promoting blood stasis; Acne

痤疮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亦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发生于毛囊皮脂腺,患病率高,青春期多发,以粉刺、丘疹、结节、囊肿及瘢痕等为主要表现【1】,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及心理健康【2】。痤疮的病因复杂,主要与内分泌失调、皮肤微生物感染、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其中,雄激素水平升高是皮脂腺分泌增加的主要原因。西医治疗多以口服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为主【3】,外用维A酸类、抗生素等药物,配合光动力治疗、红蓝光等物理疗法【4】。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存在耐药性,停用即复发,且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可出现一定的副作用,例如强致畸性、难以忍受的皮肤干燥、唇炎、瘙痒等不良反应。中医对痤疮的认识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医治疗痤疮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操作性强,复发率低。既往对痤疮的认识,多责之于肺、脾、胃、大肠等脏腑,且与风、寒、湿、热、痰、瘀以及禀赋、饮食、情志等相关,临床常见证型以肺经风热、脾胃湿热、痰湿瘀滞、冲任不调四证为主,分别以疏风清肺、清热利湿、化痰散瘀、调理冲任为法。基于临床观察及治疗经验,近些年人们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的改变,临床从外感风热、内蕴痰湿,痰湿郁久而阻滞血行而成瘀来立论,采用散风清热、化痰行瘀法,往往取得显著疗效,且几乎无不良反应,复发率低,患者接受程度高。鉴于此,此研究将就散风清热、化痰行瘀法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加以汇报。

1 资料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本院接收的痤疮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男10例,女9例,年龄18-36岁,平均(24.35±2.20)岁;观察组男9例,女10例,年龄18-37岁,平均(24.42±2.08)岁。两组间的资料比较结果(P>0.05)。

纳入标准:(1)符合《寻常痤疮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中的标准;(2)研究资料齐全;(3)知晓研究内容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1)药物性寻常痤疮患者;(2)合并感染者;(3)合并严重内科病症;(4)拒绝参与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生产企业: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20124)治疗,每日2次,每次50mg,服用2周,而后改为每日1次,每次50mg,服用2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散风清热、化痰行瘀法治疗,组方如下:防风10g,荆芥穗10g,淡豆豉15g,白芷10g,金银花10g,连翘10g,淡竹叶15g,桑白皮15g,清半夏9g,浙贝母15g,夏枯草15g,川芎15g,鸡血藤20g,牡丹皮15g,紫草10g,痤疮日久或坚硬者,加生牡蛎30g,路路通15g,皂角刺15g;便秘者加全瓜蒌20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持续用药4周。

1.3观察指标

1.3.1 中医症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包括颜面潮红、颜面油腻、大便干结、小便黄,0-4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

1.3.2 有效率。使用中医症候积分进行评价,显效:皮损消失,治疗后的积分较治疗前下降超过95%;有效:皮损显著改善,治疗后的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95%;无效:皮损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积分下降未达到30%。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所占比重。

1.3.3 皮损积分。比较两组皮损积分,包括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粉刺,0-4分,分数越高,皮损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均数±平方差(±s)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例数率(%)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症候积分

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中医症候积分(±s,分)

组别

例数

颜面潮红

颜面油腻

大便干结

小便黄

观察组

19

0.58±0.25

0.50±0.31

0.81±0.33

0.92±0.30

对照组

19

1.17±0.60

0.84±0.37

1.54±0.42

1.66±0.62

t

-

4.972

3.858

7.486

5.885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皮损积分

观察组皮损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皮损积分(±s,分)

组别

例数

丘疹

脓疱

结节囊肿

粉刺

观察组

19

1.20±0.49

1.02±0.32

1.34±0.42

1.18±0.41

对照组

19

1.87±0.63

1.67±0.56

2.05±0.69

1.72±0.63

t

-

4.598

5.520

4.814

3.935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3有效率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

表3有效率(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19

12

6

1

94.73%

对照组

19

8

5

6

68.42%

x2

-

-

-

-

6.321

P

-

-

-

-

0.000

2.4复发率与不良反应

观察组的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4。

表4 复发率与不良反应

组别

例数

复发例数

复发率

不良反应例数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

19

1

5.26%

2

10.53%

对照组

19

4

21.05%

6

31.57%

x2

-

-

5.214

-

6.321

P

-

-

0.000

-

0.000

3 讨论

痤疮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皮肤疾病,痤疮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80%-90%的青少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痤疮,男性多于女性,但女性发病年龄更早,约3%~7%的患者会遗留瘢痕,具有一定的损容性。目前临床主要根据痤疮的损害类型、数量以及分布等进行分级,从轻度到重度不等,轻度以粉刺为主,可伴有少量丘疹,重度痤疮患者则有大范围的炎性损害,且伴有结节、囊肿、脓疱以及瘢痕形成。此病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及社交。

目前西医治疗以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为主,其中,红蓝光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此法可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皮肤,以此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减少皮脂分泌,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红光可促进细胞再生、修复,蓝光可破坏细菌代谢产物,红蓝光治疗应用后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皮肤整体健康状况,从而减少瘢痕形成,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皮肤干燥、瘙痒不适,长期照射,可能出现皮肤暗沉无光,且需要严格防晒,治疗费用高,临床使用亦存在局限性。药物治疗上临床常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抗菌,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抑制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有研究显示,此药在中重度痤疮的治疗中效果理想,耐受性显著,但长期使用可能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加,并可能引发消化道不适、过敏等不良反应,停药极易复发。由于痤疮病因复杂,单一治疗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再者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效果并不显著。此外长期应用抗生素药物会引发耐药性等问题,会限制其长期使用。祖国中医治疗本病历史久远,因此,积极使用中医药治疗,通过辨证论治,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患者接受程度高,具有显著优势。

痤疮在中医上称为“肺风粉刺”、“面疮”、“酒刺”。古籍对痤疮最早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称之为“皶”,《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为后世医家认识及治疗痤疮提供了诊疗思路。两晋隋唐时期开始出现以“粉刺”命名,唐代王冰注解内经时名曰“粉刺”,“皶刺长于皮中,形如米,或如针,久者上黑,长一分,余色白黄而瘦于玄府中,俗曰粉刺。”明代《外科启玄》:指出病因是肺经风热、湿热内蕴所致:“……乃肺受风热……致生粉刺,盖受湿热也。”可见先人在很久之前对痤疮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

由于现代社会环境与以往有所不同,工作压力大、焦虑、熬夜、嗜食肥甘厚味等,导致痤疮发病率明显上升,且病因病机较前有一定的差异性。基于对临床多例痤疮病例的观察及成功或失败治疗的经验总结,考虑痤疮发病为内外合邪,多为感受风热,内蕴痰湿,痰湿郁久则阻滞血行而成瘀。因风热均为阳邪,其性上行,风热上攻,故痤疮多发于头面部;内蕴痰湿,气血不畅,血行瘀滞,郁而为毒,故见皮肤出现粉刺、脓疱、结节或囊肿等皮损。以往治疗也曾多次采用清热解毒、凉血除湿等寒凉药物来治疗,确可收到显著疗效,但发现停药后易反复发作,更有部分患者因应用药物过于寒凉而伤及脾胃、损伤阳气,甚至有患者出现胃痛、腹泻、月经延迟等虚寒表现[5]。后反复研读各家医案,发现采用清热凉血药物不在少数。而温病学专家刘景源教授在治疗痤疮时有独特见解,遵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火郁发之”之论,采用辛味发散之品来散风清热,特强调忌大量使用寒凉药物。后在临床中调整用药,取得显著疗效,且复发率低。此研究所选用药,其中防风、荆芥穗辛微温发散,可祛风解表,淡豆豉可助防风、荆芥穗宣发郁热;白芷辛温,可散风透邪;金银花、连翘性苦微寒,经典对药,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淡竹叶味甘淡,透热泻火;桑白皮甘寒,泻肺热,肺合皮毛,清泻肺热,皮毛之疾便可随之而解;清半夏、浙贝母燥湿化痰;痤疮易反复发作,质坚硬,采用夏枯草可软坚散结消肿,可加生牡蛎增加软坚散结之功效;鸡血藤、川芎养血润燥,活血通络;久不愈而硬结明显,非行气破结不能散,加路路通、皂角刺走窜之品以助其消散;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紫草透疹消斑。诸药合用可共奏散风清热、化痰行瘀之功,方能表解里通,使痤疮消散。

此研究中,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散风清热化痰行瘀法治疗后可提升疗效,究其原因是痤疮为内外之邪合病,风热与痰、瘀合邪,选用辛温之品来疏风清热,使邪从表解,减轻皮肤炎症反应,缓解面部潮红等症状,且通过化痰行瘀之法,使痰消瘀散,表里、血络通畅,改善皮肤油腻,减少毛孔堵塞而使痤疮自消。方中使用大量散风药与血分药,意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

综上所述,采用散风清热、化痰行瘀法治疗痤疮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Dhurat R,Shukla D,Lim RK,et al.Spironolactone in ado-

lescent acne vulgaris[J].Dermatol Ther,2021,34(1):e14680.

[2] 刘荣奇,张会娜,范斌,等. 强脉冲光联合超脉冲点阵CO2科英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及相关皮肤生理指标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23,32(7):98-102.

[3]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9):583-588.China Acne Treatment Guidelines Expert Group.Guidelin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ne(the 2019 revised edi-tion)[J].J Clin Dermatol,2019,48(9):583-588.

[4]赵娜,余兵,夏传刚,等.中药面膜超声波导入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广西医学,2017,39(1):138-140.

[5]王琦,刘宁,郑丰杰.刘景源教授治疗皮肤瘙痒与痤疮临床经验[J].现代中医临床,2016,23(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