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生态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8
/ 2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生态建设

吴诗雨

330621199409286369

摘要:在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日益提升。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作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正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焦点。本文将深入探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如何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同时,巧妙融入生态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空间。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生态建设 

一、引言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生态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一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如何在城市空间中创造宜居、可持续、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环境,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它通过科学推进绿化建设,修复受损环境,留白增绿,拆违建绿,以满足城市健康、安全、宜居的需求。在这其中,生态建设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强调绿色优先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保护修复城市生态空间,强化城市与自然的融合,实现“保绿”、“引绿”和“还绿”,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城市的适应力与恢复力。

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是实现城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公园绿地规划,而是深入到城市肌理的每一个角落,与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等紧密相联,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规划者们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又要兼顾城市美学,通过科学的布局和设计,让城市与自然形成有机的连接。

策略性规划是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核心。这包括了空间布局的优化,例如通过保留和恢复自然水系,构建绿色走廊,以提高城市的生态连续性;通过设置生态缓冲区,减缓城市扩张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绿色网络,如绿地系统、步行和自行车道系统,提供多样化的户外活动空间。在这些策略中,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尤为关键,它们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微气候,还能提供生物栖息地,提升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

风景园林规划强调设计原则的创新。这包括采用生态设计手法,如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强调植物多样性,选择耐污染、适应性强、生态效益高的乡土植物,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倡导低影响开发,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此外,规划者还需注重空间的可达性和可达性,使绿地真正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城市的“肺”和“心”。

在与城市空间布局的结合上,风景园林规划强调功能与美学的融合。例如,在居住区,通过设计口袋公园、社区花园,为居民提供休闲、运动的场所,同时创造宜人的视觉体验;在商业区,借助景观设计,提升区域吸引力,营造宜商宜居的环境;在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园林规划应注重保护历史风貌,通过修复和改造,让历史与现代相融共生。

再者,风景园林规划需与城市更新策略紧密协作。在城市更新中,拆违建绿、留白增绿成为一种趋势,通过改造废弃地、提升绿地质量,使城市空间更加绿色、生态。同时,风景园林规划还要考虑到城市的社会功能,如通过公园、广场的设计,促进社区交流,提升居民的归属感。

以北京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北京市政府在风景园林规划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构建了“一轴、一心、多廊、多节点”的绿色空间体系,旨在打造绿色、活力、智慧的城市新中心。而在老城更新中,通过胡同整治、四合院保护,以及打造小微绿地,既保护了历史风貌,又提升了居民生活环境。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是城市生态建设的绿色旋律,它通过策略性规划、创新设计和与城市空间的深度融合,为城市赋予了生命力与可持续性。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理念的更新,风景园林规划将更加强调生态优先,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构建绿色、宜居、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环境持续贡献力量。

三、生态建设实践

生态建设实践在城市风景园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城市绿色旋律的实体诠释,将理论策略转化为具体的生态环境改善行动。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生态建设让城市焕发出自然的生机。

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是生态建设的核心实践。这包括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元素的运用,它们在城市中扮演着“微型生态系统”的角色。以新加坡为例,这座“花园城市”充分利用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将绿色空间融入高层建筑,既改善了城市微气候,又提供了生物栖息地,提升了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通过建设生态公园、湿地保护区等大型绿色基础设施,城市不仅能实现“保绿”,还能“引绿”,如上海的世博公园,结合了工业遗产的改造和生态恢复,形成了一处独特的城市绿肺。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建设的另一重要实践。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者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如生态走廊的设置、本土植物的选用和生态恢复项目,保护和恢复生物栖息地。比如,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以“都市森林”为目标,通过大规模的植树计划,增加城市绿地,同时保护本土植物和动物种群,使其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此外,在城市公园的规划中,设立缓冲区,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栖息地的影响,同样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手段。

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建设实践中同样不可或缺。这不仅体现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还体现在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荷兰阿姆斯特丹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其水管理策略以生态为导向,通过恢复湿地、建设雨水花园,实现了城市对雨水的自然管理,减少了洪涝风险,同时也保护了水生生物,展示了生态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完美融合。

在城市更新中,生态建设实践更是取得了显著成效。东京的“都市森林计划”就是一个成功案例,通过拆违建绿、留白增绿,将废弃地和空地改造成绿色空间,不仅提升了城市绿化覆盖率,也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城市防灾避险能力。

生态建设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的背景下,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者还需进一步创新,探索更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如生态修复技术、绿色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等,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实践在城市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是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城市风景园林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奏响着生态建设的绿色旋律,为人们创造更加宜居、美好、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结束语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生态建设的融合,是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科学规划,我们可以创造既美观又生态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地球的绿色未来作出贡献。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创新和实践,赋予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更深的生态内涵,让城市在繁华中不失自然之韵。

参考文献

[1]原英东, 刘周.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 花卉, 2018, (16): 157-158.

[2]樊丽. 基于城市背景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J]. 艺海, 2017, (04): 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