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8
/ 2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周伟

呼伦贝尔市第五人民医院  内蒙古  呼伦贝尔165456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68例,依据1:1比例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参照组采用0.3浓度罗哌卡因,观察组采用0.5浓度的罗哌卡因,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麻醉指标。 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06%明显高于参照组79.41%(P<0.05),并且观察组麻醉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采用 0.3及0.5浓度罗哌卡因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s0.5浓度比0.3浓度效果更佳,对提高麻醉效果及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罗哌卡因是当前手术常用麻醉药物类型,主要是针对各类外科手术起到镇痛效果。将其应用于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阻滞麻醉当中,能提高臂丛神经的定位精度,从而提高阻滞效果。超声引导下医生可准确定位臂丛神经阻滞的肌间沟,避免误伤到周围组织及血管。精确定位不仅保证药物能够准确地定位于靶神经周围,也可提高麻醉的精确性和可控性。临床研究发现,罗哌卡因是临床安全有效的局部麻醉药物,其能快速产生麻醉作用,有效延长麻醉时间,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有效抑制神经传导,从而阻断痛觉传导,达到无痛且舒适手术的目的。但是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会存在差距,基于此,选择68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进行研究,主要是分析的罗哌卡因在不同浓度下的应用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随机选择68例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择期2022年1月-2024年1月,依据1:1比较以参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区分,观察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范围18-74岁,均值(45.25±1.22)岁,参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范围20-72岁,均值(45.24±1.25)岁,组间一般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施方法如下:当患者进行手术后进行心电监测,并严密监测并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多项指标[1]。护理人员帮助患者纠正术中姿势,使头部朝一侧偏移,取枕平躺,选择2mg咪达唑仑开陈胜静脉注射,使得全身松弛,双臂自然伸直。在超声引导下对肌间沟臂丛神经进行定位,设置7-15MHz的探头,当探测到斜角肌外下部有环形的、低回声的神经干时停止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条件将探针慢慢向内推进,主要是确保其位于图像中心位置[2]。麻醉前按正确顺序将针头、注射器等相连,借助超声指引合理对进针的角度以及深度进行调整。在臂丛神经后外侧和臂丛神经附近确认没有回流后注射麻醉。其中观察组使用0.5%罗哌卡因10ml,采取皮下注入;参照使用0.3%罗哌卡因10ml,也是采取皮下注入,两组患者均要调节穿刺角度,将针头推向臂丛神经上方位置,持续将其靠近臂丛神经,在确认没有血液回流后,再将剩余的0.3%罗哌卡因10ml以及0.5%的罗哌卡因10ml采取静脉内注射[3]

1.3指标观察

麻醉优良率以优、良、差三个维度区分,优是麻醉起效速度快,术中无痛感、无不适,效果良好;良是出现轻微疼感及不适感,麻醉起效时间与效果较好;差是麻醉效果未达到镇痛、阻滞神经的作用。 麻醉指标包括麻醉镇痛、起效、运动阻滞恢复所需要的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代表应于x2检验,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06%明显高于参照组79.41%(P<0.05),并且观察组麻醉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如表1:

表1比较两组麻醉指标和麻醉优良率(n,%)

分组

例数

麻醉镇痛时间(h)

麻醉起效时间(h)

运动阻滞恢复时间(h)

优良率(%)

观察组

34

8.67±1.17

0.42±0.12

9.24±3.01

33(97.06)

参照组

34

7.42±1.25

0.79±0.14

7.18±2.48

27(79.41)

t/x2

-

4.257

11.700

3.080

5.100

P

-

0.000

0.000

0.003

0.024

3 讨论

罗哌卡因是临床常用且安全性较高的麻醉药,使用后起效速度较短,也可有效延长麻醉阻滞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手术成功率。罗哌卡因麻醉作用持续时间更长,术后镇痛效果更好,恢复速度良好[4]

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肌间沟阻滞麻醉采用浓度为0.5%和0.3%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局部麻醉药浓度更高,效果更强。临床上应用0.5%的罗哌卡因能更快的达到神经阻滞及麻醉作用,提高患者的手术舒适度。浓度为0.3%的罗哌卡因的麻醉作用可能稍弱一些,应用0.3%的罗哌卡因也能实现臂丛神经的肌间沟阻滞。适用于某些对高浓度麻醉剂敏感性较高或操作相对简单者,可选用0.3%浓度的罗哌卡因

[5]。但是罗哌卡因的浓度是0.5%还是0.3%,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的需求而定。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方式及个人经验等综合因素,选择最佳麻醉方案,以保证手术的安全与顺利。

本次研究证明,观察组麻醉效果及麻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证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采用不同浓度均可起到一定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是临床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临床实际使用期间,应加强对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麻醉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术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手术要求,谨慎选择罗哌卡因浓度,密切观察患者使用后的反应,从而保证手术的安全性。综合考虑罗哌卡因的镇痛效应、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等因素,可更全面评价和指导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降低麻醉的副作用及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玉,王丁木,朱淑君.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J].中外医疗,2023,42(13):142-145+150.

[2]邹润林,卢燕,周建玲.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吉林医学,2022,43(10):2745-2747.

[3]罗丽霞,萧燕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当代医学,2022,28(15):1-4.

[4]解志强,朱世明,关欣.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6):146-148.

[5]邱卫华,周同伟,叶素芳.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J].江西医药,2021,56(12):2225-2226+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