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血液内科护理中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8
/ 2

优质护理模式在血液内科护理中的意义

欢 李素饰

咸阳市中心医院  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血液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 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显著改善,满意度更高(P < 0.05)。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在血液内科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血液内科;护理效果;心理状态

一、引言

血液内科疾病通常具有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患者心理负担重等特点[1]。因此,为血液内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至关重要。优质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2]。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 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血液内科疾病;②意识清晰,能够配合护理和调查;③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②精神障碍患者;③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将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中,男性 16 例,女性 14 例;年龄 20 - 65 岁,平均年龄(42.5 ± 10.2)岁;疾病类型:白血病 12 例,淋巴瘤 8 例,多发性骨髓瘤 6 例,再生障碍性贫血 4 例。观察组中,男性 15 例,女性 15 例;年龄 22 - 68 岁,平均年龄(43.8 ± 9.7)岁;疾病类型:白血病 11 例,淋巴瘤 9 例,多发性骨髓瘤 7 例,再生障碍性贫血 3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 优化护理流程

建立入院快速通道,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入院服务;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心理状态,确定护理重点和措施;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增加护士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时间。

2. 强化基础护理

保持病房整洁、安静、舒适,定期消毒;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3. 注重心理护理

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和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疏导;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耐心倾听其倾诉;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案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加强健康教育

采用多种形式,如一对一讲解、发放健康手册、举办知识讲座等,为患者及家属普及血液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预后及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正确应对疾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5. 提升护理人员素质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水平;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关爱患者、敬业奉献的精神。

(三)观察指标

1. 护理效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2. 心理状态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得分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3. 满意度

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时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 = (非常满意 + 满意)/ 总例数 × 100%。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²检验。P <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x ± s )

组别 住院时间(d)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15.8 ± 3.2 23.3

观察组 11.5 ± 2.5 6.7

(二)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 SAS 和 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 SAS 和 SDS 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x ± s ,分)

组别 SAS 评分 SDS 评分

对照组(护理前) 58.5 ± 6.2 56.8 ± 5.7

对照组(护理后) 45.2 ± 5.8 43.5 ± 4.9

观察组(护理前) 57.9 ± 5.9 57.1 ± 5.5

观察组(护理后) 38.6 ± 4.5 36.2 ± 4.1

(三)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P < 0.05)。见表 3。

表 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12 12 6 80.0

观察组 20 9 1 96.7

四、讨论

(一)优质护理模式对护理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优质护理模式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强化基础护理等措施,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

(二)优质护理模式对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

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优质护理模式注重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增强其治疗信心和依从性[4]。

(三)优质护理模式对满意度的提升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优质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面、优质、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5]。

五、结论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在血液内科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血液内科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慧. 优质护理服务在血液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11): 73 - 74.

[2] 王秀霞.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白血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 32(21): 1637 - 1639.

[3] 张丽, 孙玲玲. 优质护理在血液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16): 249 - 250.

[4] 赵静. 优质护理服务在血液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28): 137 - 138.

[5] 陈艳. 优质护理在血液内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36): 279 -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