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9
/ 2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

屈苗苗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上海实验小学  邮编033300

摘要:本文聚焦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通过深入剖析当前教学状况,紧密结合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目标,系统阐述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涵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开展艺术欣赏活动、激励创意表达等层面,旨在激发学生对美的敏锐感知与创新创造力,全方位推动其审美能力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教学策略

在当今教育大环境下,美术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综合素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审美能力作为美术核心素养的关键构成,对小学生的个人成长及未来的生活品质具有深远影响。然而,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手段单一化、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故而,深入探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

策略部分:

一、依据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2022 年版新课标着重强调了以美育人的课程理念,高度关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务必深度领会这些要求,并将其精准转化为具体且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举例来说,在“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教师可以巧妙引导学生品味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艺术佳作,悉心培育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而在“造型·表现”领域,积极鼓励学生借助绘画、手工等多样方式抒发自身对美的独特感受与深刻理解,全力提升其艺术表现能力。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广泛整合图片、视频、动画等丰富元素,为学生全方位展示多姿多彩的艺术作品以及生活中的各类美好瞬间。例如,在讲授“色彩的世界”这一课时,精心挑选并播放色彩绚丽的自然风光纪录片,让学生能够直观且真切地领略大自然中色彩的迷人魅力,进而有效激发他们对色彩的浓厚兴趣以及高度的敏感度。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巧妙创设学生熟悉且亲切的生活情境。就像在“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中,以“校园文化节海报设计”作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自身熟悉的校园生活里挖掘灵感,精心设计兼具创意与美感的海报。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切地体悟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关联,显著提高他们的审美应用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欣赏活动,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精心组织校内艺术展览

定期在学校内部举办学生美术作品展览,全面展示不同年级、不同主题的精彩作品。这不但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才华的宽广平台,还能促使学生在欣赏他人佳作的过程中,积极学习到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和独具匠心的创意,进而有效拓宽自身的审美视野。

有序参观美术馆、博物馆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进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专业且细致的讲解与引导,助力学生深刻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和文化素养。

四、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精心安排手工制作课程

为学生规划安排形式多样的手工制作课程,例如剪纸、陶艺、纸艺等等。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内心对美的独特理解转化为具体且生动的作品。以剪纸课为例,学生可以通过深入学习传统剪纸图案,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出极具个性魅力的剪纸作品,亲身感受美的创造之旅。

积极鼓励绘画创作

大力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无拘的绘画创作,突破传统绘画形式与题材的束缚。可以设定具有启发性的主题绘画创作活动,比如“未来的城市”“我的梦想家园”等,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尽情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与执着追求,有效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审美评价能力

推动自我评价

在学生完成作品之后,耐心引导他们对自己的作品展开全面且深入的自我评价,认真分析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之处。通过这一自我反思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加清晰且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思路,从而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升自身的创作水平。

组织同学互评

积极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彼此的作品,促使他们学会从多元的角度去欣赏和评价他人的创作成果。在互评的互动过程中,学生能够广泛交流各自的审美观点和内心感受,进一步拓展审美视野,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加强教师自身的审美素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

教师应当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更新自身的美术知识体系和观念认知,密切关注美术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研究成果,踊跃参加各类美术培训活动和学术交流研讨,全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审美水平。

教学示范与榜样引领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示范作品和生动的教学演示,向学生清晰展示如何敏锐地发现美、巧妙地表现美以及大胆地创造美。教师的言传身教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有力激发学生对美的不懈追求和深度探索。

七、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丰富审美体验

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可以将美术与语文、音乐、科学等学科相融合,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审美体验。比如,在学习“春天的色彩”这一主题时,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字中的春景之美;再聆听与春天相关的音乐,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春之韵味;最后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心中的春天。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加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

八、利用校园环境进行审美教育

校园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校园中的建筑、景观、装饰等,分析其中的美学元素。比如,校园中的花坛设计、教学楼的色彩搭配、校园雕塑的造型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和讨论的对象。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的美化活动,如绘制校园壁画、设计校园标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核心任务。通过综合运用上述多元化的策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全面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知、审美创造力和审美评价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未来的美好生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