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滑模混凝土的相关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9
/ 2

关于滑模混凝土的相关研究

陈书俊  李志强  刘龙  徐广祥

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华东有限公司  223001

摘要:滑模施工工艺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工艺,在高耸、型式单一的建筑施工应用中实用性强,具有显著优异性。因其连续施工的特殊性,因此在混凝土方面有着一定要求,主要技术指标有初凝时间、出模强度、粘模情况等等。本文从施工角度对该特殊工艺的混凝土开展研究,为后续筒仓滑模施工积累一定经验。

1.工程概况

本项目粮食立筒仓为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占地面2422.79m2,建筑面积7179.97m2。筒仓设计5×4模式,筒仓直径为11.50米,壁厚220mm,筒仓高度30.00m。因其结构的特殊性,优选滑模工艺施工,首先开展混凝土配比研究。

混凝土采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粉煤灰、粗细骨料、外加剂等,查找以往案例资料,该配比主要在水灰比、砂石材料、外加剂掺量方面有较大差异,拟重点在上述方面开展试配工作。

2.原材料分析

水泥:采用响水中联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细度7.2%,初凝时间163min,终凝时间234min,实测3d抗压强度27.6MPa。其他指标符合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技术要求。

粉煤灰:采用淮安泳盛Ⅱ级粉煤灰,细度21.3%,需用水量比102%,烧失量1.6%,含水量0.1%,该粉煤灰符合GB/T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中Ⅱ级灰的技术要求。

矿粉:采用连云港明智S95矿粉,含水率0.1%,流动度比104%,7d活性指数92%,其他指标符合GB/T18046-2017《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评定要求。

砂:采用长江芜湖中粗砂,表观密度2610kg/m3,空隙率42%,含泥量1.4%,氯离子含量0.002%,细度模数2.8,其他指标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评定要求。

石:采用山东枣庄5-25mm连续级配碎石,表观密度2600kg/m3,空隙率42%,含泥量0.4%,针片状颗粒含量4.1%,其他指标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评定要求。

水:采用当地饮用水,指标符合JGJ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技术要求。

外加剂:采用江苏苏博特PCA-10聚羧酸高效减水剂,PH值5.6,固体含量9.2%,密度1.016g/ml,水泥净浆流动度270mm,砂浆减水率20%,混凝土1h坍落度损失率1.8%,其他指标符合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要求。

3.配合比设计

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及查找的案例资料,初步建立研究路线:1.分析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2.分析天然砂与机制砂对砼性能影响→3.分析混凝土缓凝时间。

初步设计、试配混凝土,等量取代主要掺物含量,观察试配情况,混凝土坍落度、凝结时间、和易性等参照GB/T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测定。试块成型尺寸按照100mm×100mm×100mm制作,采用标准养护方式,检测混凝土7d、28d抗压强度。

表1-1主要配合比设计情况

序号

水泥(KG

矿粉

(KG

粉煤灰

(KG

粗骨料

(KG

细骨料

(KG

天然砂

(KG

(KG

外加剂(%)

关键因素

F1

230

70

60

750

230

844

170

5.8

矿粉

F2

330

0

70

760

200

802

180

8

机制砂

F3

300

0

60

730

200

844

180

5.4

机制砂+天然砂

F4

300

0

60

700

280

844

170

4.9

天然砂

F5

290

0

70

700

280

835

170

4.9

优化

表1-2各配合比施工性能情况

序号

坍落度

和易性

新拌

1h

2h

新拌

1h

2h

F1

良好

较差

良好

一般

较差

F2

良好

较差

良好

一般

较差

F3

良好

一般

较差

良好

一般

较差

F4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F5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图1-1混凝土试配

图1-2混凝土拌制

图1-3拌制过程查看

4.性能对比

(1)F1配比关键因素为每方掺加了70KG矿粉,另外单独配置一组F1’将70KG矿粉用等量水泥进行替代,其他材料掺量基本不变。对比可知F1与F1’配比在配置完成开始性能几近无差异,但在拌制完成后的半小时,F1的坍落度及流动性损失较为严重,在后续时间内仍在逐步损失,和易性其他指标也未能满足施工要求。采用F1’配比的混凝土性能相对较好,其坍落度及和易性随时间推移仍优于F1配比。对于施工而言,主要体现在粘模情况上,F1粘模情况严重,F1’粘模情况相对较好。因此,拟将滑模混凝土中矿粉的掺量采用其他胶凝材料进行替代,

(2)在分析砂石材料对滑模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上,我们选用了①F2配比中全部采用机制砂、②F3配比中机制砂与天然砂共同掺加、③F4配比中全部采用天然砂三种方案,同样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我们等量替代其中的关键因素。如F2’配比仅将其中的机制砂等量替换天然砂,F3’配比改变天然砂与机制砂的掺量比例,F4’配比中同样将天然砂替换为机制砂。对比F2与F2’,试配完成初始两者性能均较为良好,几乎无差异,但随着时间的变换,两者坍落度、和易性差异逐渐增大,前者F2的坍落度、和易性损失极为严重,1h后其施工性能已不理想,后者F2的施工性能虽有一定衰减,但整体尚可。单独对比F3与F3’、F4与F4’同样存在以上结论,即采用天然砂配比的滑模混凝土性能优于采用机制砂配比。纵向对比F2、F3与F4,F2’、F3’及F4’,则排除了其他如水泥掺量、粗细骨料掺量、外加剂掺量及水灰比、砂石比等因素的影响,同样采用天然砂的配比其性能虽有一定差异但明显优于机制砂配比,验证了以上结论;此外将6组配比整体分析发现,外加剂掺量越大,其后期的施工性能将随时间推移衰减更快,因此在后期的滑模混凝土配比中,同样应关注外加剂(减水剂)的掺量,与此同时水灰比应相应的进行调整。

(3)缓凝剂的成分目前主要是葡萄糖酸钠,水泥中添加一定剂量后,可增加混凝土的可塑性和强度,且有阻滞作用即推迟混凝土的最初与最终凝固时期,例如添加0.15%的葡萄糖酸钠,可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延长10倍以上。本次试配使用的的PCA-10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中即掺有1%-2%含量的葡萄糖酸钠,一般可将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6~10h。在实际配置中观察其初凝基本满足后期要求,因为未深入探究及掺量对缓凝时间的具体影响,但该掺量的数值却为滑模混凝土试配提供了一定参考。

5.结论

根据混凝土试配情况,得知滑模混凝土其相较常规混凝土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方面:

1.滑模混凝土胶凝材料中水泥占比较常规混凝土占比较大,粉煤灰掺量占比相对减少,矿粉极少,实际配置中不宜添加。粉质材料掺量越多,所需用水量同比增加,因滑模施工特殊性,整体滑升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为每小时滑升150mm高,因此滑模混凝土搁置时间相对较长,其施工性能随时间逐步衰减,水灰比较大的混凝土衰减速度更快,时间越久粘模情况越严重。

2.砂石材料选择细度模数为2.5-3.0中粗砂,该材料可使混凝土滑升成型效果优异。天然砂石中含泥量、泥块含量等杂质相对较少,且其硬度及稳定性更为优异;机制砂受原材、工艺、环境等因素影响,含泥量、石粉含量等杂质相对较多,该杂质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混凝土质量难以把控。

3.采用高效减水剂,掺量控制在7.5kg/m³以内;添加适量缓凝剂使得初凝时间控制在8h左右。减水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水灰比大小,二者直接影响混凝土整体的和易性,试验证明减水剂掺量在4.5~7.5kg/m³范围内滑模混凝土的施工性能较为优异且更易控制施工质量。滑模工艺具有一定特殊性,其混凝土初凝时间较常规砼相对较长,混凝土配比应充分考虑混凝土运输时间、浇筑时间以及当日风力、气温、日照等诸多因素,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8h为宜。

参考文献

[1]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S].

[2]郝方林,李永斌,杨百煜,王建胜,姜德君.夏季滑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技术探讨[J].全国建筑科学核心期刊,2002,7:54-57.

[3]林杰,王玉洁,张鸿斌,张登峰.掺粉煤灰路缘石滑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J].建材世界,2023,44(6):36-39.

[4]于方.不同环境温度下滑模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6,45(增刊):548-551.

[5]叶小鲁,于方.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在滑模施工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1,28(12):78-8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