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当代散文的群文阅读议题设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9
/ 2

初中现当代散文的群文阅读议题设置

蒋利平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万古镇初级中学

摘要:

     现当代散文是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修身养性、涵养品味、陶冶情操具有重要意义群文阅读与现当代散文的有效结合,必将极大的提高现当代散文的学习效率。群文阅读议题的设置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教师要尝试从“作家”“内容”“手法”“主题”等多方面的设置议题,以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更加的生动有效

关键词:

现当代散文;群文阅读;议题

议题就是一系列文本中蕴含的可供讨论的话题,是群文阅读的核心,统领整个群文阅读课堂。议题既关乎着文本的选择,又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课堂上师生进行集体建构的核心。那么,对于现当代散文的群文阅读教学,哪些可以成为议题来源呢?

一、 以“作家”为议题来源

现当代散文的学习,最主要就是通过解读这一篇或这一类文本,建立起读者与作者的联系,探寻真实的、多角度、多层次的作者形象,从作家的文本形成自己对作家本人的朴素认识,因此,“作家”可以作为议题的来源。单篇阅读形成的文本阅读策略,在群文阅读时就可以迁移阅读策略,就能够从一篇走进一群,走进一位作家,进而走进无数个“他(她)”。

鲁迅在人们心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斗士的形象,与一切腐朽、妥协、黑暗进行不屈不挠、顽强的斗争,但这只是别人的认识,不是学生自己的解读。要想了解鲁迅真实的人物魅力,可以把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放在一起读,探究鲁迅先生五彩缤纷的玩乐时光和勤奋苦读的求学经历。还可以把别人对鲁迅先生进行评价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例如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萧红女士的《回忆鲁迅先生》组成群文,通过文本之间的互相印证或文本之间的差异,对这位作家形成全面立体的认识。

二、 以“内容”为议题来源

在写人记事类的散文中,通常会记述几件事,刻画一个人,抒发一种情感。而读不同作家关于同一内容的文章,可以对该人物形象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对该部分内容从多侧面、多层次的理解。

文章的内容同样都是关于老师的,我们可以拓展其他作家描写老师的文章,以此来认识形形色色、别具人格魅力的老师们,加深对老师这一群体的认识。如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与魏巍先生的《我的老师》组成群文,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老师形象。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严厉却不死板教条,戒尺和罚跪都不常用,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严格又和蔼,这在封建时代是多么开明的一位先生呀。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以致有时候会忘记打领带,哪怕冬天穿一件寒酸的旧外套也不在意,但在学术上却极其的认真和负责,纠正鲁迅先生画的血管图中血管的位置,用红红的笔给鲁迅先生添改讲义。藤野先生还是一位特别关心学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一位老师,给了身在异乡的鲁迅极大的温暖和鼓励,因为听说中国人迷信鬼神,特别关心鲁迅先生的解剖实习,在匿名信事件中,给与鲁迅先生公平的对待。魏巍的文章《我的老师》,则是一位温柔、慈爱、伟大和公平的老师,排除了儿童世界里一次小小的纠纷,对作者来讲确是莫大的鼓励。

单篇文章的阅读,也许能够带给学生一些内心的触动和情感的波澜,但同样内容的一组群文阅读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对该方面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冲击,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孩子的成长。

三、以“手法”为议题来源

关于写作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写作手法仅仅包括对比、抑扬、烘托、衬托、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五感法、埋伏笔、做铺垫、托物言志、设置悬念、卒章显志和首尾呼应等常见写作手法。广义的写作手法不仅包括以上常见的写作手法,还包括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方式和句式特点等。本文研究时所称的手法,指的是广义上的手法。

写景抒情类散文,往往会在写景的字里行间饱含作者的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抒情方式上有的情感表达比较外露,会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有的文章的情感表达则比较含蓄内敛,通常会采用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的方式。写景状物类的散文,则通常采用象征和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物的赞美来抒发对某一类人的崇敬。写人记事类的散文,则通常会使用伏笔、铺垫、设置悬念等方式来抒写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等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其实不管哪一类散文,不管文章采用何种写作手法,都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表达和情感的抒发。那么,如何让学生尽快掌握这些写作手法并灵活使用呢?大概最好的方法就是围绕某一写作手法,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把相同写作手法的文本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分析、总结,进行深度的学习,才能对这一手法形成深刻的记忆。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悟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可以将《紫藤萝瀑布》《行道树》《心田上的百合花》这些文本组成群文阅读课堂,这些文本都是通过对某一物体的具体描绘,表达了对某一类人的赞美和崇敬。将这类文章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领会托物言志的手法的特点,了解象征手法的使用规律,从而让学生对这类写作手法有更深的了解。

四、以“主题”为议题来源

    散文表面上是在写所见所闻,实际上是通过所见所闻表达所感所悟、所思所想,而且是很个性化的感悟、思想。作者之所以写散文,是因为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我们阅读散文,是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感所思。所以我们可以把“主题”作为议题来源,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多角度、深层次的感悟作者情感的表达,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朱自清的《春》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特定时节“春”的景象,一幅幅春天的画卷徐徐展开,处处洋溢着对大美春光的热爱。《济南的冬天》首段使用对比的手法,将济南与北平、伦敦和热带的冬天相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宠溺的语气来描摹济南的山山水水,济南的山也秀气,雪也娇羞,水也空灵。这些歌咏四季风光的文章,作者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爱倾注其中,以“我爱四季”为议题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和对大自然的爱。

同样是展现杰出人物的灿烂形象,感受伟大人物的精神品格。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作者以女性的细腻笔触和视角,选取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琐碎片段,爽朗的笑声、轻捷的走路姿势、与众不同的作息、品尝鱼丸、认真包书、迎来送往、与青年的来信等,寻常琐碎展现伟人品格,一改往日鲁迅先生令人敬而远之的形象;杨振宁的《邓稼先》,将邓稼先的成就放在中国近代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的百年历史巨变中,突出了邓稼先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将鲁迅先生和邓稼先放到一起阅读,一个从历史背景大处用笔,一个从日常琐碎小处入手,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大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议题设置的范围是非常的广泛和多元的,但不管哪个方面都应该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内在需求为导向,以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和语文的学科性质为导向,焦点集中且有议论的空间。只有这样,群文阅读才能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灿烂的现当代散文世界,才能学有所获并获得精神上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3]王雁玲.群文阅读之议题生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 .

[4]王建平.例谈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确定与把握[J].小学教学参考,2015.

[5]朱伟平.群文式阅读材料的组织与议题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6.

[6]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 .课程·教材·教法,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