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9
/ 2

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唐瑞强

上海市吴淞中心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邮编:200940

摘 要】目的: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应用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医院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收治急诊危重症患者100例,依照先后入院时间,将先入院50例行常规转运方案的患者为对照组,将后入院50例行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患者为研究组,比较院内转运时间、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检查等待时间、单纯性转运路途时间、交接时患者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采用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会缩短检查等候时间、转运时间等,并避免、降低患者转运期间出现不良事件,提升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值得运用。

【关键词】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急诊危重症应用效果

   危重症患者在急诊经初步抢救以后,由于需展开后续诊断或者是专科治疗,要规范、严密的开展院内转运工作,这也是急诊救治危重症患者不可缺失的环节。院内转运不当,会加重患者病情,提升转运期间的风险[1]。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的出现,可依照患者病情将其划分成多个等级,依照级别采用相应的院内转运方案,配备相应的人数、设备以及药品[2]。对此,建议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期间,尝试运用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以此保障转运期间患者病情的稳定,也提升急诊救治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医院急诊危重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00例,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先入院50例为对照组,后入院5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包括32例男性患者以及18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15岁至78岁,均值(51.66±8.05)岁,研究组包括33例男性患者以及17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16岁至77岁,均值(52.02±7.69)岁,经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可知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将常规转运方案用于对照组,依照既往的转运经验,期间全程监测患者病情,并有效评估,为患者本人和家属说明院内转运的注意事项、患者当下病情等。转运过程中要做好应急处理,将患者送至相应科室、病房之后,要口头和其他部门的人员交代病情,要将整个转运的过程信息记录下来。

将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用于研究组,内容如下:首先,设计转运方案,预先人员培训,并验证方案可行性,然后规范院内转运流程以及交接单内容。其次,要做好病情评估,依照病情将患者分成三个级别,并在评估阶段和患者家属说清转运风险,家属签署同意书以后,再执行转运处理。此外,转运时的准备工作,要依照规划好的路线,提前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和相关科室人员提前沟通,让他们做好准备工作,缩短转运时间。最后,转运途中要全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果察觉异常,立即予以处理,需妥善固定患者的各类管道。转运途中患者病情加重,依照层级实施相应的抢救处理。1级患者转运期间病情严重,要暂停此项操作,立即抢救;2级患者转运期间病情严重,暂停转运抢救后等待其病情平稳,之后再继续转运;3级患者如果病情加重,必须马上回到抢救室接受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转运时间以及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数据处理

研究选用在SPSS26.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指(±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以(n %)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使用t值、χ2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转运时间

研究组检查等待时间、单纯性转运路途时间和交接患者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转运时间两组比较(±s

组别

例数

检查等待时间(min)

单纯性转运路途时间(min)

交接患者滞留时间(min)

研究组

50

2.22±1.52

14.85±3.50

4.28±1.33

对照组

50

5.44±2.25

18.84±3.44

6.14±1.57

t

8.3854

5.7491

6.3919

P

0.0000

0.0000

0.0000

2.2 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中转运期间无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对照组中转运期间有5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比较可知x2=5.2632,P=0.0217。

3讨论

急诊中的危重症患者因病情影响,会采用院内转运的方式将其送去病房、诊疗室等场所中,期间转运安全备受关注[3]。常规转运患者等候时间比较长,且对于患者的疾病突发状况,无法第一时间紧急处理,有时会出现转运失败的情况。而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运用到急诊危重症患者当中,会根据患者病情优化转运流程,并分级处理每一位患者,为其配备足量的急救人员以及急救设备,取得缩短救治以及等候检查时间的作用,且提高院内转运的有效性,是挽救患者生命、避免患者病情加重的有效措施[4]。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采用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可降低转运风险,缩短转运时间以及交接等候时间,具有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红霞,方艳红,王永刚,等. 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联合SBAR交接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J]. 宁夏医学杂志, 2022, 44 (08): 765-768.

[2]黄丽霞,刘祝容,李惠敏. 校正MEWS评分信息化预警监护联合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2, 28 (02): 40-43.

[3]陈双节,李贤连,李乐. 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在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J]. 医院管理论坛, 2021, 38 (10): 16-18+69.

[4]陈淑珍,关紫云,周丽英,等. 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对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0, 17 (30): 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