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浪卡子县打隆镇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0
/ 3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浪卡子县打隆镇为例

田维祥

云南广厦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成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议题。本文以浪卡子县打隆镇为例,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探讨了传统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发现,打隆镇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但同时也面临人口老龄化、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空间策略,包括划定保护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重点项目等措施。这些策略旨在实现打隆镇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研究;打隆镇

中图分类号:G127;F592.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在发展中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重大挑战。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历史文化名镇凝聚了丰富的建筑、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历史文化名镇面临着人口流失、经济衰退和文化断层等问题,亟需采取有效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本研究以浪卡子县打隆镇为例,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视角探讨了如何有机地保护和发展这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

1 国土空间规划概述

2021年,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强调了将历史文化遗产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对历史文化遗产及其整体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等做法,突出了国家对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重视。

国土空间规划是一种通过对全域全要素空间的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来协调人与环境、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等关系的系统性工作它涉及对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方面的规划和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强调从整体上把握全要素发展注重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追求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协调统一。在国土空间规划视角历史文化名镇进行保护与发展就是要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规划古镇的用地布局、交通设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最大限度地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风貌,延续其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并赋予古镇新的发展活力实现古镇的文化传承和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

2 浪卡子县打隆镇概况

2.1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浪卡子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属于藏南山原湖盆谷地地貌区该县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山峰林立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5座最高峰为宁金康桑雪峰耸立于7206米的高度。县内最低点位于卡热乡那里是雅鲁藏布江的出口河面。打隆镇,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西南部,东与多却乡相连,南与不丹接壤,西与日喀则地区江孜县相邻,北与浪卡子镇相邻,是西藏自治区边境乡镇之一,也是距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最近的边境镇。镇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三角形山间盆地地貌盆地周围群山环绕中部则是低洼的内陆湖泊区。这种高原型壑谷缓冲多平台的地质构造使得打隆镇成为一处集高原、湿地、河流、湖泊于一体的自然景观胜地。如此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同时也为打隆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极佳的生态底蕴。

2.2 打隆镇的历史文化概述

打隆镇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遗迹。早在公元前这里就有游牧民族定居开启了这片土


表1  古镇活化利用一览表

历史要素

内容

特色

发展类型

可见

自然环境

羊卓雍措、普莫雍措、冰川、湿地、山体

观赏服务型:主要指游客通过历史要素的外在特征获得愉悦性观赏。

传统街巷格局

恢复重建历史建筑群与现存建筑形成的历史街巷空间

建筑形态

藏族民居特色

民族风情

民族习俗、特色

古建筑(寺观塔幢)

参观游览

可忆

民族方言

地方特色语言

辅助服务型:是指此类要素没有独立开发价值,但是可以结合观赏型要素一起开发,找寻相应的载体,使观赏型要素更具体生动更富有文化内涵。

民间说唱

喇嘛玛尼

其他

古镇由来、名人传记、

可营

特色产业

藏香、木雕、手工艺品、藏毯等

体验服务型:挖掘此类要素的文化价值,指让游客通过味觉、嗅觉、触觉及视觉等感官进行感知、感受和体验地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内涵。

藏族饮食

风干肉、糌粑、青稞酒等地方美食

民间艺术

唐卡装饰、壁画装饰、雕塑等

民俗传统、礼仪、节庆

藏历新年、服饰、民族节日、甘扎赛马节、苏格牧人节等


地的文明之路。公元7世纪随着吐蕃、元、明、清等王朝的兴衰更迭打隆镇先后纳入了不同版图见证了历史的沉浮这里曾是商贸往来的枢纽熙攘的商队沿着崎岖的山路穿梭传递着物资和文化的交流。如今这座历史悠久的小镇上仍然保留着19处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9座古建筑均为寺观塔庙雕梁画栋庄严肃穆5处遗址遗迹分别是寺庙、祭祀和城池遗址透露着往昔的辉煌1处古墓葬群守护着先人的永恒安息4处石窟寺及石刻、摩崖石刻

栩栩如生地描绘着民族的信仰和地域特色。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发现了5处全新的文化遗存进一步丰富了打隆镇的历史面貌。此外,打隆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手工编织技艺民间剪纸民间戏曲民间工艺等,这些宝贵的遗产不仅展现了这里源远流长的人文底蕴更是这片土地上璀璨的文明结晶洋溢着独特的魅力。

3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浪卡子县打隆镇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打隆镇拥有丰富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但目前这些资源大多没有得到有效的展示和利用。因此,规划将通过系统展示和合理利用文物古迹、传统街巷、历史环境、风俗文化等各类文化要素,全面呈现打隆镇的历史演进、文化内涵和独特价值,使打隆古镇的传统文化得以活化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传承。同时加强对打隆历史文化的感知、理解和传播,从而促进旅游、服务、文化和经济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事业贡献力量。通过妥善保护与合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使其焕发新的活力,让古镇的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了解和欣赏这座别具特色的文化名镇。

3.1 划定保护范围

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视角来看,科学合理地划定打隆镇的保护范围是实施保护与发展策略的关键。保护范围应包括核心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三个层次。其中,核心区是历史文化遗产最为集中、最为珍贵的地区,需要严格保护打隆镇古镇的历史格局、街巷布局、建筑风貌等,确保其文化气息和人文环境的延续性。在划定核心区时,应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资源分布、人口聚集区域等多方面因素,对古镇实行整体把握。核心区范围不宜过大或过小,需因地制宜确定保护等级和管控措施,对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或极高文化价值的建筑、遗址、街巷等实行最高级别的重点保护。

核心区外围是建设控制地带,作为与核心区生态环境相衔接的缓冲区,可进行有限的建设活动,但必须严格审查,避免对核心区造成不利影响。环境协调区则位于建设控制地带之外,是保护区与外围发展区的过渡地带,可开展相对宽松但有序的建设,注重与保护区的协调。通过合理划分和科学管理这三个层次区域,打隆镇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可以得到切实保护,同时又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真正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统一。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打隆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其传统村落恰是点睛之笔,凝聚着独特的地域人文魅力。因此,在规划发展中,必须重点关注这些村庄,重点保护其自然环境,包括村落周边山川,河流,农田及植被,保护古镇赖以生存的环境,科学控制其发展方向。还要全面深入地开展环境整治,彻底解决集中居民点内部的卫生和污染问题,为居民营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并加大建筑保护力度,对具有传统风貌特色的民居进行全方位的修缮和维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对于沿着推瓦村至普莫雍措湖畔的旅游景观线路,更需做好风貌控制,严格限制视线可及范围内的新建筑体量、高度和外观,确保其与周边村落环境和谐统一,不破坏整体传统景观格局。

除了物质文化遗产,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民俗民风、祭祀习惯、手工艺术等,也应当纳入保护范畴。可以划定专门的展示交流区域,为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创造良好环境。此外,还要重视对古镇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努力营造宜居宜游的空间环境,确保古镇的文化传统与时俱进、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3.3 规划重点项目

(1)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

作为展示中华文明窗口民俗文化博物馆承载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使命。在规划中应在特色旅游体验中心内设置民俗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打隆镇独特的民族文化。博物馆不仅可以举办各类展览、会议、艺术活动还可以开展民俗体验项目让游客零距离感受地域文化魅力。同时博物馆的建设将推介山南地区历史文化加强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丰富打隆古镇文化保护体系。

(2)建设旅游服务中心

规划建设综合性的旅游服务中心,如瓦村建设旅游服务中心项目,为游客提供咨询导览、交通住宿、非遗体验、休闲娱乐等一站式服务。中心内可设立非遗传承馆、展览厅、培训排练厅等设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基地。同时,中心应配备先进的服务设施,如触摸屏导览系统、导游讲解、线路推荐等,为游客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体验。旅游服务中心的建设将推动打隆文化事业发展,促进文旅融合,实现文化大繁荣。

(3)开发地方特色旅游产品

结合当地资源与地方特色文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手工艺品、民俗体验等,丰富游客的旅游消费选择。积极打造民宿旅游接待项目,结合现状民居建筑,打造精品民宿,提升旅游接待质量和特色。此外还要提升交通、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的水平,确保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享受到便利和舒适,同时利用社交媒体、旅游平台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精品民宿和旅游休闲场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有效推动精品民宿接待和旅游休闲消费场所的发展,为地方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

(4)保护展示历史文化资源

古镇规划应以打隆寺遗址、塔林寺等历史建筑为中心,集中展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同时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创建生态绿核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空间。规划中还应结合资源特色合理布局街区功能打造民族团结文化街区、民俗展示区、传统生活风貌区等主题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

3.4 加强参与意识

实现历史文化名镇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需要政府、专家和民众的通力合作,形成全社会的参与意识和氛围。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古镇保护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还要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保障规划方案的贯彻落实。其次,专家学者要充分发挥智力优势,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化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他们要深入古镇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现状环境和发展需求,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与发展对策。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民众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切实参与到古镇保护中来。当地居民作为文化的亲身实践者和传承者,对古镇的历史文脉最为熟悉。只有他们真正认同并参与进来,古镇的文化保护才能做到底蕴丰富、持久延续。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打隆镇作为西藏自治区一座历史文化名镇,凝聚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瑰宝,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旅游开发潜力。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对这样的历史文化古镇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和科学保护。在国家和地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要明确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定位,对其所在区域的主体功能及用地性质作出合理安排。通过国土空间规划这一顶层设计,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国土空间开发相统筹,才能让宝贵的文化遗产实现长期保护和永续传承。


参考文献

[1]蔡婉洵,肖竞.历史城镇公共空间主体认知及保护应用研究——以广州市沙湾古镇为例[A].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23:1180-1190.

[2]张潇文.历史文化古镇空间重构动力机制究[D].导师:潘秋玲.西安外国语大学,2022.

[3]朱雅安.空间生产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D].导师:梅小清.南昌大学,2023.

[4]陈博文,邓蜀阳.历史古镇文化景观保护与商业业态空间的活化策略初探——以珠海市唐家古镇为例[J].建筑技艺,2023,29(03):102-105.

[5]常江,杨沁桦,冯姗姗.文化生态视角下历史古镇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J].中外建筑,2022,(10):75-81.

作者简介:田维祥1989—)汉族云南昭通人,大学本科国土空间规划工程师(中级),研究方向:国土空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