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互动达标理论在临床护理中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0
/ 2

探讨互动达标理论在临床护理中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应用效果

刘冬梅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614400

摘要 目的:解析在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上实施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成效。方法:选择本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入的60例接受临床护理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结合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就两组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对比。结果在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更高,对比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护理中采用互动达标理论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稳定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互动达标理论;双相情感障碍;护理

在临床护理中,探讨互动达标理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情绪稳定的心理健康疾病,其症状包括情绪波动大、周期性发作以及可能的自杀行为,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2]。而互动达标理论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方法,通过建立积极的互动模式和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有望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本论文重点解析在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上实施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成效,深入了解该理论在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潜在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将在本院接受护理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对象(60例),平均分成两组(随机数字表法),在观察组30例中,年龄26-59岁,均值(39.15±6.02)岁,男16例,女14例;病程6个月--2年,均值(1.25±0.58))年;在对照组30例中,年龄25-60岁,均值(40.11±5.93)岁,男女各15例,病程8月-2年,均值(1.18±0.42)年,经过对比上述数据,差异不大(P>0.05)。全部入选者均自愿在本研究知情书上签字。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服务:

基础护理:包括协助日常生活活动、提供营养饮食、维持个人卫生等。

观察生命体征:定期对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观察和监测,并关注其精神状态,若有异常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加强安全性保护措施:加强对患者的监护,确保其安全,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如移除可能的自杀工具、定期巡视等。

安全用药护理:负责管理患者的药物治疗,包括按时给药、监测药物副作用和疗效、协助调整用药剂量等,确保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结合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

1.基础评估:在护理开始阶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基础评估,包括性格特点、饮食习惯、病情状况等方面的评估。这有助于护理团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护理需求。

2.规划目标与互动达标:根据基础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目标,并结合互动达标理论制定具体的互动计划。这些目标和计划涉及饮食、药物治疗、病情监测等方面,旨在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培养其自我效能感,并充分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其治疗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3.互动达标计划实施:个别心理辅导:护理团队将致力于定期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深入了解其情感波动的特点,帮助患者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提供情绪调节的技能培训,以应对情感波动的挑战;行为干预:通过制定具体的行为目标,帮助患者在情感波动时保持稳定的行为反应,减少可能的自伤或自毁行为;情绪调节技能培训:在互动达标计划中,重点将放在帮助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培养有效的情绪调节技能上。这包括认知重建、应对策略的学习,以及提供具体的情绪管理工具。通过这些技能的培训,患者将更好地适应情绪波动,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

1.3观察指标

(1)对比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使用本院自拟疾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疾病沟通能力、病情应急处理能力、服药管理能力、饮食管理能力四个维度,每项 25 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管理能力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SPSS25.0对文中数据予以处理,计数(由百分率(%)进行表示)、计量(与正态分布相符,由均数±标准差表示)资料分别用X2、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结果

2.1对比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在干预前,两组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差异不大(P>0.05),经过干预后,两组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对比

组别

疾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30例)

78.15±2.01

85.10±3.25

观察组(30例)

79.23±3.24

92.23±5.10

t

1.021

12.012

P

0.958

0.000

  1. 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疾病,其特征包括周期性的情绪波动,从极度兴奋和活跃的情绪到严重的抑郁情绪

[3]。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其家人和社会造成了重大负担。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和管理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其中护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4]。良好的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控制症状,还可以减少复发风险、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因此,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必须是综合的、个性化的,并且需要持续的支持和监测。

互动达标理论强调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干预。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由于其症状表现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个性化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该理论注重建立积极的互动模式和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通过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和逐步达标的过程,有助于患者建立自我效能感。本次研究中发现,经过干预后,两组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

总之,在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上开展互动达标理论护理服务,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自我疾病管理能力,稳定患者病情,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素云.双向情感障碍并高血压患者互动达标理论下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6):46-48.

[2]胡晓雪.支持性心理护理联合接纳承诺疗法对青少年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情绪调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9):130-132.

[3]丁玉芝,刘瑞娟. 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综合护理在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3,18(5):665-668.

[4]陈静,高玉茜. 基于护患互动达标理论的自我效能护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贵州医药,2023,47(9):1511-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