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地区苗族文化与美术的融合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0
/ 2

边疆地区苗族文化与美术的融合探究

李建会

富宁县里达镇牛场小学 663411

摘要:乡镇学校在苗族文化与美术融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凭借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实践活动,乡镇学校不仅能够传承和创新苗族文化,还能为边疆地区的文化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研究旨在探讨边疆地区苗族文化与美术的融合,通过政策支持、教育培训、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结合,以及乡镇参与等多方面措施,促进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边疆地区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边疆地区,苗族文化,美术,文化融合

在我国广袤的边疆地区,文化多样性不仅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在乡镇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苗族文化在边疆地区的乡镇学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乡镇学校不仅是教育的基地,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一、边疆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及其重要性

边疆地区的文化多样性是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多民族聚居构成的,这里不仅是多种文化的交汇点,更是多样性文化得以生长和发展的沃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边疆地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从古至今,商旅往来频繁,带来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元素。边疆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也为多元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丰富的自然景观、气候差异、动植物资源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

二、苗族文化的独特性与价值

苗族文化以其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在中国众多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苗族语言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语言体系,是苗族文化传承的基础。苗族的服饰以其绚丽多彩、工艺精湛著称,特别是苗族妇女的刺绣艺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念。苗族的音乐和舞蹈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元素,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代表性的有苗族芦笙舞和铜鼓舞,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在国内具有影响力,在国际上也受到广泛关注。

三、苗族文化与美术融合的优化策略

(一)政策支持与政府引导

在苗族文化与美术的融合过程中,政策支持与政府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当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苗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确保苗族文化在法律框架下得到系统的保护与弘扬。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苗族文化与美术的融合项目,鼓励更多的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参与到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来。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资于苗族文化与美术的融合项目,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性循环。政府应当加强对苗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利用各种媒体平台,提升社会公众对苗族文化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为苗族文化与美术的融合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在政策执行层面,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监督和评估项目进展情况,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建立

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建立是苗族文化与美术融合的重要一环,旨在培养具备传统文化素养和现代美术技能的人才。应当在各级教育体系中融入苗族文化与美术的相关课程,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面系统地教授苗族文化的历史、艺术、习俗等内容,提升学生对苗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教师是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其对苗族文化和美术的教学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准确、深入地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方面,可以开设专门的培训班和工作坊,邀请苗族文化传承人和美术专家担任讲师,教授传统技艺和现代美术技巧,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可以建立文化和美术研究中心,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推动苗族文化与美术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凭借构建完善的教育与培训体系,不仅能够有效传承和弘扬苗族文化,还能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为苗族文化与美术的融合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是促进苗族文化与美术融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既能实现经济效益,又能传播和弘扬苗族文化。应当深入挖掘苗族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如苗族风情村落、传统手工艺品展示、民俗节庆活动等,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旅游品牌。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的导览服务和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在参与中深入了解和体验苗族文化。可以通过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将美术创作融入旅游体验中,如现场绘画、手工艺制作等,增强游客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在市场推广方面,应当利用现代媒体和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推广,提升苗族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可以引入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通过创新设计和创意策划,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美术相结合,开发具有文化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纪念品和文化创意产品,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凭借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仅能够推动苗族文化与美术的融合发展,还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乡镇参与与公众教育

乡镇参与与公众教育是推动苗族文化与美术融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动员乡镇力量和加强公众教育,能够形成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应当发挥乡镇学校的作用,将苗族文化与美术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开设相关课程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苗族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乡镇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如苗族文化节、美术作品展等,增强学生和社区居民对苗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乡镇政府应当积极支持和参与文化项目的策划和实施,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鼓励乡镇居民参与到文化传承和美术创作中来,凭借设立文化宣传栏、举办文化讲座、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等方式,增强公众对苗族文化和美术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全社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可以建立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培训班,为居民提供参与文化和美术创作的平台和机会。

结论

乡镇学校在培养下一代时,应当注重苗族文化与美术的融合教育,凭借开设苗族文化与美术课程,鼓励学生了解和继承苗族的传统技艺,如刺绣、剪纸、绘画等,同时结合现代美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感知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为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鲜血液。乡镇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艺术展览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凭借与当地苗族艺术家的互动交流,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苗族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心,这种文化教育也能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殷文悦,彭验雅.贵州织金苗族蜡染融入小学美术课外课程的教学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4,(02):205-207.

[2]张华华.基于农耕文化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初探——以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凤栖小学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20,(08):20-22.

[3]农瑶.民族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中),2018,(0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