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到当下朝鲜族舞蹈作品守正创新的创作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1
/ 2

从过去到当下朝鲜族舞蹈作品守正创新的创作变化

高思圆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内容摘要】:在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国,存在着5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舞蹈一直是我国艺术创作缤纷多彩的一部分。朝鲜族作为比较典型和具有独特性的民族之一,在中国舞蹈不断发展进步的时间轨迹里,它从题材选择、创作手法和意象表达等方面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促进着民间舞创作的新观念。过去舞蹈界对于民间舞应该实现怎样的当代表达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索,到如今舞蹈编导们逐渐打破过去“守旧”的创作模式,开始以当代人民对审美的追求、现代舞蹈创作的手段手法和敢于突破传统创新发展的态度实现原生态民间舞到舞台表演作品之间的审美转换。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朝鲜族舞蹈、审美转换、守正创新

一、过去——当下朝鲜舞作品的题材选择

朝鲜族作为中国“四大民族”之一,从古至今朝鲜族舞蹈作品层出不穷,以它独特的风格体态和文化内涵,成为舞蹈编导们热衷于挖掘和创作的民族之一。题材选择作为舞蹈创作中较为关键的一步,反映到朝鲜族过去今天舞蹈题材上的选择来看,这些舞蹈作品的题材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原生态民间舞蹈到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审美转换的角度来看,当代编导致力于撕掉民间舞蹈创作难以突破、困在过去的标签。从2020年开始朝鲜族的舞蹈作品实现了崭新的突破,编导们对原生态和舞蹈作品之间的审美转换进行了新的处理,至此朝鲜族舞蹈题材的选择进入了“万物皆可创作”的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朝鲜族舞蹈作品在继承和发展民间舞蹈的号召响应下诞生了许多经久不衰的剧目作品,例如:《扇骨》《丽人》《太平女人》《恋舞伊人》《神祭》等。这些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都有一个共同点,无论主体思想如何变化舞蹈作品都是“以人为本”的视角来进行创作的。为了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也因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还在“守正”的观念模式下探索,70年代我国朝鲜族舞蹈创作形成了这样统一的模式。接下来的几十年朝鲜族舞蹈一直以这样的题材形式创作作品,每个作品虽然表现各异但都是围绕着“人”的题材来进行的。

当我国发展到21世纪10年代以后,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对艺术审美意识的提高,以“人”为本的题材选择模式在当代艺术环境下便开始寸步难行,在这一阶段编导们开始思考题材选择更多的可能性。朝鲜舞为什么一定要“表现人”,它可以用“人”来表现“物质”,在这一思维的转换之下,朝鲜舞开始突破原先的旧模式,创作出了一批像《云迹》《雨形》《人潮汹涌》《飞花蝶语》《冬》等的舞蹈作品。这些舞蹈作品开启了以“人”塑“物”的创作新理念,推动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向前更进一步。例如:《雨形》作为群舞作品,选择以朝鲜长鼓为道具,突破了过去传统的打鼓套路,运用鼓棒敲击地面、鼓面以不同节奏和力度的击打方式,使观众未见雨却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不同大小的雨滴。时而是淅淅小雨,时而是瓢泼大雨,在一场舞蹈中淋漓尽致的感受了润物细无声的魅力。这支作品好似没有表现“雨”但又处处都是“雨”,通过舞蹈的演绎似乎真的看见了雨水的形态,就如作品名字《雨形》一般。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窥探出朝鲜作品创作的题材变化,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不再局限于题材内容的限制,不再以“人”为创作的唯一选择,开始向自然景物之间寻找立意,蝴蝶、人潮、雪花、雨滴都是我国民族民间编导们对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探索。

从当下诞生的朝鲜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民族民间舞开始找到守正创新的新模式,在未知中探索,对于题材选择的“缝隙”开始透出光来,放眼望去缝隙里一片广阔,也正是舞蹈家、舞蹈编导们勇于创新的精神,推动着民族民间一直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过去——当代朝鲜舞作品的创作手法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文化多元融合”的形势下,不同国家的舞蹈艺术之间也在发生交叉学习的趋势,而留存于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存在着一个巨大争议,那就是民间舞创新的“度”到底在哪里?现代舞传入中国带来了很多创作的新技法,而这些技法用在民间舞创作中是否合理?民间题材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民族习俗,在创作时是否能够打破某些禁忌?这些问题一直是舞蹈家们探究和议论的问题,而朝鲜族舞蹈创作在这几年也开始尝试融入现代舞的元素和手法来创作新作。

在第十三届桃李杯中,出现了一些现代舞和朝鲜舞创新融合的新作品,由胡沈员编创,李东炫表演的《走了很远的路》和由池咚咚编创,陈贞妤表演的《颜蜕》。这两支舞蹈都是将现代舞的气息和技巧与朝鲜族的舞蹈动作和风格相融合,创造出了一种不同于朝鲜族剧目传统表达的新风格。

现代舞和朝鲜结合的作品问世以后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质疑,许多舞蹈学者关于此类问题开启了线上辩论,一部分人认为二者结合是一种崭新的尝试,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这样的作品不是民族民间舞蹈,失去了民间舞的风味。类似这样的争议在民间舞蹈创作中非常普遍,其他民族也同样存在此类争议,到底什么是对的我们不得而知,而我个人认为时代在发展进步,舞蹈也在发展进步,固守本根固然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不应该杜绝任何可能性的存在。民间的传统我们要保护,但是创新的事物我们也应该辩证的看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能推动我国舞蹈的发展进步。

三、过去——当代朝鲜舞作品的意象变化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舞蹈创作在意象方面也逐渐由具象变得抽象,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人生经验来解读作品的内涵。这样的变化作用在朝鲜舞中极大的提高了朝鲜舞蹈创作的广度和深度,过去的朝鲜舞蹈表达的意象都比较统一,大部分舞蹈作品都是表现了人类对于命运的感慨和面对苦难的不屈。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精神世界便成了人们新的追求,因此当下我国艺术特别是舞蹈也开始表现更多的意象,为人们提供优质、丰富的精神财富。

    以朝鲜女子独舞《飞花蝶语》为例,这支舞蹈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抒情舞蹈,它没有安排过多的叙事情节,而是用一把扇子和一抹裙摆为观众带来了一个“紫袖握蝉声欲绝,红巾扑碟势潜高”的美好意象。《飞花蝶语》整个作品的意象不再如过去一般写实,而是运用蝴蝶作为精神寄托,在每个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中去进行各自的思考和解读,这样的形式给予了欣赏者更大的创作空间,从而达到接受美学对艺术作品和观众间互动交流的效果。你可以理解它是“人与自然”,也可以理解它是“破茧成蝶”,不同的理解皆来自于你的心境,而这样的形式更符合新时代观众对于艺术的需求。

四、结语

从过去到今天,朝鲜舞蹈创作一直在进行不断的发展变化,今天的我们对于舞蹈的发展不应该太过于片面,应该辩证的看待一切变化,我们既要“守正”同时也应该赋予民间舞蹈当代的“创新”。朝鲜族舞蹈在当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境界,舞蹈更加鲜活,同时不再受困于过去传统的表达,无论从题材、手法还是意象等方面都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这些发展共同推动着舞蹈界的进步,我们也正走在这条发展之路上为舞蹈贡献微薄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舞蹈工作者,我们应该开拓思维,打开眼界,不要再陷于民间传统性的漩涡中,花费大量时间讨论能不能、行不行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实践也可以为我们带来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更加清楚新时代民间舞蹈的创作方向,如同朝鲜族作品的探索一般,不断丰富舞蹈,登上舞蹈创作新的岛屿!

参考文献:

【1】崔风锡, 徐东日. 中国朝鲜族舞蹈的发展历程与审美特征[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04):37-41.

【2】朴永光.中国语境中的朝鲜族舞蹈文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000(001):65-68.

【3】金敬爱.中国当代朝鲜族舞创作特征及走向[J].都市家教月刊,2015(8).23-24.

【4】胥晓.浅析当代中国朝鲜族舞蹈的创作走向特征[J].⼉童⾳乐,2014,000(006):71-76.

【5】法明.浅谈朝鲜族扇子舞的呼吸方式与情感的表达[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10):

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