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1
/ 2

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郝茜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度转型催生了全新的行业趋势和人才规格,对教育体系的培育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职业教育不仅要适应这种变革,满足新兴产业对数量庞大且素质精良人才的需求,还要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承担起塑造符合时代脉搏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质量,不仅关乎国家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更是实现制造业大国战略的关键因素。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通过深度融合产业实践与教育训练,打造精确对接产业导向的技术技能人才,以及强化职业教育为开放型经济服务的能力,正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1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问题剖析

1.1专业结构趋同,未能成为人才与市场联结的节点

职业教育体系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精准对接社会经济的脉动,确保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在教学策略上,不仅重视实践操作的精湛,更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深度融合,为学子的职场生涯构建稳固的基石。职业学校在规划课程时,既要遵循教育的内在逻辑,又需灵活借鉴企业的市场导向,根据实际的岗位空缺定制教育内容。然而,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面临一系列挑战,对产业融合的有效性和深度构成了阻碍。首先,专业设置与地域经济发展未能实现同步。一些职业学校在设计课程时未能充分考量地方经济发展的独特需求,使得培养的人才与实际市场的需求产生偏差,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还可能阻碍地区经济的动态发展。其次,专业更新的速度与市场变革之间的差距日益显现。科技的飞跃和产业结构的快速演变使得一些传统的专业逐渐失去市场,与此同时,新兴行业的崛起催生了大量新的人才需求。

1.2课程体系固化,难以适应深化产教融合步伐

教育框架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架构,其影响力不容忽视,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设计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时,院校通常会精细权衡市场导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育愿景以及行业的未来走向等多种要素。理想的课程设计旨在全方位锻造学生的专业技艺、实践操作和职业伦理,为他们的职业生涯铺设稳固的基础。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并非孤立的存在,它构成一个多元且动态的生态系统,需要校方、教师、企业及社会各方的深度合作与持续创新以提升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1.3师资力量薄弱,弱化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效果

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他们需具备深厚的学术底蕴,均衡的个人素养,以及独特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这一目标强调了教育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更要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操作力。然而,现实中,教师队伍的规模、素质和构成与理想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的角色在这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

2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进路

2.1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人才与市场需求匹配度

为了紧密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并顺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职业教育机构应积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动态调整框架,以增强其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首要任务是强化职业院校在专业优化方面的责任,践行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确保教育培养与市场导向保持同步。首先,职业院校需根据地域产业特性以及自身的教育积累,通过严谨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灵活调整专业设置,使其精准对接当地产业结构,确保教育与产业需求、岗位空缺的无缝对接,从而强化职业教育对关键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支持功能。其次,职业院校应利用产业链的优势,构建高水准的专业群,利用集群效应来平衡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通过连接院校与城市集群,专业与产业集群,通过设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工作室,实现教学实践与实际工作环境的深度融合。同时,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关系,提升各方的参与度和主体意识,为专业建设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源支持,最大化专业集群的集聚效益。这样既能推动职业院校的专业动态调整,也能保证其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2.2完善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素养与从业能力

在当前产教融合的大潮中,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不仅要契合学校的教育愿景,还要紧密贴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此,构建灵活而深度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它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实现知识、技术和人才在多元主体间的无缝对接。这一举措不仅能强化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适应社会变迁,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育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在课程设定上,职业学校应以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设定明确且可执行的目标,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科特性以及社会趋势。比如,课程应明确培养何种实践技能和职业伦理。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需兼顾多元要素,确保其系统性、适应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同时包含丰富多样的案例和定期评估机制。考核方式上,除了传统的学校内部评估,还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引入企业专家参与评价,按照企业录用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此检验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成效,教师可以在授课前明确任务目标,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课堂讨论,最后通过阶段性的任务考核,既测试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

2.3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协同育人机制的生成

首先,职业教育机构需与行业伙伴联手,建立教师研究与实践平台。要求专业教师定期深入企业,明确实践次数和时长,并确保他们能理解行业动态,掌握最新技术标准和人才需求。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将企业实践与教学研究、职称晋升挂钩,以此驱动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增强,为培育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提供坚实基础。其次,改革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体系,引入创新的产业导师计划,汇集校内外的顶尖教育资源。鼓励企业高技能人才与职业院校教师双向交流,形成结构优化的兼职与全职教师组合。企业中的技术精英和能手被聘请为产业教师,他们凭借实战经验和专业知识,与专职教师共同负责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专职教师负责理论传授,而产业教师则进行操作演示和技能训练,这种双轨教学模式强化了理论的实践应用,提升了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结论

总的来说,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策略,它巧妙地联结了产业界与教育领域,具备着显著的效益。它不仅能满足产业动态发展的需求,还能强化个人的综合技能,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推动教学体系的革新,支持地方经济的繁荣,并且促进了产学研深度合作。为了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确契合,以及提升培养成果的质量,关键在于精细调整专业设置,使其更贴合市场导向;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积极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以推动协同教育模式的发展;同时,也要提升行业监管的效能,使之在产教融合中发挥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万兵.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的问题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15):32-38.

[2]李大伟.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科教导刊,2022(33).

[3]郭军明.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然性与实然化探析[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3(06).

[4]全守杰,谷陈梦.从缺位到共治: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建构[J].现代教育管理,2020(04):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