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毒血症的临床症状与诊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1
/ 2

羊肠毒血症的临床症状与诊治

哈那提别克·那扎尔别克

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克孜勒希力克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836108

摘要:羊肠毒血症是在羊只中广泛流行的急性传染病,对养羊业构成了威胁。本文分析了羊肠毒血症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通过鉴别诊断,确定该病与其他类似疾病的区别。特别强调使用紧急疫苗接种、严格的环境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持续预防措施,减轻病情并有效控制疾病传播。有助于保护羊群健康,支持养羊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羊肠毒血症;急性传染病

我国是畜牧业大国,牛羊养殖数量持续增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满足了消费者对肉类产品的需求。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动物疾病的防控越来越严峻。羊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影响了羊只的生长发育速度,严重威胁到羊只的生命健康,阻碍了养羊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探讨羊肠毒血症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旨在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支持养殖户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养羊业的稳定和发展。

1病原学

羊肠毒血症的病原体是魏氏梭菌,是一种梭状芽胞杆菌,可以在绵羊肠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1]。这种细菌可以在极端条件下以孢子形式存活,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在而不消灭。当绵羊摄入了含有孢子的饲料或水源时,孢子会在肠道里萌发,变为活跃状态的细菌,并开始迅速繁殖。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有强烈的毒性,可以迅速破坏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绵羊出现急性病症并迅速死亡。魏氏梭菌主要通过产生的毒素导致动物死亡病原学的研究集中在如何控制和减少魏氏梭菌的繁殖和毒素产生,防止羊肠毒血症的发生和传播。

2流行特点

羊肠毒血症的病原体的传播源是受污染的饲料和水源,饲料和水源中有魏氏梭菌孢子,孢子在外界环境中极为稳定,在不利条件也可以长期存活,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再次活化并感染宿主。

羊肠毒血症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特征。春季和秋季,气温波动大或湿度较高,羊肠毒血症的发病率高。这与季节羊饲料种类的变化有关,这些时节羊可能摄入更多青绿多汁、富含蛋白质的饲草,饲料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春夏交替时节和秋季羊的管理和饲养环境容易受到忽视,增加了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羊肠毒血症可以感染各品种的羊,山羊和绵羊最易感,营养状态良好的成年羊也容易被感染[2]。健康的羊在摄入了有魏氏梭菌的饲料或水源后,病原体会在消化系统中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引发病症。羊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免疫力水平会影响对病原体的敏感性。羊肠毒血症的爆发与养殖密度、卫生条件以及饲养管理措施有关。在密集养殖环境中,病原体的传播速度更快,控制和防治难度较大。

3临床症状

3.1 症状初现与急性

羊肠毒血症在急性形态中是迅速而致命的,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就会导致羊死亡。急性症状表现为羊突然行为异常,如离群呆立、无目的的转圈、步态不稳定,更为严重出现角弓反张姿势。出现这些症状主要由于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迅速在羊体内扩散,影响神经系统和肌肉功能。急性病例的羊经常出现剧烈的肌肉抽搐和痉挛,病羊的体温不会显著升高,但会出现其他症状如口吐白沫和眼结膜的苍白,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病情会迅速恶化导致死亡。急性症状发病到死亡时间极短,通常在1至3小时内,死后的病羊肾脏会明显软化。濒死前的羊会出现腹泻,粪便呈暗黑色,混有黏液或血液。

3.2 症状进展与慢性

慢性型的病羊的临床症状逐渐加剧,会持续几小时到几天。病羊会出现持续的腹泻,粪便常呈暗黑色,混有较多的黏液或血液,随着病情的进展,这些羊出现更加明显的行为异常,离群呆立、转圈、步态不稳[3]。反映了毒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病羊在濒死前会表现出更为严重的神经症状,抽搐、眼结膜苍白及角弓反张。表明羊的生理机能已严重受损,神经系统和运动功能遭受了极大的影响。慢性型的病羊,心脏和肾脏的功能会受到冲击,出现心包内积液和肾脏软化。

3.3 死亡后的症状

羊肠毒血症导致死亡后,尸体会快速腐败和腹部膨大,因为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快速的细胞死亡加速了微生物的繁殖和尸体分解过程。肠道内气体积聚会导致尸体腹部膨大,气体是细菌分解肠道内容物时产生的。尸检中的其他症状有肾脏的软化,心内外膜下出血点、肺部出血和水肿、胸腺的出血。

4诊断方法

4.1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羊肠毒血症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尸检结果。病羊会表现出急性死亡、离群呆立、角弓反张、体温不高但口吐白沫、严重腹泻和粪便呈暗黑色等症状,病程较短,从发病到死亡仅需1至3小时。

通过尸检可以观察到肾脏的软化、胆囊的肿大以及心包和腹腔内的积液等,症状,都是确诊羊肠毒血症的依据。肾脏软化是典型的病理特征,胆囊肿大反映体内毒素积聚。心包积液和腹腔积液,与终末阶段羊的全身性感染状态相关。尸检还常见到真胃中未消化的饲料残留,说明羊在发病前饲料摄入正常,但因为病变进展迅速,消化系统来不及反应。

4.2 实验室诊断技术

涂片镜检,无菌采集病死羊的心、肝、肾组织制作涂片,使用革兰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革兰阳性、直杆状、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细菌单个或成对排列,具有荚膜,这是魏氏梭菌的典型形态[4]。细菌培养验证了涂片镜检的结果,实验中使用10%的血琼脂平板进行无菌取样培养。在37℃的厌氧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可观察到半透明灰白色的圆形突起菌落,菌落周围出现溶血环。对菌落进行涂片再次染色后,可确认为革兰阳性芽胞杆菌。

生化试验主要是确认病原体,将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培养出来的细菌分别移种到葡萄糖、乳糖等多种培养基中,经过37℃厌氧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的发酵反应。魏氏梭菌能够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乳糖产生酸和气体,结果有助于确认病原体的种类。动物试验是向健康兔子注射病羊小肠内容物的上清液,并观察反应,证实肠毒素的存在。

4.3 鉴别诊断

羊肠毒血症的某些临床表现与其他疾病相似,鉴别诊断可以保证治疗措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典型症状是高热、黏膜发绀和未凝固的血液流出天然孔,死后尸体迅速腐败,脾脏肿大。通过血液培养可以观察具有荚膜的炭疽杆菌,这是与羊肠毒血症的不同之处。

羊快疫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发生,病羊出现急性发热、呼吸困难,血糖和尿糖升高。与羊肠毒血症的代谢指标变化形成对比,羊快疫的涂片镜检无关节长丝状的腐败梭菌。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皮下组织出血性胶样浸润,发病后期患羊呈肺炎症状。巴氏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与羊肠毒血症的病原体在细菌种类上有明显区别。

5治疗方法

5.1 紧急预防与处置措施

对羊群进行紧急疫苗接种。春季及秋季是羊肠毒血症的高发期,需要给羊接种三联苗或五联苗,提高羊只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发率。对病死羊必须严格执行焚烧或深埋的处置方法防止病原体扩散。要对羊舍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使用5%的来苏尔溶液或生石灰水进行喷洒,消灭残留的病原体。

5.2 药物治疗方案

一旦羊只出现羊肠毒血症的症状,要立即使用抗生素与支持疗法。推荐使用青霉素治疗,每只羊肌肉注射160万国际单位,每天两次,连续三天。对有症状的羊,还可以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溶液500毫升、强心安钠咖注射液5毫升以及生理盐水100至500毫升,支持生命体征,减轻毒素影响。对于较长病程的羊可以口服磺胺脒,剂量大概为8至12克,连续使用3天,抑制细菌的生长。

5.3 持续预防与抗体治疗

持续预防主要是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在每日饲料中添加120毫克/千克体重的金霉素,连用5天。还可以再饮水中添加氨苄西林钠,让羊自由饮用,持续5至7天。有助于控制羊群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感染,减少病原体在羊群中的传播。治疗与预防时要严格监控羊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疫情监测,确保措施的有效性,有效控制和预防羊肠毒血症的发生和扩散。

6结  语

羊肠毒血症仅会阻碍羊只正常的生长发育速度,严重会影响绵羊健康,本文详细讨论了羊肠毒血症的病原学、流行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明确了羊肠毒血症与其他类似疾病的区别,强调在疫情发生时要采用迅速有效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技术。提出了紧急疫苗接种、环境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持续预防措施。能够减轻病情,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保护羊群健康。

参考文献

[1]高国伟.羊肠毒血症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4,27(05):72-73+142.

[2]吉淑君.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畜禽业,2024,35(04):59-61.

[3]李萍.羊肠毒血症的流行特点与防治措施[J].畜牧业环境,2023,(02):81-83.

[4]王冬云,王彩平.羊肠毒血症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业,2022,(2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