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1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

再停古丽·沙吾提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三科

摘要:目的;本文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选择回顾分析,回顾分析对象为我院2020年12月到2021年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将其视为本文的研究观察对象。后续依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以上研究观察对象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康复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观察组中的慢性阻塞性疾病稳定期采取康复治疗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明显优于本文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相对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说,实施对应的康复治疗对于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更加全面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稳定期;康复治疗

引言:依据相关研究和调查来看,202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中国患者数量庞大,且呈现上升趋势。据报道,我国4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COPD患病率已高达13.7%,预计患者人数接近1亿[1]。这一上升趋势与人口老龄化、吸烟率高以及室内外空气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由于慢阻肺的防控形势严峻,国家层面已开始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便携式肺功能仪,以提高早筛早诊率[2]。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来说,不仅仅需要注重其病情方面的稳定性,同时还需要注重患者的康复治疗,这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存质量提升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进行探究和分析,具体报道如以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对象为我院2020年12月到2021年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将其视为本文的研究观察对象。后续依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以上研究观察对象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以下所示;

对照组:

组中的4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来说,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区间处于45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经过计算后得到为(52.37±5.28)岁。

观察组:

组中的4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来说,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区间处于44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经过计算后得到为(50.29±5.96)岁。

纳入标准:

疾病状态:患者需处于COPD稳定期,且临床严重度分级为Ⅰ级及Ⅱ级,以确保患者状况适合康复治疗。

知情同意:患者需对参与研究有充分的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研究符合伦理要求。

健康状态:患者需无近1个月内的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病需得到控制,且生活能够自理,以确保康复治疗的安全性。

排除标准:排除有心、肝、肾等严重慢性疾病者,以及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老年痴呆或恶性肿瘤等患者,以排除可能干扰治疗效果的因素。

排除标准:

严重心血管疾病:排除存在左右心功能严重不全、各种快速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确保治疗安全。

无法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若存在药物不能控制的高血压,将被排除,以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异常升高。

严重脏器功能衰竭:排除肝肾功能衰竭、全身消耗性疾病等严重脏器功能受损的患者,以减小治疗风险。

沟通与自理能力受限: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老年痴呆或恶性肿瘤等问题的患者将被排除,以确保患者能够配合康复治疗。

以上本文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组中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治疗,包含药物治疗、持续监测和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等等,保障患者病情稳定和患者生命安全。

1.2.2观察组

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注重心理康复的干预。他们深知,面对疾病的困扰,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向他们详细解释COPD的病因、发展、治疗及日常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减轻心理负担。

除了心理层面的关怀,护理人员强调呼吸肌的康复训练。这是一种旨在增强呼吸肌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训练方法。在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下,患者将学习并掌握一系列呼吸肌锻炼技巧,如直立或端坐时的下蹲慢呼气、扩胸深吸气;转体呼气、抱头吸气;卧位腹式缩唇呼吸;以及上臂单举呼气、双手压腹呼气等。这些动作旨在帮助患者有效调节呼吸,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

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在家中坚持进行长期的呼吸肌康复训练,并建议每日进行三次左右的练习,每次练习时间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大致在15分钟至半小时之间。此外,患者还在家中进行长期氧疗,通过鼻导管供氧,每日吸氧时间应达到15小时以上,氧流量控制在1.0L/min至2.0L/min之间。这种氧疗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整个康复治疗过程将持续八个月,期间护理团队将全程陪伴,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且形成对应的书面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团队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液指标参数精确录入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细致的数据处理。数据表示上,采用均数和标准差的形式来准确描述各项指标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在数据检验环节,应用t检验作为计量单位,以评估不同组别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当P值小于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文观察组患者应用康复治疗下,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均好于对照组表现,组间差异显著,具体见下表;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咳嗽

咳痰

呼吸困难

对照组

47

37

30

20

观察组

47

25

20

10

X2

6.76

5.39

5.33

P值

<0.05

<0.05

<0.05

3.讨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中,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可以明显看到显著的差异。数据显示,观察组的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症状较对照组有了显著的改善。具体而言,咳嗽患者比例从对照组的37%下降到观察组的25%,咳痰患者比例从对照组的30%减少至观察组的20%,呼吸困难患者比例则从对照组的20%降低到观察组的10%[3]。这些改善均经过统计学检验,X²值分别为6.76、5.39和5.33,且P值均小于0.05,充分表明这些改善是显著的。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康复治疗的积极效果,不仅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症状,还显著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智慧,吴丽云,李慧云. 叙事护理联合肺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应对方式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J]. 基层医学论坛, 2024, 28 (12): 114-117. DOI:10.19435/j.1672-1721.2024.12.036.

[2]贾杰海,陈静. 温针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J]. 上海针灸杂志, 2024, 43 (04): 368-373.

[3]包雨琦,丁念. 中医肺康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疗效的Meta分析 [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 45 (04): 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