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市场推广中的文化特色塑造问题与优化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1
/ 2

乡村旅游市场推广中的文化特色塑造问题与优化对策探讨

张志霞

阿勒腾席热镇人民政府  017200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然而,在乡村旅游市场推广过程中,文化特色塑造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特色品牌塑造乏力、宣传推广方式单一、市场定位策略模糊等,极大地制约了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文旅融合意识淡薄、专业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有限。为有效优化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塑造,应着力深入发掘文化内涵,精准打造特色品牌,创新宣传推广方式,明确市场定位策略,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乡村旅游;市场推广;文化特色;品牌塑造;优化对策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的新业态,对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文旅”新业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日益受到游客青睐。然而,在市场推广过程中,部分乡村旅游地文化特色塑造存在同质化严重、缺乏个性魅力等问题,难以形成持续吸引力。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文化特色,增强游客体验,已成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

1.2 研究意义

乡村旅游的关键是挖掘和展示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特色文化的塑造和推广,吸引游客、带动消费、促进产业发展。系统分析乡村旅游市场推广中文化特色塑造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探索优化对策,对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加强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塑造,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举措。

2. 乡村旅游市场推广中文化特色塑造存在的问题

2.1 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挖掘和展示独特的文化内涵,才能增强旅游吸引力。当前,一些乡村旅游地对本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非遗技艺等文化资源重视不够,缺乏系统梳理和深度挖掘,难以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部分景区过度追求表面的“网红”效应,盲目模仿、照搬城市元素,导致乡村原生态魅力丧失,文化体验大打折扣。同时,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互动性不强,参与感不足,难以引发游客共鸣。

2.2 特色品牌塑造乏力

品牌是旅游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然而,不少乡村旅游地缺乏品牌意识,特色品牌塑造乏力。一些地方对品牌内涵认识模糊,未能准确把握品牌定位,致使品牌特色不鲜明、吸引力不突出。同质化现象严重,许多乡村搞起了“撞脸景区”,千村一面、景观雷同,缺少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视觉识别,难以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品牌营销推广力度不足,缺乏整合营销和精准营销,难以塑造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乡村旅游品牌。

2.3 宣传推广方式单一

在“互联网+”时代,宣传推广方式的新颖性、多样性对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目前,很多乡村旅游地仍沿用传统的宣传模式,过度依赖单一的广告宣传,新媒体运用不充分,宣传渠道较为单一。部分地区缺乏整合营销意识,未能发挥新媒体矩阵的协同效应,导致宣传效果打折扣。同时,内容生产能力不足,缺乏高质量、有特色的文旅产品和线上活动,网络传播力和影响力有限,难以引发游客兴趣。

2.4 市场定位策略模糊

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实现差异化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然而,一些乡村旅游地对目标客群把握不准,定位策略模糊,难以形成自身比较优势。对游客的需求和偏好分析不够,产品设计和营销推广脱离市场导向,难以精准触达客群。同时,对市场细分重视不足,未能根据不同细分客群量身定制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出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线路,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导致产品吸引力大打折扣。

3. 文化特色塑造问题的成因分析

3.1 文旅融合意识淡薄

文旅融合是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当前,部分基层政府和市场主体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认识不到位,仍存在“重旅轻文”的片面观念。对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投入不足,文化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文化创意策划能力不强,文创产品开发跟不上旅游发展需求。同时,文旅部门合作不畅,缺乏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难以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形成叠加效应。

3.2 专业人才匮乏

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塑造需要一批既懂文化、又懂旅游、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乡村旅游人才普遍匮乏,尤其是文化专业人才更为短缺。现有从业人员大多文化素养不高,创意策划、活动组织、新媒体运营等能力不足,难以高质量地挖掘文化资源、提炼主题、策划活动。同时,高校旅游专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实操能力不强,难以适应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薪酬待遇较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3.3 资金投入不足

文化特色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作支撑。但受制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很多乡村旅游地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对文化特色塑造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专项资金安排较少;旅游企业对文化事业投入动力不足,资金保障缺位;金融机构对乡村文旅产业认可度不高,信贷支持力度有限。资金链条的脆弱制约了文化特色塑造项目的实施,难以形成良性发展格局。

3.4 政策扶持力度有限

由于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塑造涉及面广,需要文化、旅游、农业、金融等多部门政策协同发力。但目前,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塑造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不够,缺乏专门的规划和扶持政策。现有政策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配套措施跟不上,难以为文化特色塑造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政策实施评估和督查问效较为薄弱,部分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和农户实际获得感不强。

4. 优化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塑造的对策建议

4.1 深入发掘文化内涵

系统梳理乡村历史文脉,深入挖掘民俗风情、田园风光、农耕文明、非遗技艺等独特文化资源,讲好乡愁故事,丰富文化体验。加强文物古迹修缮,活化利用传统村落、古民居等,打造沉浸式文化场景。推动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力避过度商业化和城市化。创新文旅体验,融入互动、体验等元素,增强参与感和代入感。统筹规划文化展示空间,建设特色文化街区、文创园区等,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4.2 精准打造特色品牌

立足文化资源优势,找准特色定位,打造体现地域特点、彰显时代气息的乡村旅游品牌。系统设计视觉识别系统,提炼文化符号,增强品牌辨识度。坚持“一村一品”“一镇一特”,因地制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高品质旅游产品,提升品牌美誉度。加强品牌整合营销,制定全域旅游营销方案,统一宣传口径,讲好乡村故事。创新网红打卡地、特色民宿等新业态,吸引年轻客群,提升品牌影响力。强化品牌维护,建立科学的品牌评价体系,优化升级服务。

4.3 创新宣传推广方式

发挥融媒体优势,创新宣传推广理念,突出互动性、参与性,多渠道、多形式加强文化特色展示。制作高质量文旅融合产品,加强景区宣传片、VR体验、H5页面等新媒体产品创意策划。积极开展网络直播、短视频挑战赛等线上互动,引导游客参与、创造和分享。借助头部流量网红、达人机构,开展种草营销、网红直播带货等精准营销。整合流量资源,发挥新媒体矩阵协同效应。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游客偏好、舆情动向等开展精准画像,实现千人千面的智慧营销。

4.4 明确市场定位策略

加强市场调研分析,准确把握客源市场结构变化和游客偏好,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的市场定位。针对客群细分,量身定制个性化旅游产品,满足亲子游、研学游等细分市场需求。根据资源条件,打造生态康养、田园度假、农事体验等特色主题,增强市场竞争力。结合节庆活动,开发节事旅游产品,拉动周边客源。整合周边景区资源,统筹营销推广,实现错位发展、互利共赢。优化旅游交通、咨询、导览等配套服务,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 王珏. 乡村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措施的探讨[J]. 中国民族博览,2024,(06):89-91.

[2] 周春梅. 重视文化特色,打造乡村旅游精品[J]. 农村工作通讯,2023,(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