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1
/ 2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饶仁书

巧家兴远医院   云南巧家654600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本院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纳入研究,通过摸球法随机将90例样本进行分组,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术后30min HR、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提高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关键词:超声引导;腰丛麻醉;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老年下肢骨科手术;血流动力学

在年龄的不断增长过程中,人体机能也会不断减弱,自身骨质会因缺钙而明显疏松,也会因意外事故发生骨折问题,需早期接受手术治疗,但是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操作中,患者耐受度不高,会干扰手术的顺利进行,所以术中麻醉方式至关重要[1]。超声技术具有可视特征,用在麻醉过程中,手术医师可以对患者神经及其周围组织解剖结构进行明确,合理给药,避免盲选操作风险,确保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成效。本文对2022年5月到2023年11月本院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腰丛麻醉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取得理想效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90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本院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采集病例,摸球法随机分成两组,各组45例。对照组:男患者25例,女患者20例,年龄分布在65~80岁间,均龄(73.23±3.08)岁。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有23例、22例,年龄区间63~82岁,均龄(73.30±2.97)岁。两组病例资料差异较小(P>0.05)。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麻醉方式

全部患者禁食禁饮,建立静脉通路,监测体征,常规镇痛。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仰卧,髂后上棘作脊柱平行线并作髂嵴连线,双线相互交叉,交叉点作为穿刺点,消毒铺巾,穿刺针和神经刺激仪相互连接,与皮肤垂直向缓慢进针,机体股四头肌、髌骨诱发运动方可调节电流0.5mA,回抽未见血液,25ml 0.5%罗哌卡因注入进行腰丛神经阻滞,对髂后上棘、坐骨结节加以明确,臀裂上侧近尾侧穿刺,矢状面进针,足跖曲内翻运动发生,调节电流0.5mA,回抽未见血液科注入20ml罗哌卡因。

观察组开展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侧卧,超声探头横向、矢状位和正中旁扫法扫描L3-5,判断患者腰大肌和腰方肌,确定中线外4cm部位,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处理,注意进针方法为平面进针法,需注入腰大肌间隙,慢注射0.5%罗哌卡因20ml,对患者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进行扫描,平面进针穿刺坐骨神经,注射25ml罗哌卡因。

1.3观察指标

比较麻醉效果,患者肌肉松弛度较佳,术中不具有疼痛感,提示“优”,患者肌肉松弛度相对可以,术中疼痛感比较轻微,不会对整体手术产生影响,提示“良”,患者肌肉松弛度不良,术中疼痛感比较明显,会严重影响手术操作,提示“差”。优和良之和计算麻醉有效性。

比较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术后30min  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

1.4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x±s)、计数资料用(%)在SPSS25.0软件中进行表示,t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麻醉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 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对照组

45

20

15

10

77.78

观察组

45

23

20

2

95.56

X2

6.154

P

0.013

2.2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仅在术后30min有明显差异,前者更低。如表2。

表  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n,x±s)

组别

例数

HR(次/min)

MAP(mmHg)

术前

术后30min

术前

术后30min

对照组

45

75.30±5.37

80.25±5.11

80.48±2.38

87.26±2.11

观察组

45

75.33±5.34

75.27±4.32

80.50±2.35

80.48±2.27

t

0.027

4.993

0.040

14.675

P

0.979

<0.001

0.968

<0.001

3讨论

经过超声技术多方位扫描,能够清晰展示腰丛神经、坐骨神经结构,实时观察穿刺针进针情况,降低走位错误机率,提高麻醉安全系数,与此同时,手术医师可以根据超声影像图判断麻药的扩散情况,对患者麻醉效果加以科学评估,而且超声技术具有实时特征,利于医师结合患者实际状况调整麻药用量,并结合手术时间对麻醉用药量进行科学把控,确保患者可以在术后早期苏醒,提高其认知能力[2]。常规麻醉过程中,医师主要依据人体解剖学特点,难以准确定位,如果患者体质量指数较高,医师往往难以确定腰丛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难度大,甚至穿刺点容易偏移,而且因麻醉药物的快速扩散,机体心肾功能遭受不良干扰,容易中毒

[3]。相反,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能够准确显示神经结构状态,直接麻醉患者整个下肢,提高麻醉效果,且不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产生较大消极影响。罗哌卡因是麻醉中常用的麻醉药物类型,是长效酰胺类药物,对人体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的状态会产生抑制性,影响机体神经传导能力,中枢神经疼痛感传输受到影响,会暂时性破坏人体疼痛反射弧,直接发挥理想的镇痛作用,提升整体麻醉效果[4]

总之,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刘桦,谭间梅,林国锐.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2):77-78.

[2] 刘友明.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镇痛效果分析[J]. 临床医学,2023,43(8):53-55.

[3] 王晓春.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5):80-82.

[4] 林绍联.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6):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