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模式下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2
/ 2

自学模式下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孙兵兵

山西省柳林县成家庄示范初级中学校  邮编033300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在自学模式背景下提升数学作业有效性的重要议题。详细论述了自学模式在数学学习中的显著地位以及有效作业对自学成效的关键影响。全面剖析了当前自学模式下数学作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作业形式的单调性、内容的不合理性、难度的失准性以及评价的不完善性等。着重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提升作业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涵盖精心规划作业内容、精准设定作业要求与目标、强化作业指导与反馈机制等多个维度,并结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具体实例加以详细说明,旨在为学生在自学模式下提供更具针对性、高效性的数学作业,助力其知识巩固与能力发展。

关键词:自学模式;数学作业;有效性提升

在当今教育领域,自主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自学模式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愈发凸显。数学作业作为自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知识的深化理解、技能的熟练掌握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审视当前自学模式下的数学作业,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作业形式往往较为单一,局限于书面练习,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作业内容有时未能紧密围绕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针对性不足;作业难度的把握不够精准,要么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要么过于复杂,让学生望而却步。如何有的放矢地提升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使其真正成为学生自学的有力助手,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自学模式下数学作业的现状与问题

(一)作业形式单一

目前,自学模式下的数学作业形式大多仍以传统的书面作业为主,如练习题、填空题、计算题等。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学习中,如果只是布置大量的函数计算作业,学生可能会因为重复的计算而感到疲惫,无法真正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本质和应用。

(二)作业内容不合理

部分作业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情境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作业内容有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同的作业要求,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感到困难重重,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又觉得缺乏挑战性。比如在“整式的加减”作业中,如果对所有学生都布置相同难度的整式运算题目,就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作业难度不适

作业难度的把握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有些作业难度过高,超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范围,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到挫败和无助;而有些作业又过于简单,无法达到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的目的。以“几何证明”的作业为例,如果一开始就布置过于复杂的几何证明题,对于刚刚接触几何证明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因为难度过大而产生畏难情绪。

(四)作业评价不完善

在自学模式下,作业评价往往不够及时和全面。教师可能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导致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同时,评价方式也较为单一,主要以分数或等级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缺乏对学生作业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关注。

二、提升自学模式下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意义

(一)巩固知识

有效的数学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加深对概念、定理和公式的理解和记忆。例如,通过完成“一次函数”的相关作业,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以及应用,从而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培养能力

作业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比如在“数学探究活动:镶嵌”的作业中,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尝试不同的图形组合,探索能够镶嵌的条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激发兴趣

设计合理、有趣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作业中,让学生调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同学的兴趣爱好、零花钱使用情况等,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这样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提升自学模式下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一)精心设计作业内容

1.联系生活实际

将数学作业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二次函数”作业中,可以布置这样的题目:“某商场销售某种商品,进价为 30 元/件,在销售过程中发现,销售量 y(件)与销售单价 x(元)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当销售单价为 40 元时,销售量为 60 件;当销售单价为 50 元时,销售量为 50 件。请写出销售量 y 与销售单价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销售单价为多少时,商场获得的利润最大。”

2.体现分层原则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设计分层作业。以“三角形全等”作业为例,可以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基础层主要是巩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如让学生证明两个简单三角形全等;提高层则要求学生运用全等知识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如通过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拓展层可以让学生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拓展应用,如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几何问题。

(二)明确作业要求与目标

1.清晰阐述作业目的

在布置作业时,向学生清楚地说明作业的目的和重点。以“因式分解”作业为例,告诉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作业,要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地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2.制定具体的作业规范

明确作业的格式、书写要求和完成时间等。比如在“整式乘法”作业中,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步骤清晰,按时完成并提交作业。

(三)加强作业指导与反馈

1.提供作业指导

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在“概率初步”的作业中,对于学生在计算概率时出现的错误,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计算方法。

2.及时批改与反馈

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在“图形的旋转”作业批改时,指出学生在描述旋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的表述不准确,同时给予改进的建议。

(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自主设计作业。比如在“平行线的性质”学习后,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关于平行线判定和性质应用的题目,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综上所述,提升自学模式下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教师从作业的设计、要求的明确、指导与反馈的加强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学生的自学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自学模式下能够通过作业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陈娟.多元融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Z1):54-56.

[2]吴杏英.“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01):67-69.

[3]王永滋.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3,(Z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