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护理应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2
/ 2

儿童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护理应用进展

俞美琴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静脉途径给予药物、液体或营养物质,可实现快速有效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儿童年龄较小,临床依从性较差,加之血管细小、皮肤薄嫩,静脉输液期间极易发生外渗等相关并发症,导致局部组织出现发红、肿胀以及溃疡等问题,不仅会影响静脉输液治疗的顺利实施,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截肢严重后果。因此,探析儿童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制定预防和护理措施意义重大。

关键词:儿童;静脉输液;外渗;原因;预防;护理

    伴随医疗水平的发展和进步,静脉输液技术已逐渐形成一套完整体系,成为临床最常见、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1]。但长期实践发现,对于儿童静脉输液患儿,受多种因素影响,治疗期间发生外渗风险较高,外渗指药物或液体渗出、浸润至血管外软组织中的现象,小范围外渗药液对组织刺激小,通过湿热敷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吸收,而大范围外渗处理难度大、危害严重,因此,早期有效预防和护理意义重大[2]。下面本文就对儿童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护理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一、儿童静脉输液外渗原因

患儿自身因素是导致儿童静脉输液外渗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儿童静脉血管较细,弹性差,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受损,会增加外渗风险。其次,由于儿童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静脉血管壁薄弱,血管通透性较高,导致输液液体渗出的可能性增加[3]。此外,儿童的皮肤组织脆弱,静脉穿刺技术要求高,一旦穿刺不当或操作不慎,也容易引起外渗。所以,患儿自身因素在儿童静脉输液外渗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药物因素也是造成儿童静脉输液外渗的重要原因之一。输液液体渗透压过高或者浓度过浓,容易导致局部组织的渗透压失衡,使液体从血管外渗。输液速度过快、输液管路不畅、输液管道堵塞或扎孔等问题,也会增加液体外渗的风险,且如果药物对血管壁有刺激性或局部溶解度过高,也将增加输液外渗可能性[4]。因此,在输液过程中,药物选择、稀释比例、输液速度等因素需谨慎考虑,以尽量减少外渗发生。

护士在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操作技能、护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直接影响着输液的效果和安全性,如多次刺穿带来的损伤和疼痛、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输液管道是否畅通、血管异常或者输液部位出现红肿及疼痛、未能正确封管造成穿刺端血液回流导致堵塞针头等,均可能引起外渗[5]

二、儿童静脉输液外渗预防对策

1.加强巡视

加强巡视是预防儿童静脉输液外渗的有效措施之一。护士在进行输液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输液部位和输液管路的巡视,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避免外渗发生,通常为每小时进行一次输液部位和输液管路的巡视检查,观察静脉穿刺点的情况,查看固定是否牢固,检查输液管路是否畅通无阻。同时护士还需仔细观察患儿周围皮肤的情况,识别所有异常现象,如红肿、渗液等,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定期询问患儿有无不适感觉,了解患儿状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压力,预防外渗的发生。

2.规范操作

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前应彻底洗手并进行消毒,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保证操作无菌环境,并需穿戴干净的手套和口罩,防止自身的细菌污染输液部位或导管。选择经验丰富、操作规范的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避免多次插管或插管不当导致外渗,成功穿刺后,准确固定导管,避免输液管移位或拔出导致外渗。

3.合理使用静脉

根据患儿年龄、病情以及需要输注的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进行输液,减少静脉不适引起外渗的可能性。药物应按照药品说明书建议的剂量和稀释比例进行配制,避免药物过浓刺激静脉壁,增加外渗的风险。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状况,确定适当的输液速度,通常为20~40滴/min,若为小婴儿,则需控制在15~20滴/min,避免过快输液导致静脉扩张和外渗[6]

三、儿童静脉输液外渗护理措施

1.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儿输液部位,保持儿童输液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感染和皮肤潮湿导致外渗加重。护士应与医生及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及时报告输液部位情况,共同商讨合适的处理方案,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同时由于外渗现象可能会给患儿和家属带来焦虑和不安,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情绪支持和倾听等方式,帮助患儿缓解情绪,保持平静。

2.外敷药物护理

如果外渗是由抗凝药物或其他可能导致出血的药物导致,可以考虑使用局部止血药物,如止血粉、止血膏等,帮助止血并防止进一步外渗;对于引起外渗的刺激性药物或造成局部不适的药物,可以考虑应用局部抗炎药物或镇痛药物,如外用激素类药物或局部麻醉药物,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如果外渗部位存在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等,可以考虑使用局部抗菌药物,如外用抗生素药膏,预防或治疗局部感染[7]

3.局部封闭疗法

在发现外渗后,护理人员可以立即停止输液,并轻柔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进行局部压迫,帮助减轻外渗压力,阻止药物继续外渗,并促进局部吸收。护理人员可以在外渗部位适度热敷或冷敷,但需注意温度不可过高,避免烫伤患儿的皮肤。对于较大的外渗或长时间不愈的情况,护理人员可以考虑在穿刺周围进行局部封闭,如局部注射适量生理盐水或局部输液插管周围局部注射一定浓度的血管收缩药物等,帮助缩小外渗空间,减少药液外渗。

4.皮下冲洗干预

对于儿童静脉输液外渗,皮下冲洗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皮下冲洗之前,护理人员应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擦拭清洁外渗部位,帮助减少局部细菌感染的风险[8]。皮下冲洗之后,轻柔进行局部按摩,以帮助促进药物的扩散和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外渗部位恢复,再次检查静脉输液的插管固定情况,确保插管位置正确,输液通畅,避免再次出现外渗情况。

儿童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预防和护理儿童静脉输液外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护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践经验积累,针对儿童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得到了不断完善。通过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加强团队协作,促进了儿童静脉输液外渗的有效预防和护理。未来,护理团队会进一步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方案,为儿童的安全和康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许莹,樊帆,徐富霞,等.儿童外周静脉药物外渗预防及管理的证据总结[J].循证护理,2023,9(24):4409-4414.

[2]付非,王灵,张娜.不同留置针固定方式在儿童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09):88-90.

[3]王静,李玉侠,杨峰.恶性肿瘤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的相关不良事件分析及护理策略探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08):148-150.

[4]龚琦玮,单建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静脉输液时发生液体外渗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23):108-111..

[5]纪子曼,侯真,王倩.前馈控制理念下的输液安全管理对新生儿输液外渗风险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效果[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3,15(02):149-152.

[6]王钰梅,郑春香.思维导图引导前馈控制护理在小儿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36):103-106.

[7]张媛媛,杨巧芳,王海燕.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选取对静脉渗出外渗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21,42(17):25-28+32.

[8]陈晓春,徐红贞,梁玉琴,等.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渗出预防的最佳证据应用[J].护理与康复,2021,20(04):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