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三语文备考体系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2
/ 3

新高考背景下高三语文备考体系构建研究

王漫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摘  要: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之下,高三语文备考体系的目标是全方位地提升学生在语文应考方面的综合素质,这包括但不限于现代文的阅读和理解、古诗文的鉴赏与背诵、语言和文字的应用,以及作文辨别构思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多轮次复习,多角度的训练,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比如批判性思维,来提高分析评价、应用创造等能力;通过分区块复习、课内外结合等方式,强化记忆古诗文知识,系统地掌握古诗文的题型和答题策略;通过深层次挖掘语言运用典型例题把握核心知识点,通过举一反三的复习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提高语文文字运用能力;最后通过材料类型分析、审题立意、结构布局等训练促进写作的底层思维逻辑的生成和思辨运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新高考;语文备考;体系构建

引言:

为了带领学生们胸有成竹地迎接新高考,为了高中语文有的放矢地准备高考复习,建立科学系统的高三语文备考体系尤为重要。这一系统既要涉及传统认知里的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鉴赏,语言文字运用以及作文写作这四个板块的复习策略,还要综合考虑每个板块的特点以及在每一轮复习中占有的比重和时间安排。

所谓备课体系,不是简单地堆叠几个考试板块,而是要将复习内容确定好,复习所需时间规划好,内容次序安排好,难易程度排列好,整散主次结合好;这个备考体系,绝对不是一元扁平的教案,而是多元多维度的整体的动态的方案;这个备考体系,不是事先决定好然后按部就班地执行的计划,而是在已完成和新信息注入之间随机处理达到适切我们自己的目标的动态系统。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备考体系可以使老师们收放自如,线路清晰,可以使同学们学有所得,步步为营,师生一起努力,很好地应对新高考的变化和考验,有充分信心和从容的心态备战高考。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三语文备考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科目从考试内容到形式均有显著改变,更侧重于对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构建科学,系统的备考体系有助于学生充分掌握语文知识,促进阅读理解,语言表达,文学鉴赏与写作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进而在高考时获得优异的成绩[1]。另外,备考体系的建立也有利于学生应对新高考带来的改变,形成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三语文备考体系构建策略

(一)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1.多角度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

学生应该学会从作者的立场出发,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的深层含义。这就需要学生在注重课文字面意义的同时,也要深挖作者言外之意并了解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2]。同学们要学会站在课文结构的高度来分析、了解课文的组织结构、逻辑关系等,这样有利于同学们掌握课文的整体框架、主要观点。另外,同学们还要站在社会文化的高度来解读课文,把课文内容同社会背景,文化传统以及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对课文的意义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为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老师可在阅读时指导学生提问,促使其对文本内容产生疑问与思考。例如,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作者的观点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其他的解读方式,或者文章中的某些建议是否与实际情境相吻合。学生经过这种训练既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能发展独立思考与批判性分析能力。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例如,从作者曹雪芹的立场出发,学生可以探讨曹雪芹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所表达的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的字面意义,还要深入挖掘作者的言外之意,如贾宝玉的“反叛”精神和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从文本结构的角度,学生可以分析《红楼梦》的叙事结构,如“梦”与“醒”的对比,以及“大观园”与“贾府”两个空间的象征意义。通过这种分析,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和主要观点,理解曹雪芹如何通过复杂的叙事技巧来展现人物命运和家族兴衰。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学生可以将《红楼梦》中的情节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探讨封建礼教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以及作者如何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和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如:“贾宝玉的反叛行为是否具有普遍性?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理解这种反叛精神?”或者“林黛玉的悲剧是否仅仅是个体命运的悲剧,还是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符合新课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2.阅读技巧训练,提高阅读效率

同学们要掌握扫读,略读,精读这些快速阅读技能。扫读能帮助同学们迅速掌握文章大意与结构,略读能帮同学们甄别关键信息,精读需要同学们对课文细节与深层含义进行深入剖析[3]。通过对这些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限定的时间里更加高效地获取信息并进行信息处理。同学们要学会阅读时做好笔记、标记等,这有助于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识记与理解。笔记中可包含关键词汇,重要观点和疑问点,标记有助于学生复习中关键信息的迅速定位。此外,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来整理和归纳阅读材料,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有规律地进行阅读练习,模拟测试,对提高阅读效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模拟考试环境中进行阅读练习,使同学们能够对考试题型、答题技巧等了如指掌,以便在实际测试时更能从容应对。

(二)古诗文鉴赏与背诵的策略

1. 分类学习,系统掌握古诗文知识

为了对古诗文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可以采纳分类学习策略,根据其体裁、主题和时代背景等因素进行细致分类,从而系统地掌握古诗文的相关知识。按体裁来划分,如诗歌,词赋,曲赋等等,每一种体裁均具有自己特有的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同学们通过对不同类型代表作品的学习,能理解它们的风格与手法,使自己在欣赏中能准确地把握其美学价值与艺术特色。如研究唐诗,可着重剖析它意境之深远,语言之精练,感情之真挚;研究宋词,又能注意到它感情之细腻与音律之谐调[4]。从主题上划分,诸如山水田园,边塞征战,咏史怀古等等,每一个主题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通过分类学习使学生对古诗文的历史典故,文化意象,哲学思想等有更深刻的了解,使他们在欣赏时能挖掘到作品深层次的内涵。比如咏史怀古一类诗文中常常包含着作者对于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于现实的感怀,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结合有关历史知识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以及想法。从时代背景来划分,比如先秦,汉魏,唐宋,明清等等,每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无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背景,文化氛围,文学流派等方面的认识,使学生对古诗文发展脉络及艺术成就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掌握。

2. 创设情境,增强记忆与理解

通过设置与古诗文内容有关的场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记忆、深化理解。借助多媒体技术,例如视频和音频,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视听体验。比如播放有关古诗文内容的纪录片或者历史剧片段等,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体会到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情调、气氛。这一直观体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古诗文背景与感情的了解,使诵读时能更入神、更精准。可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或者情景模拟等活动。如让学生在诗中扮演一个人物、模拟诗中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感受诗中的感情与意境等。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练习中深化古诗文理解,还可以增强背诵趣味性,提高效率。还能促使学生把古诗文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古诗文和现代生活之间找到关联。如引导学生想一想古诗文所抒发的感情、哲理等在现代社会的反映,或把古诗文的形象同现代生活的东西相比较[5]

(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1. 语言实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核心技能,不仅关乎学生是否能准确而明确地表达思想与感情,更影响学生社会交往的交流能力。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在多次语言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讨论中学生能学会怎样听取别人的意见、怎样发表意见、怎样在沟通中有效地传递信息。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也能学会怎样分工合作、怎样在小组中扮演角色,这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有积极作用。通过口头报告的编写与开展,使学生学会了怎样组织语言以及怎样在限定时间里明确表达意见。通过举办演讲活动,学生们可以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从而在与听众的互动中展现出更强的自信和镇定。

2. 语言规范,强化语言文字运用的准确性

语法作为语言的框架,把握基本语法规则对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学们要通过学与练,对各类词类,句子成分,句型结构以及其他语法知识都要了如指掌,在语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正确使用这些知识。词汇是语言表达中最基本的单位,词汇量的丰富与词汇的恰当运用是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的关键。同学们要通过读,背,写等多种手段进行词汇的积累和实际表达时的准确使用。好的语言习惯是指发音正确,语调清楚,语速适宜。同学们要通过模仿,实践,自我监控等方式养成语言好习惯,让语言表达更规范得体。通过经常自我检查、同伴互评等方式提高语言文字使用准确性。同学们可经常自检语言表达,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1. 紧扣主题,培养创新思维

作文写作时紧扣主题很关键。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老师可指导学生深刻领会题目要求。写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题,了解核心要求及限制条件。通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等形式,有利于学生理清写作方向、突出重点,保证作文内容贴近题目要求。明白了主题之后,老师就能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视角去想问题,促使学生提出新的看法、独特的视角。与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所带来的启示相呼应,从“嫦娥四号”揭开月球背后的神秘面纱,到“天问一号”飞向更深的天空,人类的探索活动在不断地进行,就像我们每个人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一样。这一话题引起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联想和思索,同时激发人们去探索和发现。在这个文体自由的写作中,可以以“持续到达未知之境”为主题,探讨人类探索精神的意义与价值。到达未知之境就意味着要超越已知界限,去面对全新的挑战和机会。这种探索精神不只是科学家们对太空的探索,更是渗透在每一个人生活之中。不管是攀登顶峰,或是探寻心灵的最深处,它总是不断地超越自己,走向未知领域。就像“不确定性”与“好奇心”驱使着人类前进一样,我们要保持一种向往未知、敢于面对未知、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不断地到达未知的境界,攀登人生的高峰”,它从人类的探索精神、对未知的向往和探索者的品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通过比较人的探索历程及个人成长,论述了到达未知之境对个人乃至全社会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并引发了读者关于探索,创新及向前发展的深刻反思。

2. 结构布局,提高作文的逻辑性与条理性

在写作前,学生应根据作文的主题和内容,设计一个清晰的结构框架。该框架应该由引言,主体与结尾三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具有清晰的职能与功能。在正文中,同学们要按照作文中心思想合理地安排好每段文章。每段文章都要以中心句为中心,保证段的内容和中心句联系密切,以加强作文逻辑性。就作文而言,过渡语句有助于读者了解段与段间逻辑关系,从而更清楚地了解作文结构。学生应学会使用诸如“首先”、“其次”、“最后”等过渡词,以及“因此”、“然而”、“此外”等连接词,使作文的条理更加顺畅。教师要在作文结构上给出实例,并加以引导。通过对好作文结构的剖析,老师能帮助学生了解怎样建构出逻辑严谨,有条理的作文。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写作实践不断地尝试与调整,从而寻找出最合适的写作结构。

结语: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高考考查内容与课程标准、统编教材紧密衔接,引导备考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课堂质量,减少机械刷题,使用好国家统编教材,注重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高考考查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中把握语言文字特点、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在素养层面深度探求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备考时应注重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部分,是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得以提升的保障。

建立全面而有效的高三语文备考体系是迎接新高考的关键所在,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回归到学科本位上来,既要知道应该做什么,还要坚定信念克服困难真正地落实和行动,让每一轮复习都完成侧重目标,让每一轮复习学生在能力上都提高层级,待高考来临的那一刻,锋刃正好,行装刚满,万事俱备,自信上场。

参考文献:

[1]王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语文高效备考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1,(04):129.

[2]陈尚梅.高三语文备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2020,(52):193.

[3]祁小明.高三语文复习之作文备考方略——从近三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Ⅱ卷作文命题谈起[J].高考,2021(8):3-4.

[4]徐丽萍.例谈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考查方向[J].教学考试,2023(41):34-36.

[5]滕红玲.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三语文如何备考[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1(5):0187-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