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与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以古诗词绘画创作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2
/ 2

小学美术与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以古诗词绘画创作为例

韩建华

浙江省安吉县第三小学 邮编:313300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跨学科教学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美术与语文课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特别以古诗词绘画创作为例,分析其教学实践过程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古诗词绘画创作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美术技能的提升,同时也为小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美术;语文;跨学科融合

引言

在当今教育领域,跨学科教学被广泛认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鼓励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以更全面、深入的视角理解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跨学科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一、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定义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更全面、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运用跨学科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会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通常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展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例如,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项目可能结合了生物学、地理学、社会学和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学习到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能够理解这些知识如何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古诗词绘画创作的艺术价值

(一)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古诗词作为文学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通过绘画创作,学生不仅能够深入学习和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还能够将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绘画创作过程中的个性化解读和艺术表现,又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学生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意,使得古诗词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学与艺术的创作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体验,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情感表达与共鸣

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丰富而深刻,通过绘画的形式,学生能够将这些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使得诗词中的情感得以直观展现。这种视觉化的情感表达,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也使得观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产生共鸣。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元素,表达自己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和感受,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独特的情感色彩,增强了艺术作品的情感深度和表现力。

(三)审美教育与提升

在这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学价值,还要运用美术技巧将其转化为视觉艺术作品。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审美判断力,还提升了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色彩、构图、光影等美术语言来表达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这种跨学科的审美实践,使得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古诗词绘画创作也是一种审美体验,学生在创作和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了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这对于他们的终身审美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小学美术与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小学美术与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中,以课程《竹》为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与竹相关的古诗词或现代文学作品,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中对竹的描绘和象征意义,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和鉴赏力。学生通过观察真实的竹子或竹子的图片,感受竹子的自然美,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竹子的形态、色彩和质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并通过美术创作表达对竹子的理解和感受。学生需要将文学作品中的竹与美术创作中的竹相结合,理解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小学美术与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中,以课程《田园风光》为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精心设计,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文学和艺术两个领域都有所收获,并且能够促进跨学科思维的发展。选择与田园风光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歌或散文,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杨万里的《小池》等,让学生通过朗读和分析这些文学作品,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诗人的情感表达。收集田园风光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如田野、农舍、小溪、稻田、花丛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素材,了解田园风光的自然特征和美学价值。将文学作品中的田园意境与美术创作中的田园景象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文学中的情感和意境通过视觉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如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元素来传达田园的宁静与和谐。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小学美术与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中,以课程《春天来了》为例,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当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提升。通过播放春天的自然风光视频、展示春天的图片或组织户外春游活动,营造春天的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与春天相关的文学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观察,以及对春天文学作品的理解。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美术创作来表达春天的主题。设计一个以“春天”为主题的综合性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运用语文和美术的知识,完成从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到美术创作的全过程。项目可以包括诗歌朗诵、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

(四)教学评价的完善

在小学美术与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学评价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在文学理解和艺术创作方面的表现。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和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合作学习的贡献度、探究活动的深度等。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和创作过程中的成长。鼓励学生通过展览、朗诵、表演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评价时不仅要关注作品的完成度和艺术性,还要评价学生对春天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结束语

总之,通过本次对小学美术与语文学科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深入探讨,特别是以古诗词绘画创作为例,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模式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古诗词与绘画的结合,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更深化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提升,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们能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学习和成长。同时,它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中强调的素质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祝秀健.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路径[J].第二课堂(D),2024,(04):60-61.

[2]毛怡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思考[J].小学生(中旬刊),2024,(04):82-84.

[3]陈茂红.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美术大单元跨学科活动组织[J].智力,2024,(04):187-190.

[4]徐玉洁,仇芳.数字资源优化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实践[J].学园,2023,16(32):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