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镇江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2
/ 2

镇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镇江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

秦敏孜 管玲玲

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思想鱼龙混杂,面对纷杂的大环境高校逐渐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而红色文化作为凝魂聚气的关键性工程,各地高校不约而同地将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作为纽带,从而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引言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优秀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孕育着创新、奋斗、爱国和奉献精神。近年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走进高校成为新趋势,本文将通过分析各地高校对本土红色文化的运用,进而分析镇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镇江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二)、镇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镇江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呈现出的多重问题。

第一,从高校的教学方式上看,形式单一,缺乏创新。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镇江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的过程中仍然延续老的教学模式,未积极探索新颖的授课方式,教师教育思维固化,在上课过程中以课本教学为主,没有贴近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且对文红文化的传播渠道缺乏针对性的研究,导致高校学生缺乏兴趣,从而影响红色文化传播速度。二是教育实践形式毫无新意,甚至在具体实践中学习红色精神文化变成“学分打卡”式的任务,导致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从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违背了高校组织教育实践的本意。

第二,从镇江红色文化的文化内涵上看,镇江高校对其发掘不深、整合不够。镇江政府对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弱、素材挖掘不深入等问题限制了镇江将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成大型红色IP的步伐,总体整合过于浅显,呈现出碎片化、静态化的特征。

第三,从体制机制上看,镇江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缺乏长效性,浮于表面。虽然有的高校会开展常态化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但是没有专门的课程保障红色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难以巩固教育成果。此外,学校的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不足,尤其是部分高校未尽力打造校园红色文化阵地,对校图书馆和校史馆的利用不到位。同时,高校组织红色社团活动的数量较少,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仍是沿袭旧模式,导致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浮于表面,从而导致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层次较浅,各部门共同育人的责任意识较弱,团队合作精神有所欠缺。

(三)、针对镇江高校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困境提出的解决方法

第一,解决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这一问题要让学生在身心方面均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可以通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以往陈旧的教育模式上进行拓展和创新,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思政课应该做到课堂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师要积极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带领学生进行“心”的感受,经受心灵的洗礼。高校与镇江旅游局积极合作,将镇江红色文化资源推广开来。镇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于2018年2月,在官网推出了镇江红色旅游三条线路:第一条,丹阳革命陈列馆——丹阳首个党支部诞生地——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新季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第二条,赵伯先故居——渡江文化园——扬中市培根简易师范学校旧址——圌山风景区(圌山炮台遗址);第三条,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韦岗战斗胜利纪念馆——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三条线路覆盖了镇江三个市辖区和三个县级市,涉及的红色文化资源均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镇江高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着三条路线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对路线进行综合分析,让学生利用周末或暑期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在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锻炼思想意志,提高探究能力。

第二,解决文化内涵发掘不深、整合不够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于教师而言,要想将红色文化资源和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有效整合,就要根据思政教育内容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在备课过程中,对红色文化教学进行精心设计,结合学生喜好激发起探索红色文化的主动性,并将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的重点。教师需要综合分析资源优势,设计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结合红色文化资源各自不同的特点,将其与教学过程各环节相结合,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资源的优势,将其作为灵活构建课程教学各必要环节的重要依据。

其次,还需要在思政氛围营造中实现和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为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坚持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组织学生一起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例如:把镇江红色文化与素质拓展、班委主题活动等结合起来,结合重要历史节点,开展有关镇江抗战、铁军精神等方面的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微视频比赛等、红色文化歌唱、音乐等竞赛活动,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对红色文化进行了解,进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第三,解决红色文化教育机制缺乏凝聚力的问题的方案。

教师的凝聚力要不断增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时,需要各个学校内教研室和教学团队的集体努力,个人的力量和学识是有限的,只有集合教研室和教学团队运用集体智慧,在编写案例、集体讨论设计方案、集体评课的过程中注重集体的力量,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进而保障教学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在与各地区的教学经验交流中,各地红色文化资源与各地区的红色历史文化、红色足迹能够形成在历史脉络上的延续性,能够丰富教学案例,并且能够对红色基因的延续过程、延续逻辑、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有更加全面的整理和思考。

高校领导层对于资源体系的运作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领导层要遵循红色文化教育的规律,注重红色文化教育的科学性,确定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主题、内容,制定红色文化教育计划、信息反馈制度、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工作开展过程中有章可循,职责明确。部分高校对思政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标准陈旧、单一,无法提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肥沃土壤。高校要尽量为教师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交流平台。将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交流机会、搭建交流平台,让国内有这方面成功经验的学校和教师传经送宝。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四)、总结

结合国内学者对本土红色文化走进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的研究,可以发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他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要在党史学习中明理增信。红色是共和国鲜亮的底色,更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鲜明特色。在历史长河中,回顾近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批批爱国志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千辛万苦成功建立了新的中国,红色文化基因至今仍旧流淌在中国人民的骨血中。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化多边化发展已成为现代发展的大趋势,大学生校园文化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中面临各种挑战,在这一时期更需要发挥思政教育工作,大力宣传红色文化筑牢大学生正确价值观。而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奋斗、爱国和奉献精神,代表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畏的牺牲精神、高尚的品格情操和完美的价值诉求,从这方面看红色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优质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形成红色校园文化生态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打造红色文化体系,推动大学生走正确的思想道路,继续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效。

参考文献: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析 王田甜 李英林

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三重探析 汤金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实践 程世利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路劲研究 周孜玉 张嘉仪

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整合 李伟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路径研究 化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