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2
/ 2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吴秀煌

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  福建省漳州市 363000

摘要: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学习美术,能够更好地感知美、表达美,锻炼形象思维与创新能力,这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生成长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美术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紧扣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关键能力。本文分析美术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从多角度出发总结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旨在构建开放、和谐的美术学习环境,凸显学科育人功效。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核心素养

引言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各个学科中,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美术核心素养概述

美术核心素养是指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与核心素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视觉感知和表现能力。学生应当具备感知和表现各种艺术形式的能力,如线条、形状、颜色、空间等的感知和表现力。第二,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学生应当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然生成的创意和不同的材料、色彩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想法。第三,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学生应该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表演的基本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第四,文化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该认识到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学会尊重、欣赏、传承和发扬。同时,学生应该具备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挑战自己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概念将艺术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小学美术学习目标、方向和重点,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创造、欣赏和理解艺术,从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2小学美术教育主要问题

2.1教育观念落后

在一些学校和教师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认为这是衡量学生能力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育常常被视为一种附加的、非核心的学科,对学生的升学和未来发展没有太大影响。然而,这种观念上的误区忽视了美术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美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学校和教师在安排课程和教学资源时,往往会优先考虑其他学科的需求,而忽视美术学科的重要性。同时,由于对美术教育认识不足,教师也往往缺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和方法,导致学生素养在美术学科中难以得到充分地发展和提升。

2.2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刻板,往往源于教师对美术教育的传统观念和理解。一些教师可能认为,美术教育只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绘画技能和艺术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此外,一些教师可能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因材施教。这种单一和刻板的教学方法,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对美术课程的兴趣,也会阻碍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难以在单一的教学方式中获得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无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刻板的教学方法也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感受到艺术的乐趣和魅力。

3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3.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学生的情感是行动的关键因素,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着促进作用,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探究与学习。美术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快乐学、高效学。创设情境能给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场景,对学生的感官产生直接的刺激,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的表象认知,引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是激发学生积极情感、发散学生思维的最佳策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当联系现实生活,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现象,针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3.2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美术表现能力

艺术表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内容,是学生创造艺术形象、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美术表现能力反映了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形象思维能力,可以看出学生对美术表现手段和方法的应用能力与技能水平。“造型·表现”是培养学生美术表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造型·表现”领域的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塑造形体,用适当的形式去表达思想和情感,是一种“做思结合”的活动,能让学生在“做”与“思”的过程中,习得美术知识与技能,提升美术表现力。美术造型与表现活动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只有手脑联动,才能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想象和构思是造型的前提,只有产生好的想法和创意,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只有掌握美术技能,才能塑造出完美的“型”。美术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丰富的美术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使用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学习各种表现方法,如剪贴、雕刻、捏塑、折叠等。在动手实践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构思设计能力;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汇报想法,组织学生评价作品,提出建议,优化设计,提高作品的品质。

3.3以关联为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指向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思考,将美术知识进行关联,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引导学生展开跨界思考,把不同学科知识联系起来,汲取丰富的养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关联既是一种沟通,也是一种融合,更是一种迁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联方法、技能、经验,在多维度、深层次的关联中实现思维的进阶与能力的提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利用关联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关联,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千姿百态的帽子”时,笔者在拓展环节设计了参观“帽子博物馆”的任务,引导学生再次领略帽子的美,探寻帽子的历史文化。这种活动能让学生认识到帽子不仅是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还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不仅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展示了一个地方的习俗,还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进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文明,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3.4引进信息化教学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小学美术教育活动,能够有效打破固有的美术知识、美术技巧、美术任务的限制,赋予学生更多的启发性与创造性启迪,对美育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化工具,丰富美术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美术教学效率,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其次,将信息化技术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将信息技术贯穿于美术教育中,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育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二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期间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针对传统小学美术教育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引进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与教育形式,显著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成效,发挥美术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琦玮.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上),2023(11).

[2]包钰.新课程下小学美术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35).

[3]王文京.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分析[J].中国文艺家,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