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模式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2
/ 2

门诊护理模式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

陈俊美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护理模式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慢性病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门诊护理模式,对比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病管理中应用门诊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评分。

关键词:门诊护理模式;慢病管理;护理应用

慢性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指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的疾病。这些疾病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慢性病的病程往往较长,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慢性病的病因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与急性病不同,慢性病往往难以通过短期治疗完全治愈,病情可能会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与传染病不同,慢性病通常不是由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因此不具有传染性。门诊护理模式是指在门诊部进行的,集分诊、挂号、医疗护理知识讲解、宣传、调解、治疗和护理操作于一身的综合性工作。该模式在门诊医疗运行中起主导作用,是现代医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慢性病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名。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17,平均年龄为(65.28±5.47)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15,平均年龄为(66.39±5.84)岁(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1)预约与登记: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安排定期随访和检查。患者到达后进行基本信息的登记,包括姓名、年龄、病史等。(2)初步评估:测量生命体征如血压、体温、脉搏、呼吸频率、体重、身高等。询问近期是否有不适症状,如头晕、胸痛、气短、肿胀等。回顾既往病史、手术史、用药情况等。(3)个体化管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方案、运动计划等。与患者共同设定可实现的健康目标,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1.2.2观察组

观察组进行门诊护理模式:(1)收集与评估个人慢病信息:门诊护士在患者到达时首先进行接待,并进行登记和询问,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诉和病史。通过询问和检测,收集患者的慢病相关信息,如疾病类型、用药情况、生活方式、慢病症状等。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患者的慢病现状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情况等。(2)建立个人慢病档案:将收集到的患者信息留存并精细记录,包括建档时的现状、慢病服务过程的记录以及每一步服务客户的满意度等。随着慢病管理的进行,及时更新患者的档案,记录病情变化、治疗反应等重要信息。(3)制定个人慢病管理计划: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将病情“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清楚问题所在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慢病管理计划,包括用药指导、生活方式调整、康复目标等。对于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加强“客户教育”,提供用药指导与建议,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行动。(4)慢病干预与追踪:根据管理计划,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在干预周期内,定期对患者进行追踪,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管理计划。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提供必要的健康指导和支持。(5)总结与反馈:对整个慢病管理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管理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评估结果,向患者和家属反馈管理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根据反馈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慢病管理流程和方法,提高管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完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

表1  对比护理质量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态度

心理疏导

管理措施

操作水平

对照组

35

63.03±1.37

61.64±0.86

61.55±0.83

62.25±0.95

观察组

35

82.11±1.28

80.90±0.58

81.06±0.59

81.61±0.72

t

-

10.903

10.826

7.369

17.200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门诊护理模式在慢病管理中,能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构建慢性病医护患交互管理系统,实现慢病患者的全流程精准健康管理。专科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精准管理方案,包括药品调整、营养搭配、合理运动、心理关注、体征监测、交互随访、生活指导等方面,从而确保患者得到最符合其需求的护理和治疗。注重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和互动,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反馈,并据此调整和优化护理计划。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而提升护理质量评分。门诊护理模式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患者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和共享,优化了护理服务流程。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人为错误和疏漏,从而提升了护理质量和安全性。门诊护理模式需要专科护士、医生等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与配合。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团队成员能够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协调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种团队协作与配合的精神也是提高护理质量评分的重要因素

[2]。门诊护理模式不仅关注患者的疾病治疗,还注重患者的全面健康管理。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等服务,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这种全面健康管理的理念也是提高护理质量评分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门诊护理模式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评分。通过个性化精准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加强团队协作与配合以及提供全面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努力,门诊护理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4参考文献

[1] 从茜茜,吴伦卉. 中医慢病门诊护理管理模式对CKD3~4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3,23(41):223-226.

[2] 谭满红. 医院-社区联合护理门诊对糖尿病慢性伤口感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伤口愈合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4,28(3):148-150.